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与农药发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6317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与农药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与农药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与农药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与农药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与农药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与农药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与农药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与农药发展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农药是人类运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具,随着农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农药的开发不断前进,利弊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提高。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体现在农药发展及研发中,对农药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关键字:自然辩证法;农药;利弊;发展自然辩证法与农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 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

2、娄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1。在自然界中,事物都是相互作用着的,没有孤立发生的东西。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类反过来又改变着自然界。农药的发展历程,体现着自然辩证法。反过来,自然辩证法又指导着农药的发展。人们作用于客观外界的实践活动越持久,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就欲深化,而且成为进一步征服自然的思想武器 2。人类对农药的利用和认识是随着历史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农药的发展及贡献农药是指用于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危害和用于调控作物生长的化学品。从古到今,人类自有农业生产活动以来,就一直与各种农业有害生物做斗争,这种斗争从没有停止过,农药是人类与农

3、业有害生物斗争的一种工具,并在不断的斗争中的到发展,逐渐形成一门产业与科学。第一代农药,早期的人类发现一些天然产物具有防止农业病虫害的性能,他们把烟草、除虫菊、鱼藤等具有杀虫作用的植物加工成制剂来使用,这就是最早的天然农药。19世纪随着化学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盛,无机农药逐渐发展起来,如亚砷酸、亚砷酸纳、硫酸铅等,亚砷酸铜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立法的农药。这些化学农药给人类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又以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为突出代表,1882年在盛产葡萄的法国波尔多地区发现硫酸铜与石灰水的混合液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由此出现了波尔多液,并自1885年起作为保护性杀菌剂而被广泛应用。石硫

4、合剂和波尔多液一样,有着100多年的历史。石硫合剂是具有杀菌、杀螨、杀虫作用的硫制剂。无机化合物及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2天然植物源农药只是农药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对害虫的杀伤力不强,杀虫谱不广,作用较为单一。20世纪4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合成有机化合物类农药,由于有机农药都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开始逐步取代一些无机化合物农药。第二代农药主要有3大类:有机氯类,如DDT和六六六等;有机磷类,如甲胺磷和对硫磷等;氨基甲酸酯类,如西维因等。有机氯农药是最早使用的有机合成类农药,自1939年发现DDT的杀虫作用之后。被广泛应用于植保和卫生防疫伴随着DDT的广泛使用。某些昆虫,不仅扰乱了人类的正常生活,而

5、且能将病毒、丝虫、蠕虫等传给人体,引起疾病。DDT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阻止了斑疹伤寒的流行挽救了无数的生命。现今,卫生杀虫剂仍在保卫人类健康方面起著作用 3。有机磷农药是为了取代有机氯农药而发展起来的。与有机氯农药相比,它的药效更高、品种更多、防治范围广、成本低,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环境中降解快、残毒低,对环境的污染及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要小些。农药的发展中体现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不断的改造,这些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农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产量,但美国著名小麦育种学家、绿色革命之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Borlaug 对农药作了肯定的评价。70

6、年代初,他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指出,由于作物育种和植物保护剂的发展,今天美国1.16亿公顷耕地所产的粮食,相当于30年前2.4亿公顷的产量。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两面性,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在农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断的调节着矛盾双方,使其能达到最优,使有利于农业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而这种调节又是随科技,和对自然不断认识发展的过程。农药的弊的认识也是不断的提高着,但不能否认农药应用做出的贡献。农药弊的一面例如:石硫合剂对人畜毒性较低,对皮肤及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砷酸类农药含砷农药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巴黎绿、砒霜(三氧化二砷)、亚砷酸钠、砷酸铅、砷酸钠、砷酸钙等,此类农药对人畜毒害较大。D

7、DT,六六六其危害性也比较大。1972年,美国国会率先通过立法禁止使用DDT。此后,各国纷纷效仿。DDT从此几乎成为环境污染的代名词。有机氯农药对于当时中国农业的发展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随着其大量使用,昆虫出现了抗药性,于是人们加大药量。如此循环,大量有机氯农药进入河流、土壤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及生态平衡。另外,有机氯农药通过食物链传递时能发生富集作用,它以其强蓄积性和远期危害受到关注,我国于1984年宣布全面禁止使用DDT和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 4。有机农药缺点是对人畜毒性较高,常发生因使用、保管不慎等导致的中毒事件。有机磷农药毒性较高,如果残留在果蔬上或进人环境的农药进入

8、有机体,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3大部分会对生物体内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积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肌体的损害。另一个就是农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对利益最大化(产量最大化,品质营养与外观最佳)的追求,常常是违反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正常结构,具有反自然的特性 5,所以人们越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就越增加应用农药的使用力度,对自然界的正常结构破坏就越严重。首先是农药不能充分利用,用在农田中的农药,绝大部分三十载农田中污染环境,而少用农药则有害生物不能有效的防治,常常造成农业减产或品质问题,只能靠多施用农药来防治有害生物,再者物种都有维持生存的本能,高繁殖率的害

9、虫倚靠自生极强的繁殖效能与变异性,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来抵御农药求得生存,逐渐的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长期大量使用杀伤性农药也使天敌的作用大为减弱,事实上也助长了“R对策”害虫 (即高繁殖率生存对策害虫),的危害。相对高级的“K对策”害虫(即生存对策)由于害虫天敌其繁殖率较低,个体寿命较长,在面对杀伤性农药这一强大选择机制时,显得不如“R对策”害虫那样具有适应性,因而处于相对劣势。这就是人为的淘汰机制导致的物种反进化趋势。目前,农业害虫的抗药性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蚜虫、小菜蛾对有机磷农药的抗药性更具直线上升。面对抗药性害虫群体,农民往往不得不加大用药量与用药浓度,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农药技术对农田自

10、然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改变农田生态环境生物的构成与特性,也改变了农产品的特征与农民的耕作方式,创造了人工自然-农业生态系,人工自然从天然自然中产生并存在于天然自然中,它同样受到自然演化的制约,正是人类忽略了来自人工自然化方面的要求,仅仅从人类自身的需求,一味地使用农药化肥等技术。未来农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的同时靶标生物的抗药性也逐渐增强,迫使人类研究毒性更强、浓度更高的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草害发生。因而,导致这些靶标生物越来越难以控制。同时,化学农药的开发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杀灭和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其残留和对

11、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21世纪的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第三世界,特别是耕地与人口矛盾突出的中国,必须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来解决粮食问题。人类与农业有害生物的斗争永远不会终止,目前尚未见到可以完全取代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的新方法。同时,农药正在向克服自身缺点的方向发展,而化学、生物学与相关科学又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手段与机会。调控作物的生长,使之提供更多的粮食是人们长期企盼的,药剂是调控作物生长、发育的手段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4望对21世纪的农业作出更大的贡献,21世纪的农业仍需要农药的支持。此外,农药是将是环境制约下的农药,环境质量是21世纪社会可持续发

12、展的重要因素,21世纪的农药将是环境控制下的农药,即农药生产、流通、使用都必须受到环境的制约;品种应是高活性、低毒、对非靶标生物影响小,在环境中易分解的化合物;生产中的有害三废和产品中的有害杂质得到有效的控制;农药的合理使用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减小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总而言之,基于对农药的已有的认识,农药的研发也不断的改进,也就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现有的认识使得研发工作更多向生物农药方向发展。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农药、天敌生物农药、抗生素、生物化学农药和转基因植物农药等。已发现可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等具有

13、农药作用的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等2 000余种、植物4 000余种、抗生素100余种,这将为新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 6。结语农药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认可农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又不能忽略它的弊端。必须认识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 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也要意识到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技术的有限性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矛盾 5。当农药的发展遇到的问题也是人类生存的这一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人类使用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的过度干预及对病虫害的过度治理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的自调节机制,而这种自调节机制是任何技术无法替代的。在使用农药的认识上较为宏观、宽容地

14、对待害虫,不苛求于农产品产量与美感需求(外在品质)。只要有农业就一定有防治,将来可能是新型农药的的防治,但人与农业防治的对象在于不断认识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从农药防治发展方向的角度看,当代农药会从过分依赖化学技术转向生态治理,例如植物免疫,增加和恢复农田的生态多样性(混作,轮作,套种,保留杂草,种植覆盖植物或插种关联作物,实施“免耕法”等),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物种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达到防治,减轻化学防治的压力在防治害虫时,注重协调运用多种环境友好技术农药,实施农田生态系综合治理,促进可持续农药应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5参考文献1 转引张企曾.河南农业大学学报J.1979.2:55-62.2 杨明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农业科学辩证法思想.河南农学院报J.1982,2:140-147.3 陈万义.从农药发展历程看 21 世纪的农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C.1998:723-727.4 陈耕陶六六六的基本知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64:9-lO.5 林德宏.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73-75.6 马产鹏.生物农药的发展与机遇. 上海农业学报 2013.29(3):92-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