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讲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6726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状疱疹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带状疱疹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带状疱疹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状疱疹讲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蛇串疮讲稿一概念: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西医病名:带状疱疹。二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大。 好发部位:胸胁部等。好发人群: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预后:极少复发。中医其他病名:缠腰火丹,火带疮。3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肝经湿热肝经火毒蕴结,夹湿。脾虚湿蕴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气滞血瘀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总之,本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属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西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儿童水痘。水疱散布的特点。成

2、人也可发生水痘,症状较儿童重,全身症状明显。终身免疫。成人带状疱疹,一般较少复发。4诊断:1、好发于春秋季节。2、以成年患者居多。3、病程 2 周左右,老年人 34 周。少数患者疼痛可持续 1 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 的遗神经痛,常见于老年患者,常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4、皮损为带状的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粟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 累累如串珠, 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水疱。重者皮损和疼痛症状均较甚。5、皮损好发于腰胁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

3、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6、发于头面部者中,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伴有附近臖核肿痛,甚至影响视力和听觉。7、疼痛症状和皮损可不同时出现。五鉴别诊断:热疮(单纯疱疹):多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针头大小到绿豆大小的水疱,常为一群;1 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漆疮(接触性皮炎):皮疹潮红、肿胀,有水疱,边界清楚,局限于接触部位,有明显的接触过敏物质史。六治疗: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主要治法。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体虚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辨证论治:内治肝经湿热证清热利湿,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加减。发于头 面者加牛蒡子、板蓝根、野菊花

4、;有血疱者加水牛角粉、紫草、牡丹皮;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加减。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者加土获苓、 萆薢、车前草。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加减。心烦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山栀、酸枣仁;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外治初起: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青黛膏外搽;三黄洗剂外涂或 外敷玉露膏外敷。水疱破后,渗液多者:用三黄洗剂湿敷。渗液少者:青黛膏外搽。皮疹干燥结痂者:黄芩膏外搽。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刺破,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不适感。其他疗法:西医: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药:VitB1 、 VitB12, 肌注、药物止痛。针刺: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皮疹周围卧针平刺,或阿是穴强刺激。 七预防和调护:(1)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郁气滞化火加重病情。(2)忌食肥甘厚味和鱼腥之物,饮食宣清淡,多吃蔬菜、水果。(3)忌用热水烫洗患处,内衣宜柔软宽松,以减少摩擦。(4)皮损局部保持干燥、清洁,忌用刺激性强的软膏涂敷,以防皮损范围扩大或加重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