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额吉都贵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4858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额吉都贵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草原额吉都贵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草原额吉都贵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草原额吉都贵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草原额吉都贵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原额吉都贵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额吉都贵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原额吉都贵玛她是杜尔伯特草原上的英雄母亲,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和电影草原额吉都贵玛的原型人物。她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在平凡的奉献中感动了无数人。她就是都贵玛。1942 年,都贵玛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19 岁时,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抚养了 28 名南方孤儿。如今,古稀之年的都贵玛安度晚年,享受着一个母亲的天伦之乐。 编外教导员 4 月 20 日上午,乌兰察布市边防支队四子王旗边防大队的 6 名官兵,来到都贵玛家中看望这位可亲可敬的老额吉。这些年轻的官兵对都贵玛并不陌生,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在刚入伍时听过都贵玛讲述自己和 28 名南方孤儿的故事。作为四子王旗边防大

2、队的编外教导员,都贵玛总是能通过自己和孩子们的故事,让年轻的官兵们认识这片草原的博大与深情。 75 岁的都贵玛患有白内障,看不清到家里来的年轻人,就一一握着他们的手,用蒙语表达自己的感谢与祝福。蒙古族干部额日定木图是战友们的翻译,他认识都贵玛的时间更早一些。额日定木图家就在四子王旗,在他少年时代,就听长辈们讲起 3000 余名南方孤儿和内蒙古的故事,都贵玛则是这个故事中最常被提及的人物。 从都贵玛搬到旗里住,四子王旗边防大队的官兵们就经常来看望她,前几年还聘请她当了大队的编外教导员。在四子王旗,都贵玛有很多“陌生” 的子女,人们尊敬她爱戴她,被她无私的母亲般的情怀所感动,在杜尔伯特草原上,从不

3、缺少这样温情的故事。 内蒙古接收 3000 孤儿 要讲述都贵玛的故事,就要从内蒙古接收 3000 余名南方孤儿的历史说起。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我国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全国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粮荒。在江浙一带的农村受灾地区,许多家庭选择将幼年子女遗弃到上海等大城市,上海孤儿院为此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几倍的弃婴。但是由于食品严重不足,孤儿们因营养不良患病、夭亡等现象时有发生。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在知道情况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 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康克清找到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乌兰夫当即决定向上海紧急调拨一批奶粉、炼乳、乳酪。考虑到这些援助只是暂时性的,乌兰夫在征求过其他领导

4、同志的意见后,决定将上海的孤儿都接到内蒙古,让牧民们来抚养。 这一想法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后,乌兰夫立即派人到上海去具体商谈把孤儿接到内蒙古的联系接洽和准备工作,对于这次行动,乌兰夫下达了“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指示,要确保 3000 余名孤儿一个不少地安全到达目的地。 截至 1963 年自然灾害有所缓解、孤儿北上的行动停止之时,内蒙古自治区的各个城市已经先后接纳了 3000 余名孤儿。孤儿们经过严格的体检、治疗后,先被送进各盟市的育儿院照料。等到这些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内蒙古的气候,习惯了当地的饮食、水土后,就被当地牧民领回家。 当时的牧民们,纷纷骑着马,赶着勒勒车,来到育儿院申请领养孤儿,

5、有的牧民甚至一下子领养了五六个孩子。牧民们对待孤儿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一般,教他们打猎、骑马、讲蒙古语、读书和写字,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如今,他们已经走上了各行各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的建设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与光芒。 抚养 28 名孤儿 送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南方孤儿,被牧民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1961 年 9 月的一天,都贵玛被分配到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保育院,抚养旗里刚刚接收的 28 名“国家的孩子”。那一年,她 19 岁。这个尚未成家的姑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这样成为 28 名孩子的额吉。 都贵玛说:“当时陆续送来了 28 名孤儿,其中最小的才刚刚满月,最大的也仅仅 6 岁。他们

6、就像嗷嗷待哺的小羔羊,等待着草原宽广的胸怀去接纳。 ”从来没有带过孩子的都贵玛,从换尿布、喂奶粉学起,养育着这些素不相识的孤儿们,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这些孩子是国家的孩子 ,组织送到了我们草原来,我们就得抚养好他们。 ”带着这样质朴的信念,都贵玛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去照顾这些孤儿们。由都贵玛照料的 28 名上海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为了让这些南方来的孩子逐步适应草原生活,他们先在旗里集中抚养了 6 个多月,又在苏木上集中抚养了 9个月,然后才慢慢让牧民接回家。 ”都贵玛回忆,每养壮或养大一个,别人就接走一个,她一

7、次次经历着骨肉分离般的痛苦离别。 草原的孩子 61 岁的斯仁巴拉目前在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为外孙女陪读。她是当年从上海送来的孤儿,也是都贵玛抚养的 28名孩子之一,刚到内蒙古时她才 4 岁。在都贵玛照料几个月后,她被自己的养母领走了。养母是一名伟大的蒙古族母亲,虽然单身却领养了两个女儿,对这两个女儿一直视如己出,看着她们成家立业、为人父母。 对于在都贵玛身边生活的那几个月,斯仁巴拉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是,斯仁巴拉将都贵玛视为另一个母亲,直到今天,她还经常去旗里看望都贵玛,一如都贵玛抚养过的其他二十几个孩子。 2006 年,生活在四子王旗的当年的南方孤儿们曾有过一次大型聚会,在那次聚会上,斯仁巴拉

8、认识了好友孟根其其格。孟根其其格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在多大的时候来到的内蒙古,只是听养父母说起,她被领养时刚刚会爬,亲生父母留给她的唯一信物就是一双小红鞋。如今,当年从南方送来的孤儿们在四子王旗有了自己的小圈子,谁家孩子上学、结婚,大家都要聚一聚。 2010 年,曾有公益活动组织当年的南方孤儿们回上海寻亲,而这些在草原上长大的孩子们来到上海时,却觉得这座城市陌生而遥远。他们都说着蒙语,身上早已烙印下草原的影子。直到现在,这些孤儿们都会说,他们永远是草原的孩子! 安度晚年 28 名孤儿陆续被领走后,都贵玛的日子回归平淡。她在苏木当过妇女干部,也学习过接生的技术,迎接了很多新生命的到来。值得欣慰的是,

9、曾经抚养过的孩子们都在不远的苏木嘎查生活着,都贵玛总能得到关于孩子们的消息。 8 年前,都贵玛从苏木搬到了旗里居住。旗里给她以优惠的政策安排了住房,对她的生活也格外照顾。如今,她和女儿旭日一起生活,曾外孙女也已经上了小学。一家人生活得平淡幸福。旭日告诉记者,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从她记事起,就总有哥哥姐姐们来看望母亲。她要好好照顾母亲,因为让母亲颐养天年也是所有孩子们的心愿。2011 年,都贵玛应邀去上海参加活动。这个让都贵玛年轻时代就无数次想象的城市,她终于在年近古稀与它相遇。上海一如她想象的那样繁华美丽。在上海的几天里,组织方带都贵玛参观了建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幼儿园,如今这些幼儿园的条件今非昔比。站在黄浦江畔,都贵玛想到,如果几十年前我们的祖国能如此繁荣昌盛,那 3000 多个孩子就不会受那份罪了。几十载岁月弹指一挥间,祖国和孩子们都越来越好了,这让她感到欣慰和满足。 近年来,都贵玛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她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自治区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但是都贵玛总是说,草原上像她一样的母亲有千千万万,她们用自己无私的爱和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孤儿,草原人民没有辜负祖国的嘱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