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6671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管理型人才和业务型人才。但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把“管理”与“业务”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作为一家专业的深圳人力资源培训机构,明阳天下拓展培训表示, “业务”好的人未必懂“管理” ,会“管理” ,而“管理”好的人也未必精于“业务” ,擅于“业务” 。中国企业中对于“管理”这个概念有正确理解者实在是“凤毛麟角” 。我们通常都极大地混淆了“管理”与“业务”的关系。实际上,简单点说, “业务”就是“事儿” (对企业来说,就是“赚钱”这件事儿的具体途径、手段) ,而“管理”就是把事儿做好的“方法” (对企业来说,就是“如何做”才能赚到最多的钱)

2、。这两个概念虽说乍看相似,仔细咀嚼、品味后却可以发现它们其实“大有不同” 。说得极端一点儿,做事儿的“方法”要远远重要于“事儿”本身。只要有好“方法” ,什么“事儿”都能做成;反之,没有好“方法” ,你不可能做成任何事儿。 而中国企业往往很可悲的一点,就是它们往往不可救药地存在着以“业务”来断“管理”的“惯性思维” 。说得直白一些,它们的“用人”思维往往是这样的:提升某某当经理了,因为他(她)的业绩很出色(或,因为他们干的时间长,业务经验很丰富)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逻辑,一个人的业务(业绩)好,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成绩,而一个管理者是要对一个“团队”负责的,这能是一回事儿吗?把“干的时间长,经验丰

3、富”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做“管理者”的依据之一,也难免有失偏颇之嫌。因为一个人“干的时间长” ,只能证明这个人“办事”的“熟练度”高而已,未必能证明这个人办事的“理念先进、思维明晰、富创造性、高效率” 。就是说办事的“熟练度”高,未必能证明办事的“质量”高。这本是两码事。恰恰相反, “经验”的丰富以及高“熟练度”往往会让人产生思维与行为的“惯性”与“定式” ,从而使这样的人容易“固执” 、 “抱残守缺”而缺乏进取心与创造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经验主义害死人”的道理(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否定“经验”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对于“唯经验论”的一种有益的警惕)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在某个行

4、业工作了 10 年的人,为了否定一个新人的“创新建议”而用这样的说辞“在这个行业里,你干的时间长还是我干的时间长?”这句话看似十分在理,实际上好好想想也有点“蛮不讲理”对不起,一件事情的“对”与“错”取决于这件事情的本身,而不取决于看谁“干”的时间有多长。你如果要否定我,请拿出充分否定这件“事”的证据,而不是给我摆“老资格”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的“害处”已经无所不在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好好的“业务”人才,提拔到了“管理者”的岗位上后便迅速凋谢;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现实中数不清的管理得一塌糊涂的“垃圾”企业,其实并不缺乏拥有十年乃至几十年业务经验的“业务高手” 。说得极端一点儿, “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泡”出来的。只要别太废物,一件事儿干个八年、十年,业务想不“熟练”都难。而管理是需要“学”的、需要“悟”的,它是一门“知识” ,一种“智慧” 。简言之,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业务人才,什么是管理人才。俗话说得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要认清其中的区别,并善用人才,才能够物尽其用,才尽其职。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