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48589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 Tt,驱动轮在 Tt 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 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 Ft 即为驱动力。2 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3 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4 静力半径 r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5 滚动半径 r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6 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7 在驱动力图的基础上,画出 Ff+FW=f (ua) 就是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8 地面对轮胎切向反

2、作用力的极限值(最大值)即为附着力。 9 附着条件:地面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切向反力小于驱动轮的附着力。10 附着率: 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11 后备功率: 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是后备功率。12 在任何速比下,泵轮转矩系数 P 维持不变的液力变矩器称为非透过性的变矩器。13 泵轮转矩系数 P:随速比的变化而变化的液力变矩器,称为透过性的变矩器。14 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为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5 C 曲线: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16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

3、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17 地面制动力: 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18 制动器制动力 F: 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19 滑动率: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值。20 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载荷的比值。21 侧向力系数:地面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力与车轮垂直载荷之比。22 汽车的制动距离:是指制动器起作用和持续制动两个阶段汽车驶过的距离。23 制动效能因数 Kef:单位制动轮缸推力 所产生的制动摩擦力 F。24 I 曲线: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要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应满足

4、的关系曲线。25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固定值时,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26 线: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27 F1、F2 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同步附着系数是 线和 I 曲线交点处对应的附着系数。该点所对应的减速度称为临界减速度。28 f 线组: 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FXb1、FXb2 间的关系曲线。29 r 线组: 前轮没有抱死、后轮抱死时,FXb1、FXb2 间的关系曲线。30 利用附着系数:对于一定的制动强度 z,不发生车轮抱死所要求的最小路面附着系数。31 制

5、动效率:车轮将要抱死时的制动强度与被利用的附着系数之比。32 防抱制动装置: 在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被制动抱死,提高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缩短制动距离的安全装置。33 汽车在转向盘输入或外界干扰输入下的侧向运动响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称为时域响应特性。34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经短暂时间后,汽车进入等速圆周行驶,称为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35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前后,直线行驶与等速圆周行驶这两个稳态运动之间的过渡过程是一种瞬态,相应的瞬态运动响应称为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36 外倾角 : 过轮胎坐标系原点的垂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37 侧偏角 : 轮胎接地印迹中心的位移方向与

6、X 轴的夹角38 侧偏力 FY: 地面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反作用力。39 侧偏现象: 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 FY 没有达到侧向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40 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 OZ 轴的力矩,该力矩称为回正力矩。41 中性转向点:使汽车前、后轮产生相等侧偏角的侧向力作用点。42 静态储备系数 S.M.:中性转向点到前轮的距离与汽车质心到前轴距离 a 之差与轴距 L 之比。43 侧倾轴线:车厢相对于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44 侧倾中心:侧倾轴线通过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45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车厢侧倾时,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总的弹性恢复

7、力偶矩:46 悬架的线刚度: 车轮保持在地面上而车厢作垂直运动时,单位车厢位移下,悬架系统给车厢的总弹性恢复力:47 车厢侧倾所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于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角的变动,称为侧倾转向。48 悬架导向杆系各元件在各种力、力矩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引起车轮绕主销或垂直于地面轴线的转动,称为变形转向,其转角叫做变形转向角。49 转动转向盘时所需要的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力特性。50 当车辆向右转向时,车身向外倾斜,外侧板簧受压缩,车轮与车架距离减小,使车轮向左转,增加了车辆的不足转向,这种现象称为侧倾干涉不足转向。51 在转向盘至转向车轮之间,包括转向器、转向杆系与转向器固定处在内的刚度,称为转向系(角)刚度。52 由于改变内、外侧驱动力分配的比例,与在装有普通差速器的汽车上再施加一定数值的横摆力偶矩是一样的,这种驱动力的控制方式也常称为横摆力偶矩控制。53 “刚性汽车”是指忽略汽车悬架及轮胎弹性变形;“准静态”是指汽车的稳态转向。54 汽车平顺性: 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程度和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