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品种知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4929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菜籽品种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油菜籽品种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油菜籽品种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油菜籽品种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油菜籽品种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菜籽品种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菜籽品种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菜籽品种知识1、品种概况油菜籽是草本十字花科作物,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种之一。栽培遍及全国,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 40%以上,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 30%以上,居世界首位。 油菜的果实为角果,角果由果啄、果身、果柄三部分组成。角果成熟后,由于果瓣失水收缩,能自动开裂,种子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由种皮、胚及胚乳遗迹三部分组成。 种子的化学成分,一般含氮 3.9%-5.2%,蛋白质 24.6%-32.4%,纤维素 5.7%-9.6%,灰分 4.1%-5.3%,油脂 37.5%-46.3%。油菜籽中含有一定量的芥酸,会影响油

2、菜籽及 菜籽油的质量。油菜籽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碱、单宁等化学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故菜籽饼需去毒后才能作饲料。 世界油菜种植面积以亚洲最大,约占总面积的 70%左右,但单产过低,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40%左右。其次为欧洲,种植面积较亚洲小,产量却占世界总产量的 37%以上。 世界上主要生产油菜的国家除我国以外,还有印度、加拿大、巴基斯坦、法国、波兰、瑞典等国。加拿大 40 年代开始种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油菜的主要生产国和输出国,年出口近 100 万吨。世界各国的出口贸易量,年平均约 150 万吨。波兰、瑞典、丹麦、法国、民主德国等国,年出口几万吨到几十万吨。荷兰、德国、意大利

3、、日本是进口油菜籽(油)的主要国家。我国出口油菜籽的品质与加拿大相似,瑞典质量略好。 2、油菜籽的分类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可将油菜分为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菜四大类,后者种植面积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种植前三种类型的油菜。1、白菜型油菜: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北方春播的小油莱,原产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此类油菜植株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发达,叶椭圆形,有明显琴状缺刻,且多刺毛,被有蜡粉,匍匐生长。这种油菜春性特别强,生长期短,耐低温,适宜于高海拔;无霜期短的高寒地区作春油莱栽培,分布在中国的青海、内蒙古及西藏等地区。另一种是中国南方的油白菜,它原产中国长江流

4、域,主要特征是染色体2n=20,外形很像普通小白菜,是小白菜的油用变种,株型较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茎叶发达,叶片较宽大,呈长椭圆或长卵圆形(叶全缘或呈波状 ),茎叶全抱茎着生,叶面蜡粉较少,半直立或直立,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种子有褐色、黄色或杂色三种,含油率38%45% ,中国南方各地的白油菜、甜油菜、黄油菜均属此类。这种油菜生育期短、抗病性较差、产量较低。 2、芥菜类型 :原产于非洲北部,广泛分布于欧洲东部、中亚细亚、印度、巴基斯坦及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和高原地区。 芥菜型油菜主要特点主根入土较深,主根和茎秆木质化程度高,耐旱耐瘠耐寒性强,适应性强,不易倒伏,生育期比白菜型长,抗病性介于白

5、菜型和甘蓝型之间,种子较少,种皮多为褐色、红褐色及黄色,含油量较低,一般为30%40%,种子有辛辣味。芥菜型油菜适宜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人少地多、干旱少雨的山区种植。 3、甘蓝型油菜: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西部地区,染色体数2n=38。其主要特点是:叶色较深,叶质似甘蓝,叶面一般被有蜡粉,茎部叶形椭圆,叶片有琴状缺裂,薹茎叶半抱茎着生,幼苗匍匐或半直立,分枝性强,枝叶繁茂,细根较发达,耐寒、耐湿、耐肥,抗霜霉病能力强,抗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优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花瓣大,花黄色,角果较长,结荚多,粒本饱满,种皮呈黑色、暗褐或红褐色,少数暗黄色,种子含油量较高,一般为35%50% 3、油菜的生长条件油菜

6、是长日照作物,性喜冷凉或较温暖的气候,油菜整个生育期是在日平均气温22以下完成的,当气温高于3 时,油菜籽才能发芽出苗,因地区间气候有差异,导致油菜种植季节不同,因而有冬油菜和春油菜之分。在平均气温下限为10 、最冷月平均气温下限为-5 时的油菜仍可安全越冬,具有这种气候条件的地区可以种植冬油菜,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各省,冬季冷凉、春季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冬油菜,冬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出苗后,需在05左右的低温下经过1530天的春化才能现蕾、开花、结果,冬油菜在秋季播种春末收获;冬季平均气温为010 ,最暖日均气温在20以下的寒冷地区可种春油菜,春油菜品种对低温要求不十分严格,既能秋播夏收,也能春

7、夏播种、夏秋收获,欧洲北部、北美加拿大以及中国东北、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冬季气候干燥、夏季冷凉湿润、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适宜于种春油菜。油菜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在沙土、粘土、红黄壤土等各种土质上,只要采用正确的耕作方法和合理的栽培技术,就可获得高产。油菜能在土壤 pH59 8范围内生长发育,在 pH 值为7的土壤中栽培产量最高。芥菜型油菜根系发达,耐旱性强,能在土壤肥力差、气候干旱的条件下栽培。油菜对硼元素反应极为敏感,土壤缺硼时,会导致死苗、死蕾或花而不实。 4、我国油菜的分布我国分为冬油菜(9 月底种植,5 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 月底种植,9 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

8、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根据资源状况、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国家农业部将长江流域油菜优势区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并在其中选择优先发展地区或县市。其主要条件是:油菜种植集中度高,播种面积占冬种作物的比重分为上游区占 30%以上、中游区占 40%以上、下游区占 35%以上;区内和周边地区有带动能力较强的加工龙头企业。(1)长江上游优势区:该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气候温和湿润,相对湿度大,云雾和阴雨日多,冬季无严寒,利于秋播油菜生长。加之温、光、水、热条件优越,油菜生长水平较高,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该区 2005/2006

9、年种植油菜 1678 千公顷 ,油菜籽产量 307 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长江流域的 27%、27%。四川省历来有食用菜籽油的传统,因而油菜种植面积很广,全省除了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攀枝花市以外,所有的地市都有油菜种植,主要分布在德阳、绵阳、眉山、遂宁、内江等地市。(2)长江中游优势区:该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信阳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适宜油菜生长。主要耕作制度:北部以两熟制为主,南部以三熟制为主。该区 2005/2006 年种植油菜 3702 千公顷,油菜籽产量639 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长江流域的 59%和 56%,是长江流域

10、油菜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产区。湖北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全国第一位,种植区域在江汉平原、鄂东地区,主要在荆州、荆门、襄樊、宜昌、孝感、黄冈、黄石地区。安徽菜籽主要种植集中在六安、合肥、滁州、巢湖、芜湖、安庆、宣城等地,基本上是在淮河以南及沿长江一带。湖南菜籽种植区域集中在洞庭湖平原,主要是常德、益阳、岳阳地区。(3)长江下游地区:该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属于亚热带气候,雨水充沛,日照丰富,光温水资源非常适合油菜生长。其主要不利因素是地下水位较高,易造成渍害。土地劳力资源紧张,生产成本高。其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该区 2005/2006 年种植油菜88.8 万公顷,油菜籽产量 204 万吨,

11、面积、产量分别占长江流域的 14%和 18%,是长江流域菜籽单产水平最高的产区。苏、浙、沪地处长江三角洲,交通便利,港口贸易活跃,油脂加工企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江苏菜籽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包括盐城、扬州、泰州、南通、南京等丘陵地区。浙江菜籽种植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浙北的杭(州)嘉(兴)湖(州)地区,二是浙南的衢州金华地区,两地区菜籽产量约占浙江总产量的 85%。近年来浙江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大幅下降,特别是杭嘉湖地区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减少幅度更大。(4)沿江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的不同,油菜每年的收割时间不尽相同。长江上游地区要早于中游地区约 15 天左右,中游地区比下游地区要早 2

12、0 天左右。长江下游地区正常年景在 5 月底 6 月初开始收割。一般情况下,长江上游地区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交易结束的时间是 46 月,约 90 天时间。长江中游地区的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交易结束的时间是 56 月,约 60 天时间。长江下游地区的油菜从收割到批量交易结束的时间是 78 月初,约30 天结束。我国菜籽油主产省生产比例图五、我国油菜的发展状况1、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与单产显著提高中国油菜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79 年,油菜栽培面积不超过 250 万公顷,单产在 400700 千克公顷,属于徘徊不前的阶段。19801989 年,油菜栽培面积和单产迅速提高,全国栽培面积为

13、 350500 万公顷,单产在 11001200 千克公顷之间,属于提高阶段。1990 年以来,栽培面积发展到 530690 万公顷,单产达到1200l400 千克公顷,杂交油菜及优质油菜进人大面积生产阶段,约占总面积 20左右。目前中国油菜总产量占油料作物产量 50以上,属于大发展阶段。中国栽培油菜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不仅主产区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且在五岭以南长城以北发展也很快,过去种植油菜较少的广东、广西等省区也在利用当地气候特点,积极改造冬水田,大力发展冬油菜,与此同时,长城以北扩种春油菜也获成功。中国油菜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农民

14、增加了投入;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提高了油菜的产量;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高了油菜的种植水平, 耕作制度改革,扩大了油菜种植面积; 市场经济条件下油菜具有价格优势,提高了油菜的经济效益。2油菜品质改良取得明显成效中国油菜优质育种虽比国外起步晚 20 年,但国家通过组织 52 个单位近 200 人的科技协作攻关,开展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新品种选育,19851998 年全国审定的优质油菜品种(常规及杂交) 达 56 个。目前常规优质油菜品种主要有:中双 3 号、中双 4 号、中双 5 号、中油 5 号、中油 119、青油 14 号、华双 2 号、华双 3 号、黔油双低 1 号、黔油双低 2

15、号、湘油 13 号、湘油 15 号,浙优油 2 号、淮宁 2 号、皖油 10 号、赣油 12 号;双低杂交种主要有:华杂 3 号、华杂 4 号、中油杂 1 号、蜀杂 1 号、蜀杂 4 号、蜀杂 6 号等,优质油菜比普通油菜品质显著提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先进科技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以及菜籽饼的综合利用,农民种优质油菜的经济效益将明显增加,优质油菜的种植面积也将不断扩大。3. 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从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中国许多油菜研究单位开展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并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主要表现在:1972 年华中农业大学

16、傅廷栋教授发现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波里马(Polim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obbelen,1991),且在国际上最先实现 Polimascms 三系配套(湖南农学院、1976) 。育成并大面积推广了国际上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油菜秦油 2 号,它是由胞质雄性不育系陕 2A 与恢复系垦C1 配制育成的甘蓝型油莱杂交品种。对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杂种、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化学杀雄杂种及天然杂交种等各种利用途径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在应用上,发现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核不育及其“三系化”繁殖制种的遗传模式;发现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不育的遗传模式;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的保持系及恢复系,并提出了“三系化”繁殖、制种的原理和方法;对盐水克服油菜不亲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油菜起源进化与雄性不育系选育关系假说;提出了应用不育细胞(S) 的恢复系制种可大大降低 Fl 不育株出现的观点;对孤雄生殖纯化自交系开展了研究;对化学杀雄剂的筛选及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