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5514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与说明辣椒是我国主要的果菜类蔬菜之一,也是青海省主要消费的精细蔬菜类型。青海省黄河谷地地区热量条件足,土壤、水源无污染,是生产露地辣椒的理想区域。为了规范化我省黄河河谷地区的贵德等地的露地辣椒生产技术,按照关于下达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通知(国标委农201189 号)和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青质监标函201060 号文件的要求,特起草本技术规范,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通过规范的实施和推广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区域内辣椒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推动区域内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本技术规范规定了贵德等黄河谷地地区辣椒生产过程中的适宜地块选择、品种

2、选择、生产管理技术和采收等环节的技术内容,为露地覆膜辣椒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规范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适合露地覆膜辣椒的生产技术要求。二、编制本规范的必要性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地理条件复杂,青海省境内各种地形地貌错综复杂,造成了多样性丰富的小气候类型,农作物分布也因小气候而呈现复杂的布局。贯穿青海省 5 个地州市的黄河河谷地区,由于周年气温普遍高于周边高原地区,降水量丰富,灌溉条件优越,很是适宜高产值的园艺作物生长。分布于黄河河谷的贵德县、尖扎县、循化县、民和县等地是青海省著名的瓜果蔬菜之乡。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近年来年均气温 7.2以上。夏季绝对高温平均在 35以上,冬

3、季绝对低温在-21.00以上,无霜期在 170 天以上,作物生长期 220 天,这些自然条件为这些区域开展露地辣椒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的蔬菜生产起步晚,相关的技术储备和技术人员培训不足,尤其是在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采用方面还很欠缺,这导致了露地生产的辣椒产量较低,产品品质、商品性和农药残留均难达到当前市场的要求。目前青海省还没有露地覆膜辣椒生产的标准化技术,也没有对露地覆膜辣椒生产技术做出明确规定。制定本规范,一方面可以为黄河河谷地区露地覆膜辣椒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三、标准编写原则和依据1、编

4、写原则 (1)适应形势原则:2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的制定,适应了当前青海省大力发展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过于促进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产业化高效建设需要,达到以规范(标准)促发展,增效益的目的。(2)通用性原则:标准制引用了同产业(行业)相关标准,具有一定的相同生态气候条件区域通用性。(3)先进性原则:规范的制定,既立足现实生产需要,又融入当前先进的、科学的操作手段,理论与实际结合,尽可能做到技术上的先进性。(4)可操作性原则:本规范是在黄河谷地地区的蔬菜生产区域内进行严格的多年多点试验后,对规范适宜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后制定的,充分体现了可

5、操作性原则。(5)安全可靠原则:本规范对我省主要露地覆膜辣椒生产区域内全方位各生产环节做了详尽的说明和规定,引用了当前国内辣椒生产中主要的技术标准,规范实施安全可靠。2、制定依据遵循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规范编写。四、技术来源与起草过程1 技术来源(1)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在贵德县河西镇山坪园艺场、贵德县尕让乡黄河村、尖扎县昂拉乡河东村等地对露地覆膜辣椒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试验研究和不断完善的有关科研成果、试验、研究、示范经验及资料.(2) 主要针对青海省黄河河谷地区的贵德县、尖扎县、循化县等地区的气候、地理、土壤等生态条件,连续

6、 3 年开展了露地覆膜辣椒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从育苗技术、土壤肥力调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环节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并且从产量和品质方面露地覆膜辣椒产品进行了评价,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制定了本规范的相关内容。(3) 对青海省贵德县、尖扎县、循化县、民和县、大通县等地露地辣椒生产进行的调查,并且对新品种和相关技术进行的推广工作。(4) 参考现有相关标准,总结引用部分内容,参考的主要标准有:GB/T 4285 农药安3全使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NY/T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2、起草过程(1)200

7、8 年:对青海省主要露地辣椒产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从适宜品种引进筛选、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2)2009 年:新品种引进筛选、育苗基质及管理技术课题组引进陇椒 5 号、陇椒 2 号、甘椒 2 号、新抗 2 号等新品种 4 个,以乐都长辣椒为对照,开展了新品种筛选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小区面积 20 平方米,三次重复,每小区定植 60 株,主要考察品种早熟性、丰产性、风味品质、田间发病情况等指标。试验结果见表 1.从表 1 可以看出,新品种陇椒 5 号,新抗 2 号在丰产性、抗病性和果实商品性,品质方面均表现优异;

8、甘椒 2 号虽然产量高,但是其露地栽培果形较短,不适应市场需求,另外品质表现也一般,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较低,产值整体上不如陇椒 5 号和新抗 2 号。表 1 引进品种筛选结果序号 品种名称 小区产量 亩产量 综合评价1 陇椒 5 号 108.79 3628 果形长,丰产性优,抗病性优2 陇椒 2 号 106.72 3559 果形中等,肉质较厚,抗病性较好3 甘椒 2 号 111.12 3706 果形中等,光皮,果皮较厚4 新抗 2 号 107.26 3577 丰产性优,抗性强,果形一般5 乐都辣椒 73.43 2449 品质优,产量低,抗病性差2009 年 7 月9 月,以陇椒 5 号为试验材

9、料,对育苗基质和育苗温湿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育苗基质设计了 6 个处理,分别为:I:园田土:河沙:酵素有机肥5:2:3;II:园田土:河沙:酵素有机肥2:1:1;III:园田土:河沙:酵素有机肥 5:3:2;IV: 园田土:河沙:酵素有机肥4:3:3;V:园田土:河沙:酵素有机肥2:1:2;VI:园田土:河沙:酵素有机肥1:1:1。育苗温湿度试验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光照培养箱中进行,种子浸种后播种于营养钵中,每个温湿度组合处理 10 个营养钵,每个营养钵中播种 5 粒种子,主要检测发芽率、发芽势和、子叶性状、植株叶性状等指标。4表 2 育苗基质筛选结果序号 处理 发芽率 株高 cm 真叶数 茎粗

10、mm 节间长 cm 根数1 I 85% 23.60 12 3.62 2.06 222 II 85% 21.30 10 3.39 2.59 273 III 83% 24.91 13 3.11 2.63 224 IV 78% 22.25 8 3.75 2.54 185 V 77% 18.93 8 3.47 2.39 176 VI 74% 18.08 7 3.09 2.55 21从表 2 可以看出,处理 I 育苗效果最佳,株高、真叶数、茎粗均符合资料提供的壮苗范围,是最佳的育苗基质。表 3 中列出的是育苗发芽试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当白天温度处在 2530,夜间温度在 15,湿度 80%时种子发

11、芽率和发芽势均比较高,出苗后子叶生长正常,植株既没有表现生长迟缓,也为表现生长过快,由此证明在该温湿度条件下是种子发芽的最佳条件。表 3 种子发芽条件试验结果序号 处理 发芽率 发芽势 子叶 植株1 昼温 20,夜温 10;湿度70%59% 52% 小而浅色 生长缓慢2 昼温 25,夜温 15;湿度70%84% 77% 正常 正常3 昼温 20,夜温 10;湿度80%63% 56% 小而浅色 生长缓慢4 昼温 25,夜温 15;湿度80%97% 83% 正常 正常5 昼温 30,夜温 15;湿度70%75% 69% 正常 正常6 昼温 35,夜温 20;湿度70%79% 63% 大而发黄 徒长

12、7 昼温 30,夜温 15;湿度 84% 78% 正常 正常580%8 昼温 35,夜温 20;湿度80%86% 73% 大而发黄 徒长(3)2010 年:施肥与药剂筛选验证试验2010 年在贵德县河西镇山坪园艺场和尕让乡黄河村开展了水肥试验和病虫害防治效果试验。施肥试验是对 6 个基肥和追肥处理组合,施用肥料分别为有机肥(同一水平) ,磷酸二铵、尿素和硫酸钾组合,具体处理水平见表 4,试验小区为 20 平方米,三次重复,每小区定植辣椒 60 株,果实商品成熟期分批次采收后计产。病虫害药剂试验主要是对文献资料提供的药剂使用方法进行验证,每种病处理 6 种以上防治方案,以不喷药为对照,小区面积

13、20 平方米,三次重复,病虫害发生时期统计相关发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见表 5。通过施肥试验筛选,基肥 5500 千克/亩、磷酸二铵 45 千克/ 亩;追肥磷酸二铵 25 千克/亩,尿素 15 千克/亩、硫酸钾 10 千克/ 亩是最佳施肥水平,在这一施肥方案下,折合亩产量达到了 3737 千克。通过药剂验证试验,筛选出了最佳的喷药组合,具体结果见表 5。通过试验研究优化出了最佳的施肥水平和农药使用方案。表 4 不同施肥组合对产量的影响不同肥料(Kg)组合 施肥方式有机肥 磷酸二铵 尿素 硫酸钾小区产量(kg)亩产(kg)基肥 5500 25 10 01追肥 0 25 15 10 93.19

14、3108基肥 5500 30 5 02追肥 0 15 10 5 100.63 3356基肥 5500 45 0 03追肥 0 0 0 0 91.72 3059基肥 5500 25 10 04追肥 0 15 10 5 90.88 3031基肥 5500 30 5 05追肥 0 0 0 0 89.57 2987基肥 5500 45 0 06追肥 0 25 15 10 112.05 3737表 5 最佳药剂组合对辣椒病虫害防治效果病害 处理 发病率/虫口 小区产量 亩产6数 (Kg) (Kg)64%杀毒矾 1% 110.58 3688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5% 110.16 367450%甲霜

15、铜 1.8% 107.83 359658%雷多米尔锰锌 1.6% 108.52 3619疫病CK 12% 97.75 326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0% 108.76 3627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0% 108.28 3611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0% 108.19 3608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 0% 114.60 3822炭疽病CK 7% 102.85 343020病毒 A 可湿牲粉剂 2.5% 108.94 36331.5植病灵乳剂 3.5% 109.48 3651病毒病CK 21.5% 99.55 33202.5%溴氟菊脂乳油 120 只 107.23 357610%吡虫啉可

16、湿性粉剂 97 只 107.35 3580蚜虫CK 331 只 86.33 28792.5%联苯菊脂乳油 92 只 101.11 337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7 只 105.52 3519白粉虱CK 279 只 96.28 3211(4) 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草案)编写完成后,分别送交青海省省内蔬菜育种、栽培、种子管理和质量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多位专家进行审阅指导并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最终形成辣椒露地覆膜栽培技术规范(送审稿)。五、标准实施后的经济、社会效益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的主要验证试验是多年多点的栽培技术试验,主要试验有适宜品种筛选、高效育苗、水肥调控、适宜密度、病虫害防控等试验;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的丰产抗病品种;优化筛选出了最佳苗床土配制配方和育苗管理技术;进行了肥料配方试验,筛选出了最佳的肥料配方和肥料使用技术;确定定植密度;优选出了一批高效低毒主要病虫害防控药物,并且研究了配套使用方法;对试验研究的技术进行了集成熟化研究,并且进行了生产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