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的方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47318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的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的方法提要:喘振是离心式压缩机的固有特性。产生喘振的原因首先得从对象特性上找。为使压缩机安全有效和经济运行,在低负荷下操作时,其气量应始终保持在喘振区右边并留有一定的安全裕量,一般控制线位于超过喘振极限流量的 510 之处。目前常采用两类防喘振方法,即固定极限流量(或称最小流量)法与可变极限流量法。压缩机防喘振的两种方法 李刚 徐静一、离心式压缩机喘振的原因喘振是离心式压缩机的固有特性。产生喘振的原因首先得从对象特性上找。从图 1 中可见压缩机的压缩比 P2/P1 与流量 Q 的曲线上都有一个 P2/P1 值的最高点。在此点右面的曲线上工作,压缩机是稳定的。在曲线左面低流量

2、范围内,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产生了一个不稳定状态。当流量逐渐减小到喘振线时,一旦压缩比下降,使流量进一步减小,由于输出管线中气体压力高于压缩机出口压力,被压缩了的气体很快倒流入压缩机,待管线中压力下降后,气体流动方向又反过来,周而复始便产生喘振。喘振时压缩机机体发生振动并波及到相邻的管网,喘振强烈时,能使压缩机严重破坏。二、防喘振自控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为使压缩机安全有效和经济运行,在低负荷下操作时,其气量应始终保持在喘振区右边并留有一定的安全裕量,一般控制线位于超过喘振极限流量的 510 之处。只要保证压缩机吸人流量大于临界吸入量 Qp,系统就会工作在稳定区,不会发生喘振。即在生产降负荷时,须将

3、部分出口气体,经出口旁路阀返回到入口或将部分出口气放空,保证系统工作在稳定区。 三、防喘振自控系统的几种实现方法目前常采用两类防喘振方法,即固定极限流量(或称最小流量)法与可变极限流量法1固定极限流量法固定极限流量的防喘振控制系统,就是使压缩机的流量始终保持大于某一定值流量,如图 1 中的 Qp,从而避免进入喘振区运行。此法优点是控制系统简单,使用仪表较少。缺点是当压缩机转速降低,处在低负荷运行时,防喘振控制系统投用过早,回流量较大,能耗较大。2可变极限流量法在压缩机负荷有可能通过调速来改变的场合,因为不同转速工况下,极限喘振流量是一个变数,它随转速的下降而变小,所以最合理的防喘振控制方法,应

4、是留有适当的安全裕量,使防喘振调节器沿着喘振极限流量曲线右侧的一条安全控制线工作,这便是可变极限流量法。常用控制方案有两种:一是采用测量压缩机转速,经函数发生器作为流量调节器给定值(图 2)。二是根据防喘振控制线的数学表达式,用常规仪表来模拟表达式(1),控制流程如图 3 所示。近年来随着数字仪表和微处理器的发展,这样的控制系统已容易实现。 其中 a、b 由压缩机制造厂决定, C 是一个常数。式中 M分子量z压缩系数R气体常数k综合流量系数四、防喘振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水气厂一英格索兰空气压缩机,型号为 C90M 3,三级压缩,流量 11942m3/h,进气压力(绝)0.09MPa,排气压力(绝

5、)0.9MPa,功率 1305kW。防喘振控制系统如图 4 所示。此防喘振系统是通过测量机组出口压力接近喘振点(旁通阀打开点)时,打开旁通阀来放出部分空气实现的。 旁通阀打开点的设定很重要。设定过高时,压缩机在低负荷下消耗更大的能量。设定过低时,压缩机将被允许穿过喘振线而发生喘振。而压缩机的 CMC 可自动调整旁通阀打开点,使其高于喘振线的值来修正。该压缩机也曾发生喘振,从自控系统分析,有几种情况会造成压缩机喘振:1出口压力的检测出现故障,使 CMC 接受的信号是假信号,造成旁通阀不能开到位。2旁通阀故障,打不开。3斜坡时间(旁通阀从关到开的时间)设定过长,使旁通阀打开过于滞后。 4入口过滤器脏,过滤器阻力大,入口流量减小。5. CMC 故障,使旁通阀失控。五、结束语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系统,在保证大机组的安稳运行方面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防喘振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可用固定极限流量法和可变极限流量法。还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增加一些其它方面的保安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