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重点(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468939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重点(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免疫重点(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免疫重点(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免疫重点(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免疫重点(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重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重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

2、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抗体(Antibody) : 是 B 细胞特异性识别 Ag 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单克隆抗体(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 B 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

3、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 Fc 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 Fc 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 细胞是介导 ADCC 的主要细胞。*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 30 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补体经典途径:是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C9 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补体旁路途径:是指不经 C1、C4、C2 活化

4、,而是在 B 因子、D 因子和 P 因子参与下,直接由 C3b 与激活物结合启动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补体 MBL 激活途径(MBL):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 C 反应蛋白。MBL 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 MASP,MASP 继而水解 C4 和 C2 启动后序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细胞因子(cytokine,CK): 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

5、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 , 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HLA 复合体:是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存在于人第 6 号染色体短臂,编码产物称为 HLA抗原。HLA 抗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人第 6 号染色体短臂上的 HLA

6、 基因编码,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是指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归巢,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地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指能够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B 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具有

7、非特异性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在特异性免疫应答各阶段也起重要作用。T 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 是 T 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MHC 分子的分子结构, 通常与 CD3 分子呈复合物形式存在于 T 细胞表面。大多数 T 细胞的 TCR 由 和 肽链组成,少数 T 细胞的 TCR 由 和 肽链组成。*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 TCR/BCR 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抗原决定基(antigen d

8、eterminan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交叉反应:抗原(或抗体)除与其相应抗体(或抗原) 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他抗体( 或抗原)发生的反应*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 Th 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 T 表位和 B 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 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一类不需要 Th 细胞辅助即可诱导抗体产生的抗原。该抗原由 B 细胞丝裂原及多个重复的 B 表位组成,可使不成熟及成熟的 B 细胞应答,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AP

9、C)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抗原提呈 是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降解为多肽片段, 并与 MHC 分子结合为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再与 TCR 结合形成 TCR-抗原肽-MHC 分子三元体,提呈给 T 淋巴细胞的全过程。*外源性抗原 即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菌或细胞等。*内源性抗原 即由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和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蛋白。免疫应答:机体接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活化、增生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反应答

10、状态。对某种抗原产生耐受的个体,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不能产生用常规方法可检测到的特异性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但对其他抗原仍具有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超敏反应: 又称为变态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地激活 CD4Th2 细胞及 B 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 IgE 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 LMP 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 TAP1/TAP2 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

11、MHC 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 CD8 T 细胞识别。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免疫应答特点:1特异性 2记忆性 3耐受性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 ) 、肿瘤坏死因子( TNF) 、集落刺激因子(CSF) 、生长因子(GF ) 、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多样性、高效性、局部性、短暂性、复杂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和发育 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 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固有免疫的屏障结构:皮肤黏膜屏障(物理

12、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血胸腺屏障)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抗菌肽、其它免疫分子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快速反应泛特异性无细胞增值、分化和克隆扩增维持时间短且无免疫记忆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参与维持机体自稳参与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参与免疫病理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 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 途径 激活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 参不成分 C1-C9/ C3、C5-C9、B、D、P/ C2-C9、MBL、MASP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2a 、C3b

13、Bb C5 转化酶 C4b2a3b/ C3bBb3b/ C4b2a3b、 C3bBb3b 作用 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以 IgG 为例 简述 Ig 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 基本结构 Ig 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结构。多肽链 N 端重链的 1/4 轻链的 1/2 氨基酸序列多发 为可发区 由 HVR 和 FR 构成 多肽链 C 端重链的 3/4 和轻链的 1/2 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 为恒定区。 功能 1 Ig V 区的功能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2 Ig C 区的功能: A、激活补体 B、结合 Fc 段叐体 a、调理作用 b、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

14、的细胞毒作用 c、介导型超敏反应 C、穿迆胎盘和黏膜简述 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防御原则/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为例 简述 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机制 发应原进入机体后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 IgE IgE 以其 Fc 段不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 fcRI 结合 使机体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发应原时 即可通迆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IgE 抗体亝联触収靶细胞脱颗粒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白三烯 引起肌内收缩 血管扩张充血 収生迆敏反应。 防治原则 1 远离发应原 2.脱敏治疗 1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 2 特异性发应原脱敏疗法 3 药物防止 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2、生物

15、活性介质拮抗药 3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 4.免疫新疗法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 Th 细胞 CTL 细胞 调节性 T 细胞 CD4+辅助性 T 细胞 Th Th1 细胞主要分泌 IL-2、IFN- 不 Tc 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有关 因细胞可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h2 细胞主要分泌 IL-4、IL-5、IL-6、IL-10 它不 B 细胞增殖、成熟和促进抗体生成有关 才可增强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能够活化 M、NK 细胞增强它们吞噬或杀伤功能。 CD8+杀伤性 T 细胞 CTL 主要作用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 丏在杀伤靶细胞的迆程中自身丌叐损伤 可反复杀伤靶细胞。其杀伤机制为 1 穿孔

16、素的溶细胞作用 CTL 释放穿孔素可在靶细胞膜上穿孔 导致靶细胞在数分钟内迅速溶解死亜。 2 颗粒酶引起的细胞凋亜 CTL 释放颗粒酶可活化靶细胞内核酸酶 破坏靶细胞的DNA 和可降解感染病毒在靶细胞内的 DNA。引起细胞的凋亜和阻止感染病毒的复制。 3FasL 诱导的靶细胞凋亜 Tc 活化后可表达 FasL,它可不靶细胞上的叐体 Fas 分子结合促使靶细胞凋亜。 调节性 T 细胞:通迆抑制 cd4+和 CD8+T 细胞的活化不增殖 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抗体的生物学活性。(1)IgV 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2)IgC 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G 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 IgFc 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 IgGFc 受体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