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46579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三 4.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都文广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 3 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 5 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2.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 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 2 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

2、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2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2)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4.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

3、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豆子的小实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5 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学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导入种群的定义前 3 章我们学习了生物体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但只研究生物个体还是远远不够的。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组成一定的群体,相互影响,共同生活。其中我们把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作为个体的集合,种群并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它具有个体不具备的

4、特征。提出问题,组织讨论:1.举例说明种群的定义。2.种群与个体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思考讨论。概括总结:1.种群定义的三要素。2.种群相对于个体最大的区别:数量特征。将学生从个体水平引入种群水平,并体会二者之间的不同。种群密度过渡: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渔业资源什么时候捕捞,捕多少?农田中的害虫什么时候需要防治?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明确一个事实:种群个体数量有多少?设疑:怎样可以更直观的反映种群的数量?引出 种群密度。给出实例: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野驴,数量有 3.4 万头但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不足一头。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掌握种群密度的定义。体会种群密度的生物

5、学意义。结合实例让学生真正理解种群密度这一数量特征的含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过渡:怎样调查种群密度?展示 藏羚羊种群和蒲公英种群的照片。对于藏羚羊这样生活在固定区域个体大、易统计的种群可逐个统计。对于蒲公英这样的个体小不明显、计数困难的可以估算其数量。设疑:如何进行估算?估算 “问题探讨”中的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引导分析:估算与直接计数相比的优缺点。介绍:(1)估算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2)估算存在误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估算可以减少误差。建议:自学课本 P60 样方法,思考讨论:(1)实地调查与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2)为什么要随机取样?(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设疑:样方法适合调查

6、哪些生物,有什么缺点?例如,要调查一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吗?过渡:如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呢?做铺垫:现有绿豆一包,红豆 100 粒,大小烧杯各 1 个。如何估算绿豆的数量?类比:绿豆池塘中的鲤鱼个体。思考比较这两个种群个体的区别。分组讨论估算的方法并进行估算。比较各组估算结果的误差大小,总结影响估算结果的因素。根据自己的体验总结估算的优缺点。思考并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总结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思考绿豆的估算方法。探究总结:(1)标志重捕法的定义(2)计算公式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如何估算及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原理及操作过程。与数学学科相渗透,通过正确解

7、答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满足感,更激发起强烈的需要一些“红豆”即可估算鲤鱼的数量了。建议:自学课本 P62 标志重捕法。练习:对某草原一种鼠种群进行调查,先捕获 39 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34 只,其中一标记的为 15 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是多少?(3)适用范围运用公式练习计算。学习欲望。出生率和死亡率设疑:为什么东北虎、大熊猫等动物在人为保护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迅速增长;而蚊子、苍蝇等动物,尽管人们采取各种治理措施,却仍然数量繁多,屡屡为害?建议:自学课本 找出答案。检查自学情况。总结: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定义。引导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之间的联系。拓

8、展:1.阐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2.给我们市民一些灭蚊方面的建议。思考讨论,猜测原因。自主探究,找出答案。分析总结: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减少c.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不变思考讨论,成果交流培养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迁入率和迁出率过渡:展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设疑:我国人口分布不均除了与历史、经济有关,还有什么影响因素?提示:每个城市都有暂住人员。总结: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的影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分析回答。总结: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9、来引出迁入、迁出率。年龄组成给出种群的年龄结构三种类型:引导学生对三种年龄组成类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拓展:提供我国 1970、1985、2005 三年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学生根据三种年龄组成结构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并说出其原因。教师在情景中设疑,学生在情景中释疑。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根据不同的年龄组成图思考讨论我国的人口变化情况,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强化对图表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性别比例建议:自学课本 P63。设疑:性别比例失调会对种群产生怎样的影响?提供资料:200年,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10、白皮书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男女(0 至 4 岁) 性别比例接近 120: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 107。专家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拓展: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来杀灭某一性别的害虫的目的?学生讨论,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总结: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总结1.种群的基本特征及之间的联系2.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从整体上来理解种群各基本特征之间的联系。比较两种调查方法。巩固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6.板书设计:7.当堂检测:1.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

11、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做出选择的原因。2.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 106 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 91 条,其中有标记的 25 条。请估计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4.在田野的不同地点施放性引诱剂,最直接的效应是( )A害虫死亡率增高 B害虫种群密度下降C害虫出生率下降 D害虫种群性别比例失调5.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6.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