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案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6639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例及反思地理组:张秋兰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二、原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读图分析: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综合分析: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三、课标解读要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地理环境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以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与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

2、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四、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要讲清两个核心概念“差异的空间尺度”“差异的变化规律”,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也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所说: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差异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加科学的分析地理问题。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从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的表现和

3、分异规律:主要受热量影响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受水分影响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受还把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侧重分析不同的景观特征。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分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地域分异的规律和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帮助学生建立地域分异的空间感念。五、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第三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

4、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2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地域差异;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适当的

5、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七、教学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 差异性。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八、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九、教学过程:引入课程:向学生展示景观图片“内蒙古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海南风光” 师:地理环境是由那些地理要素构成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刚才看到的几幅图是否具有整体性?师:这三幅图片风光迥异,自然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同时又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教师总结:从总体上看,全球

6、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新课学习)(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板书)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板书)【设问、分析】: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板书)师:地

7、理环境中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规模有大有小。全球性的分异如:温度带的分异和海陆的分异。而本节所讲的陆3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尺度要小得多。那么陆地上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什么是陆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让学生结合课本图 3.17 完成上图右半部分内容。【设问、分析】: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

8、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师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师引导:全球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师生互动:请在图中找出 15E 经线,说出 15E 经线所穿过的自然带的名称。 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师:我国的东部呢? 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4师:这些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在南北方向上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的。师总结:这种规律称为“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画出示意图 师:该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9、? 生:以热量变化为基础 师:在什么地方最典型? 生: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由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设问、分析】:同学们再看亚欧大陆的情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

10、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分析、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活动】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有人主张造林,有人主张种草,也有人建议种植灌木讨论哪种主张比较合理,说明理由。【设问、分析】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

11、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利用投影 )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 8844.43 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5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依图分析) 分析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895 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分布。【设问、分析】同前面讲到的哪种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

12、相似,并且可我们以看出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阅读材料】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并谈谈各人的看法。结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农业生产需因地制宜。(课堂小结):十、课后反思(1)教学中的收获:本课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并加以系统化。因而要充分利用旧知,利用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区域对比,使学生建立“区域是有差异的”的观念。然后再从学生谈到的例子,以及教师根据需要补充的例子中,抽象出区域空间尺度的概念,并与学生一道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讲述陆地自然带。有两层意思要明确,一是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13、原因,其中气候因素起决定作用,其他因素与之相适应;二是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教学中要贯彻这样一个观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辨证统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 5.7 热带雨林景观图与图 5.8 苔原景观图,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到地域分异的存在;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同一自然带内自然环境又具有整体性,表现在景观具有一致性。这节课的特点是空间分布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将这些内容落实在图上。由于图 5.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使得一些大规律反而不容易看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这幅图适当简化,这样对学生理解和记忆都有好处。这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涉及许多的自然带

14、的名称,这些名称之间又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总结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还可以将最易混淆的两个自然带名称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别等。当然,这些自然带名称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他理解了之后就会自然记住了。分异规律 表现形式 主导因 素由赤道到两极 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 热量由沿海到内陆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 水分垂直地带性 由山麓到山顶,垂直 更替 水热6(2)教学中的困惑: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思维层次较高,而实际操作中因一方面受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经验缺乏及思维习惯不良等而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该教学方法本身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讨论时间,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费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