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4839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1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是 PLC 的大脑。起着指挥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 (1) 编程时接受并存储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并能进行修改或更新。(2) 以扫描方式接受现场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并存入输入状态表(即输入继电器)和数据寄存器所谓输入影像寄存器。(3) 从存储器中逐条读出用户程序,经解读用户逻辑,完成用户程序中规定的各种任务,更新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4) 根据输出所存电路的有关内容实现输出控制。(5) 执行各种诊断程序目前,PLC 中的 CPU 主要采用单片机,如 Z80A 8051 8039 AMD2900

2、 等,小型 PLC 大多数采用 8 为单片机,中型 PLC大多数采用 16 位甚至 32 位单片机。2 存储器 PLC 内部存储器用来存放 PLC 的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和逻辑变量及数据信息。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两大类。 ROM 的内容杂使用时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它的写入需要使用特殊的方法和设备,一旦写入即使掉电也不会消失,称为固化。ROM 主要存放监控程序及已调试好的用户程序。RAM 的内容可以随时由 CPU 对它进行读取,写入,任意修改,但掉电后,信息丢失。用户程序是使用者为 PLC 完成某一具体控制任务编写的应用程序,用户程序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读写

3、操作,为了便于调试、修改、扩充、完成,用户程序一般使用 RAM 存储。RAM 中的内容在掉电后要消失,所以 PLC 对 RAM 提供备用锂电池,一般锂电池使用期为 35 年左右。如果调试通过的用户程序要长期使用,可用专用 EPROM 写入器把程序固化在 EPROM 芯片中,再把芯片插入 PLC 的 EPROM 插座上。3 输入、输出模块 这是 PLC 与被控设备的连接部件,输入模块通过输入端子接受现场设备的控制信号(包括开关量和模拟量),如控制按钮、限位开关、传感器信号等,并把这些信号转换成被控设备能接收的电压或电流信号,以驱动被控装置(包括开关量和模拟量),如电磁阀、接触器、信号灯等。4 扩

4、展接口 当 PLC 主机(基本单元)的点数不够用时,可以通过扩展 I/O 接口连接扩展机(扩展单元),以增加输入和输出点数。5 电源部件 电源部件将外部提供的交流电转换成 PLC 内部正常工作所需的直流电,它是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6 编程器和其他外设 PLC 需要通过编程器输入、检查、修改、完善和调试程序,也需要它在线监控 PLC 的工作情况,编程器是 PLC 最主要的外围设备。PLC 也可以配置其他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EPROM 写入器和盒式磁带机等。7.2.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与普通微机类似,PLC 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在软件的控制下,PLC 才能正常工作。软件分为

5、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PLC 的基本工作过程: 1.输入现场信息:在系统软件的控制下,顺次扫描各输入点,读入各输入点的状态。2.执行程序:顺次扫描用户程序中的各条指令,根据输入状态和指令内容进行逻辑运算。3.输出控制信号: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输出状态寄存器(锁存器)向各输出点并行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实现所要求的逻辑控制功能。 PLC 扫描过程: 每次扫描开始,先执行一次自诊断程序,对各输入输出点、存储器和 CPU 等进行诊断,诊断的方法通常是测试出各部分的当前状态,并与正常的标准状态进行比较,若两者一致,说明各部分工作正常,若不一致则认为有故障。此时,PLC 立即启动关机程序,保留现行工作

6、状态,并关断所有输出点,然后停机。诊断结束后,如没发现故障,PLC 将继续往下扫描,检查是否有编程器等的通信请求。如果有则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接受编程器发来的命令,把要显示的状态数据、出错信息送给编程器显示等。处理完通信后,PLC 继续往下扫描,输入现场信息,顺序执行用户程序,输出控制信号,完成一个扫描周期。然后又从自诊断开始,进行第二轮扫描。PLC 的 I/O 响应时间 为了增强 PLC 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其可靠性,PLC 的每个开关量输入端都采用光电隔离等技术。为了能实现继电器控制线路的硬逻辑并行控制,PLC 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以上两个主要原因,使得 PL

7、C 的 I/O 响应比一般微型计算机构成的工业控制系统慢的多,其响应时间至少等于一个扫描周期,一般均大于一个扫描周期甚至更长。I/O 响应时间:指从 PLC 的某一输入信号变化开始到系统有关输出端信号的改变所需的时间。最短 I/O 响应时间:最长 I/O 响应时间:CPU接口外部设备(编程器等)输入接口输入状态寄存器输出接口现场执行单元存储器输出状态寄存器现场输入信号主体部分开始与编程器通信自诊断读入现场信号执行用户程序输出结果简述 PLC 应用及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摘要:介绍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以及 PLC 在应用过程中,要保证正常运行应该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8、 关键词:PLC 工业控制 抗干扰 布线 接地 建议 一、简述 多年来,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 PLC)从其产生到现在,实现了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今天的PLC 在处理模拟量、数字运算、人机接口和网络的各方面能力都已大幅提高,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PLC 的应用领域 目前,PLC 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主要分为

9、如下几类: 1开关量逻辑控制 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2工业过程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存在一些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连续变化的量(即模拟量) ,PLC 采用相应的 A/D 和 D/A 转换模块及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来处理模拟量,完成闭环控制。PID 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一种调节方法。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运动控制 PLC 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

10、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4数据处理 PLC 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 、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5通信及联网 PLC 通信含 PLC 间的通信及 PLC 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工厂自动化网络的发展,现在的 PLC 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三、PLC 的应用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 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

11、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使用 PLC 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 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 PLC 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将极高的可靠性。 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 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PLC 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

12、控制领域。多种多样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 PLC 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 CNC 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 PLC 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 PLC 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 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4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PLC 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日常维护也

13、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而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特别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四、PLC 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PLC 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的设备,一般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然而,尽管有如上所述的可靠性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但当生产环境过于恶劣,电磁干扰特别强烈,或安装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程序错误或运算错误,从而产生误输入并引起误输出,这将会造成设备的失控和误动作,从而不能保证 PLC 的正常运行,要提高 PLC 控制系统可靠性,一方面要求 PLC 生产厂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安装和使用维护中引起高度重视,多方

14、配合才能完善解决问题,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工作环境 a 温度 PLC 要求环境温度在 0-55oC,安装时不能放在发热量大的元件下面,四周通风散热的空间应足够大。 b 湿度 为了保证 PLC 的绝缘性能,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 85%(无凝露) 。c 震动 应使 PLC 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 10-55Hz 的频繁或连续振动。当使用环境不可避免震动时,必须采取减震措施,如采用减震胶等。 d 空气 避免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氯化氢、硫化氢等。对于空气中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可将 PLC 安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 e 电源在可-

15、靠 性- 要-求-很高或电-源-干- 扰-特- 别-严-重- 的环-境中,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一般 PLC 都有直流 24V 输出提供给输入端,当输入端使用外接直流电源时,应选用直流稳压电源。因为普通的整流滤波电源,由于纹波的影响,容易使 PLC 接收到错误信息。2控制系统中干扰及其来源 现场电磁干扰是 PLC 控制系统中最常见也是最易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之一,所谓治标先治本,找出问题所在,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必须知道现场干扰的源头。 (1)干扰源及一般分类 影响 PLC 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其原因是电流改变产

16、生磁场,对设备产生电磁辐射;磁场改变产生电流,电磁高速产生电磁波。通常电磁干扰按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同方向)电压叠加所形成。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就是一些系统 I/O 模件损坏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指作用于信号两极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干扰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2)PLC 系统中干扰的主要来源及途径 强电干扰 PLC 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刀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起停、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都通过输电线路传到电源原边。 柜内干扰 控制柜内的高压电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