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46622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试行)1.总则1.1 目的与依据1.2 原则与要求1.3 内容与程序1.4 适用范围2.准备工作2.1 组织准备2.2 制定计划2.3 资料搜集2.4 资料整理3.规划编制与报批3.1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层次与任务3.2 规划内容3.3 耕地现状、发展趋势及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3.4 需求量预测3.5 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确定3.6 基本农田布局要求3.7 规划文本3.8 评审与报批4.划区定界4.1 任务与方法4.2 保护片、块、标志登记4.3 保护标志的设置5.划区定界成果内容与检查验收5.1 成果内容5.2 成果检查与验收6.实施与管理6.1 归档立卷6.2

2、发布公告6.3 动态监测6.4 监督管理6.5 修改与调整7.附则7.1 地方补充规定7.2 本规程的解释权附件一、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程序二、表格格式三、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说明及成果验收内容四、图件编制五、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1.总则1.1 目的与依据为规范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根据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程。1.2 原则与要求-要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的土地利用方针,优先保护集中连片和高产稳产的耕地;-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为依据;-应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规划相适应,规划年限一般在 10 年以上;-应与城市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要以基期年

3、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和图件为基础资料;-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1.3 内容与程序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区定界;制定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措施;检查验收。这些内容涉及的主要工作、执行顺序及相互关系见附件一。1.4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全国、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级(地、市) 、县级(县、市、区、旗) 、乡级(乡、镇)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定工作。垦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定可参照本规程进行。2.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制定工作计划、技术方案、资料搜集与整理。2.1 组织准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组建由政府主要(主管)领导和土地、农业及其它有部门负责

4、人参加的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确定工作方案和解决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划区定界工作中的问题;确定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及布局方案。2.2 制定计划工作计划制定: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进度,经费使用,人员组成与工作统一安排。技术方案制定: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区定界的方法及内容,技术路线,成果的要求。2.3 资料搜集图件资料:11 万-12.5 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资源详查成果)或近期正射影像图。其它图件有: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城市(村镇)规划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文字资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村镇) 规划

5、、农业区划、交通建设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及土地资源详查文字材料,各类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资料等。数据资料:土地资源详查数据资料,近 10 年国民经济统计年报资料,人口状况,当地居民生活用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以及商品粮、棉、油、蔬菜、烟、糖等商品任务和调入出情况统计资料。2.4 资料整理根据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区定界的需要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核对、分析、整理。3.规划编制与报批3.1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层次与任务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包括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五级规划。全国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宏观控制指标和总体布局,并将指标分解下达到各省(区、市);确定国家

6、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地方各级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应根据上一级政府下达的保护任务,结合当地的实际确定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并分解下达至下一级行政区域。省级规划要确定省级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市级以下规划应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将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落实到规划图上。 县级政府在没有接到上一级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前,可以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3.2 规划内容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率、保护指标;确定一、二级基本农田面积指标;将一、二级基本农田划分为一、二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并在图上进行空间布局和安排;国家、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主要确定一、二级

7、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并予以分解下达,国家、省级在确定保护区时与市、县、乡级不同,主要确定国家、省级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即将国家、省确定的各类生产基地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不打破县级行政界线。城市菜地应独立划区,并纳入一级基本农田保护。3.3 耕地现状、发展趋势及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要分析本区域耕地的类型,各类耕地数量、质量、产量水平,分布及人均占有情况。同时要分析耕地的发展趋势和各类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数量及在一定经济技术水平上可开发、复垦的数量与分布。耕地增减分析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见附件一图 2。3.4 需求量预测预测内容包括:-人口预测:参照下列计算公式进行:P=P0(1+K)mB (1)式中

8、:(P:规划目标年人口数;P0:规划基期年人口数;m:基期年至规划目标年相隔的年数;K:人口自然增长率;B:规划年限内人口机械增长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根据计划生育政策,分析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后确定。-农产品生产用地需求预测:包括规划目标年的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用地等的预测,其方法为:规划目标年末应保护的粮食或经济作物或某种农产品播种面积(Si)是:式中:S1i: 规划目标年当地对 i 种农产品的基本需求量(公斤) ;S2i: 国家对 i 种农产品征购总任务(公斤)( 根据当地多年统计资料确定 );S3i: 规划目标年从外地净调入当地的 i 种农产品量( 公斤)。( 根据

9、当地多年统计资料确定);Yi: 规划目标年 i 种农产品的播面单产水平(公斤/公顷 );其中:S1i=PLi (3)Li 是规划目标年当地人均 i 种农产品的需求标准(公斤/人)(由社会发展规划确定);P 是规划目标年当地人口数量。Yi=Yi0(1+ai)m (4)Yi0:规划基期年 i 种农产品播面单产(公斤/公顷);ai:i 种农产品播面单产的平均增长率。m:规划年限当地粮食、经济作物及其他农作物等需求总面积(Sa)为式中:n 是作物的种类数。f 是复种指数。规划目标年蔬菜基地保护面积(Sb)是:Sb=PbTA (6)式中:P:城镇、大型工矿区在规划目标年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 (万人);T:

10、是人均菜地占有标准(公顷/万人),T 值根据当地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或调查计算确定;A:当地与外地的蔬菜净调剂量折合需蔬菜地面积。海产品产量较大的地区,海产品量需折算成农田面积(Sc)扣除。预测表的格式见附件二。-名优特新、农业科研和教学试验等农产品生产的耕地需求预测,可根据实有或当地政府规划的面积确定(Sd)。 (7)规划目标年基本农田需求面积总量(S):S=Sa+Sb+Sc+Sd+ (8)-耕地增减量预测:包括从基期年至规划目标年的耕地增加量(Gz 后备耕地开发、复垦的耕地量)和耕地减少量(Gj 非农建设占用、农业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损毁,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等减少的耕地量)。预测表的格式见附件二

11、,从基期年至规划目标年的建设预留地所需耕地量是国家建设留用地面积、集体建设留用地面积、村镇个人建房留用地面积、农业建设留用地面积及其它非农建设用地的总和。建设占用耕地的预测方法参照附件五。3.5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的确定包括总指标和一、二级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指标。3.5.1 总指标的确定根据耕地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总指标(Gb)的计算:Gb=G0+Gz-Gj当 SG0 +Gz-Gj 时Gb=G0当 SG0 +Gz-Gj 时Gb=G0+Gz-Gj耕地保护率是 Gb 与 G0 之比G0 基期年耕地面积;3.5.2 一、二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的确定基本农田分为两级。一级基本农田(Gb1

12、)为生产条件(排灌条件、交通、地理位置条件、生态保护条件、土壤条件、地面坡度状况等)好,产量高(由各省根据不同地区进行划分),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保证人口高峰年本地人口对农产品需要量和国家商品需要所需的耕地),分级条件应当三方面兼顾;如果在规划期还有耕地,应作为二级 (Gb2)。具体分级标准参见下表一、二级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Gb=Gb1+Gb2表 1 一、二级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评 介 因 素评 价 标 准备注生产条件排 灌保证较好保证一般不能保证交通运输很好便利一般较差地理位置城镇村周围距城镇村近一般较远生态保护很好较好一般 较差土壤适宜性最适宜种植较适宜种植一般不适宜地面坡度最适合耕种

13、较适合耕种一般不适合投入水平高较高中等低产量情况水 稻高较高中等低小 麦高较高中等低保护期限及满足需求本地人口需 求国家商品需求 规划期不占用规划期可能占用基本农田等级一级二级一级或二级二级以上指标体系供各地参考,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制订,报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农业部备案。3.6 基本农田保护布局要求基本农田保护区由若干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组成,保护片、块可跨道路、沟渠(为农业生产服务设施)等,不跨行政界。保护片、块要尽量集中,一般不含其他类型用地 (不包括为农业生产服务设施的用地),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可含其他类型土地。 一级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要根据 1.2 项规定的要求,确保当地人口

14、高峰年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国家对农产品商品需求量任务,必须考虑:-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城市郊区及其他地区为城市服务的蔬菜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省级人民政府规定需划入保护区的其它农业生产用地。3.7 规划成果3.7.1 文本编写省、市 (地)、县(市)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送审稿 )内容: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目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限和规划依据;自然经济概况;耕地现状及利用特点;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15、及保护区布局,建设留用地指标及布局;指标的分解;实施规划的措施等。省、市 (地)、县(市)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送审稿 )说明内容:编制规划的简要过程;编制规划的方法、原则;编制规划中若干问题说明(基础数据来源及可靠程度,基本农田需求量及指标的确定,完成上级下达保护指标情况,耕地后备资源或废弃地数量及分布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3.7.2 规划图编绘:根据当地应保护的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及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底图,确定一、二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建设预留地范围并在图上划出界线;确定保护标志分布及编号(在规划图上确定保护标志分布时,应参照 4.3 有关要求) ;尽量保留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各类要素如各类线状地物、地类界线、明显地物标志等(参见 5.1有关内容)。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