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调研报告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47233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胡同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胡同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胡同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胡同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胡同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胡同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胡同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北京胡同调研报告北京胡同文化现今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王申博资源与材料学院摘要:为了响应我校大一学生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针政策,我们小组七人组成北京胡同文化现今发展状况调查团,来到北京南锣鼓巷进行了为期三天7月9号至7月11号的暑期调研活动。在短短的三天内,我们走访了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进入当地街道办事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走进图书馆、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等活动,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发展有了深刻的了们一行七人对社会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关键字:锣鼓巷北京胡同文化调查问卷当地街道办事处传统文化正文一:背景(1)指导思想我国是一个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面临着严峻形

2、势。化名城保护建设的力度,按照“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征求意见中的内容,北京将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性的世界文化名第 2 页城。其实,保护历史和文化就是保护城市的文脉,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对胡同及其名称的保护。(2)北京胡同概况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胡同星罗棋布,错综复杂。老北京胡同的名称世代相传,具有其自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和推土机的轰鸣,老北京胡同消逝之快令人始料未及。据统计,1949年北京老城区的胡同总数为3250条,1965年为2380条,1980年为2290条,1990年为2257条,20*年为1

3、571条,现在已不足1000条。不少胡同的名称随着胡同的消逝已淡出人们的记忆,更有许多胡同名称如果不翻看老地图,已根本看不见它们的踪影南锣古巷是一个著名的吸引国内外游客的购物圣地,是北京胡同文化发展的一个先头部队。在这里中西文化交融,古今文化交融,这里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它的发展还是不成熟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能够更深刻了解北京胡同文化现今发展状况并提出合理意见。二,实践实施情况(一)时间,主要活动考察时间:7月9号至7月11号活动安排:7月9号下午我们队员七人一同从学校出发。下午三点我们七人平安到达北戴河火车站。下午五点到达北京对实践地进行简单的观

4、察。月10号上午十点,我们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下午四点我们拜访了当地的街道办事处,领导们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合影留念。月11号由于队员们回家的时间不同我们没有办法集体活动,于是在宾馆进行对暑期回家后的工作分配,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下午,队员们陆陆续续回家,暑期实践活动结束。(二)调研情况实录七月九号下午我们队员七人一同从学校出发,出发那天秦皇岛一直下着雨。冒着雨下午三点我们七人平安到达北第 3 页戴河火车站。下午五点到达北京站,然后我们一起坐公交车到达预定的宾馆。一起吃了饭后,对实践地进行简单的观察。从学校出发到北京是暑期实践活动的开始,通过从根据宾馆预订时间,订购火车票,取票以及出发到火车

5、站。这期间队员间分工明确,男队员主动帮助女队员拿行李,火车上大家一起聊天。增进了队员之间的感情,为接下来暑期实践的顺利实行奠定基础。七月十号上午十点,正式开始暑期时间活动。首先我们打算开展问卷调查活动。每个队员人手十份调查问卷,一名队员负责照相记录我们的工作。调查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问题设置的漏洞,游客的不配合。经过大家三个小时的努力,调查问卷的任务完美结束。期间我们遇到一位在当地居住的老太太,刚开始她对我们的活动一直处于怀疑的态度,认为我们这次的活动仅仅是个形式,并不能帮助他们反应一些问题,后来我们坚持不懈的向她解释我们此行的目的,告诉她虽然我们不能帮助她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向当地居委

6、会提出建议,在我们的真挚的要求下,老太太提出了她居住在这里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停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同时老太太协助我们做了详细的调查,最后老太太也表明了她的态度即希望能给她们老人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就像最早的时候,而不是现在这种旅游景区的情况。这让我们认识到,在这人水马龙的购物景象下,虽然经济发展了,传统文化得以生存,但是,北京胡同也在逐渐失去了它独有的魅力清静。我们对此感到无比的遗憾,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给我们古老文化一个喘息的机会。下午我们来到了当地的街道办事处,在我们在进入街道办事处遇到了很尴尬的问题。门卫把我们拦在外面,我们拿出学生证用来证明我们的

7、第 4 页身份,最后门卫才同意让进去两名队员,我们对这件事深感痛心,作为一个接受人民监督的政府部门,更是一个走进群众的街道办事处却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居委会的领导们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为我们解答疑惑,同时我们向他们反应了上午老太太关于停车的问题,他们也给了我们合理的解释以及政府作出的解决方案。我们真心的为当地居民的切身问题就要解决感到高兴,在融洽的谈话后,我们和领导合影留念。七月十一号,由于队员们回家的时间不同我们没有办法集体活动,于是在宾馆进行对暑期回家后的工作分配,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在队员陆续回家的时候,队员之间互相帮助,男队员主动担负起送女队员到火车站的任务,大家对

8、于这次活动都感慨很深,在分别的时候都很舍不得,这次实践活动将会成为我们愉快的回忆。三,问题及解决方案(一)调查总结作为这次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问卷调查(后附调查问卷)。调查地点为南锣鼓巷,作为一处旅游地,我们分为两类,游客和当地居民。作为一个旅游地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时间有限及不耽误调查人的时间,我们团队在设计调查问卷前,事先猜测到存在问题设置了五道题。共三十份,虽然数据少,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从中我们能够得出很多问题。调查结果总结:1)游客中年龄段在18-30岁为主,在问题二(对于南锣鼓巷这种北京胡同的发展方式,您的态度是什么?)中80%的游客选择赞同

9、。第 5 页2)在关于北京胡同文化的了解和态度上,年龄段的不同存在差距,30岁以上的游客对北京胡同文化关注度远远高出18岁-30岁的游客比例约为2:1。3)当地居民在关于问题二的选择中却以3:1的比例和游客存在很大差距。4)当地居民在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关注和保护上比游客更加重视。从这些数据里能够反映出南锣鼓巷现在这种发展模式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摒弃使当地居民和对北京胡同文化密切关注的人士感到一丝担忧,并且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促使当地居民反对这个发展模式。从一位老太太的讲述和我们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发现,停车这个现代性的问题在胡同这

10、个传统建筑群中尤为突出(后附图,胡同中停车现象)。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在大力发展南锣鼓巷的旅游业时,没有考虑到那么大的客流量存车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成为胡同中每一家必备的出门交通工具,原先,每家门口一辆车,停车位正好合适,但是现在,据老太太说,每天他们都要为了停车把整个范围的胡同都要转个遍。更有甚者,她家的车因为停在其他地方被扎胎了好几次。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政府在发展南锣古巷的时候应该广泛采纳当地居民的意见。胡同文化的变质是南锣鼓巷的现今发展模式最大弊端。相信很多的人都对北京胡同的最初印象是幽静的胡同,悠闲地老人,串街的小贩,更有那打着油纸伞的姑娘。但是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

11、不时还有一辆车驶过,喧闹的游客,为钱奋斗的店主们。那些美好的画面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经济发展的背后传统文化的消亡这应该值得我们深思,思考经济和传统文化对社会的重要性,重新定位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方针。第 6 页(二)提出见解和意见1)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宣传。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化的强弱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想想当初我们为什么不重视,为什么不申请?这只能说明我国在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上不够深刻,总是不能自主的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北京胡同文化的发展让那些游客兴致勃勃,让那些购物者满载而归。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到这些外表下是文化的消亡。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加大社会对

12、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才能更好的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2)政府在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虽然我国现如今发展的方针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但是很多东西是金钱不能衡量的。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发展中,政府应该广开言路,征集意见。当地居民的意见,文化保护者的建议,这些应该作为政府最终决定的重要参考意见。政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征集意见等渠道。3)及时解决问题营造一个官民和谐的社会。现如今很多人对政府的工作态度存在很大的误解。比如在调查中遇到的老太太,她在调查过程中一直对政府的工作抱有怀疑的态度。同时政府一直没有解决应该深入到民众中,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调节者是很难让当

13、地居民接受生活方式的改变的。四,总结通过这次调查,虽然北京胡同文化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在那么多的积极保护传统文化的各界人士和政府的努力下一定会找出关键所在,并完美的解决问题。让篇二: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第 7 页目录第一部分:课题陈述一.前言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五.实施步骤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一.实践过程1.查阅资料2.实地考察二.胡同现状原因分析三.改造意见第三部分:感悟第一部分:课题陈述一.前言“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这是一位老北京人对胡同的

14、描述,而改革开放以要复杂的多益,让不少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其实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因为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所以早就盼着胡同的拆迁改造了。面对来自底层和上层的双重压力,我们的胡同将何去何从?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北京胡同现状及其历史文化内涵2.胡同居民居住环境以及对胡同的看法3.对胡同建设规划提出合理性建议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了解北京胡同现状,深入北京文化,了解其历史,体验民俗文化。从而了解胡同对北京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文情怀的影响,对胡同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1.上网查找资料2.采访胡同居民3.实地考察4.阅读文献资料五.实施步骤1.查找关于胡同的资料2.实地考察、采访3.对胡同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一.实践过程1.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有关胡同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历史背景,这第 8 页有助于在实地考察中面对问题更加应对自如,同时也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研究课题。2.实地考察:第一站:八大胡同介绍:八大胡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感想: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八大胡同-曾经的风月场所。然而眼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