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巴南话龙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4807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粽香巴南话龙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粽香巴南话龙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粽香巴南话龙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粽香巴南话龙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粽香巴南话龙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粽香巴南话龙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粽香巴南话龙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粽香巴南话龙舟林永蔚中华民族代代沿袭着“端午节”的习俗。在我们心中, “端午”是与“中秋”处于一样重要的节日。近年来,巴南区对发掘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作了大量工作,作为传统的中国人,我们就是要坚持弘扬自已特有的文化,身体力行,让家乡的深厚文化积淀再放异彩。巴南坊间和其它一些地方里巷阡陌的人一样,俗称“端午节”叫“端阳” 。相传,这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日子。传统的“端阳” 节的民俗特征首先是要吃“粽子” ,然后就是“赛龙舟” 巴渝人俗称“划龙船” 。 浸润着氤氲馥郁的粽香,兴味盎然地赶至江畔河汀,观赏那剽悍的巴地健儿搏浪迎风,岂不令人心旷神怡!端午节龙舟竞渡是原巴县民间体育竞技的一大亮色,尤其是辖

2、内木洞、南泉两地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龙舟竞渡活动更显特色。巴南龙舟溯源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 又传,夏历五月初五日是古代楚国良臣屈原投江自尽之日,我国先民素有忠臣清官崇拜情结,为悼屈原,人们都在这天开展些特殊社群活动。虽说相关传说甚多,但这个节日便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2009 年 9 月 30 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我国南方各地居民在端午节这天早上,普遍要在大门两边挂艾草、菖

3、蒲等草药,并将雄黄酒涂身或少量喝饮。吃了米粽后,去参加或观看龙舟竞渡,便是靠水乡埠端午节里的一大看点了。虽说当代巴渝人多源于湖广,然巴人剽悍之气亦侵润于血,所以在巴南这片红土地上,许多地方端午龙舟竞渡之炽烈场面年年如是,其中尤以木洞、南泉两地“划龙船”的场景更为惊心动魄,感人至深。一、 木洞龙舟从俯瞰川东的朝天门顺江而下,穿过铜锣峡,掠经广阳坝。当人们还来不及尽赏明月峡的险峻,江面就又豁然开阔。只见绿波漾漾,中坝岛坦卧江中,岛上修竹拂帆,园圃翡翠,令人心旷神怡;远眺大江东去,南岸有小城依山,高楼林立;码头繁忙,商贸昌荣,这便是明清以来的川东四大名镇之一“木洞” 。木洞龙舟的历史悠久,内涵与时俱

4、进。它从民俗而嬗变为竞技运动,整个情调也由悲怆转为欢欣。从近代的情况看,木洞龙舟也是完全与历史同步的。最大的一次木洞龙舟盛会,运动员近千人,观众多达十六、七万人,这不能不让人惊叹,现代元素己进入古老的习俗之中。1949 年前,这里是沿江上至渔嘴,下至清溪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年端午节这天的下午,辖区内的两岸各地均组织龙舟队到木洞江边进行比赛。那时码头各帮口、乡绅商贾,乃至清明宗社皆各组队伍,请地方名流莅席裁判,择胜夺彩。1950 年后,木洞龙舟竞赛的时间没变,所涉及的地域也没变,只是很多时候由当地政府直接参与组织,各代表队包括了民间的、机关的和各个厂矿的,龙舟的规模也由解放前的小龙舟变

5、得更大气了,制作也更精美了。近年来,在市、区各级的组织下,木洞龙舟队参加了市内外的许多大型比赛,水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二、南泉龙舟3重庆南泉闻名遐迩,这里的端午龙舟也别有趣味。抗日战争中,国民党许多机关和要人择居南泉,由此推动了小镇的发展。 这个地方百年前即有“划龙船” 的习俗。1946 年端阳节这天,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当地政府挈领民间各阶层社团, 在本地花溪河上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规模龙舟竞赛. 由此奠定了南泉龙舟的特色基调,一直发展延续至今。“龙舟竞渡”活动的主要器材及制作 龙舟早年的制作比较简单,过去一般就选用私家老板的木船或渡江船,只是在船头仰放一根板凳,

6、在上面用树丫扎成一个龙头即成。1949 年后,由于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在龙船的制作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原来用杉料,后来用大的杨松,甚至用上了玻璃材料制作,船身长短不一,最长的四十多米,最短的也有二十多米,宽为 1.21.4 米,制作均成黄瓜底形(一剖两半) ,船头呈鸡胸式,船尾的梢略上翘呈龙尾形。材料合适时,船头直接做成一龙头形,否则就用木雕,或者用黄荆扎成龙头形,或者用铁条焊成龙头形,外面用各种彩布蒙上。船尾的梢有船长的五分之二,一般在一半处开始削两边,逐渐变薄,到最后的梢片剩 1 米之内时,上面只有 3cm 厚,下面 2xm 厚。端午节一过,在过去一般把龙头供奉于附近的庙上,待来年再用。船做好

7、后,外面搽 12 次桐油,有的也用葱叶抹,然后马上用蛋清抹,这样制成的龙舟就不吸水,大大减小了磨擦。作划桨用的桡片因角色不同,其制作也不同:踩头的最长,一般 1.5m 长,20cm 宽,分为手柄(10cm) ,桡柄( 6070cm) ,桡片(8090cm )几部分,呈瓦片形;划分水的略 1m 长,桡片比一般的宽(2022cm ) ,长 60cm,桡柄 40cm 长;中间的桡总长 1m,桡片 60cm 长, 1518cm 宽;划吊梢的长 1.2m,桡片 60cm 长,1518cm 宽。4服饰:除踩头之人身穿长衫,头戴凉帽和墨镜,手拿一把折扇外,其余的队员服饰均统一,身穿各色汗衫,腰拴丝带,头拴汗

8、巾,颜色因队伍不同而各有所重。每支队伍的道具比较统一,龙舟和桡自是必不可缺,锣和鼓、扇子也电告备行头,隆重时还有座炮一门。只是龙舟、桡、锣、鼓等大小不定。龙舟赛没有特别的音乐,唯一所用的就是用来统一步调,鼓舞士气而喊的铿锵有力的龙舟号子。锣和鼓就是为龙舟号子伴奏的乐器。龙舟竞渡活动形式及过程龙舟竞渡活动别具民俗特色,俗称“划龙船” , 这在当地是千家万户关心的大事,每到这天午后,妇姑童叟皆早早出门赶至江边,争相一睹为快。木洞龙舟一般以队为单位,每队人数由七、八十人至三、四十人不等。每支队伍均有踩头的 1 人,甩腰旗的 1 人,打锣和鼓的各1 人,拿梢的 2 人,前面划分水的 4 人,后面划吊梢

9、的 4 人,中间则是主力,最隆重时还有打座炮的 1 人。沿木洞长航囤船码头至中坝哂网石再至江北下梁然后返回长船囤船码头路线进行。竞赛以先到终点时抢得的活鸭或旗帜,或扇子的多少来定输赢。有些年头参赛队伍多了,也采用淘汰赛的方式分批进行。在龙舟比赛过程中,号令一发,桡桨击水,扁舟便似流星般射向对岸。此时船工们都喊应着锉锵有力的龙舟号子,由穿着长衫,戴着凉帽、墨镜的踩头之人领唱,其余的跟着和,同时,踩头之人还会翻跟斗或吹哨来吸引观众,除踩头之人外,其余的人员服饰统一,只有甩腰旗的手上拿有两面小旗,跟随踩头的步调做出各种甩手的姿势,同时起着指挥的作用。锣鼓声也是紧密配合踩头和甩腰旗之人,统一大家划浆的

10、动作。通常在到达终点时和起划时都要鸣5放鞭炮助威。南泉龙舟竞赛规模虽不及木洞, 然亦是热闹异常。过去, 先是利用花溪河载客木船,竞赛河段一般三百公尺左右,通过“拈钩”,两队一组,进行比赛。建国后,竞赛河段延长到五百公尺左右,并使用专制龙舟。男、女都可各自组队参赛,以计时决定名次。各参赛队,由14 名划手,2 名预备,1 名指挥(踩头) ,1 名鼓手,1 名舵手,1 名领队等 20 人组成。各参赛队员,过去身穿白色对襟衫,头缠红巾或白帕, (现在大都改为运动服装) 。船中一人,打锣击鼓,助威齐力,船头指挥者(俗称“踩头” )身着彩色服装,手摇白扇,喊着号子,指挥前进。竞赛结束,各队还要沿路返回作

11、表演赛,表演赛中,队员们唱着传统的船工号子,踩头者做出各种滑稽表演动作,以取乐于观众。所有参赛队队伍竞赛完毕后,各队挑选 2 名游泳能手,进行下河抢鸭活动。主持者在花溪桥上分批抛下鸭子,挑选的游泳选手同时同地下河争抢,谁抢到谁得,场面甚是精彩。龙舟竞渡活动的技艺特色和社会人文价值 1、龙舟竞渡活动培育了健康向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龙舟竞渡活动过去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则更多的是借此来表达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这项来自民间的民俗活动,集体育、娱乐、竞技为一体,在其活动过程中,从组织排练到划行竞渡时的踩头、甩腰旗、打锣、打鼓、梢工等协调配合、整齐划一的全过程中,无不需

12、要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正是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演示和体现。在社会转轨的当今时代,充分保护和利用龙舟竞技这一活动,对于凝聚人心,重新唤起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热情,有着十分显著的重要作用。2、丰富的艺术内涵,充分表现出民族健康的审美观。6龙舟竞渡活动除了在划行过程中全员的统一协调表现出的一种艺术美感之外,踩头的和甩腰旗的两名队员为了吸引观众和统一步调所喊的号子以及所做的各种优美姿势更是一绝,不但姿势优美,而且还起到了指挥队伍、鼓舞士气的作用。历年的龙舟竞渡活动深受人民大众喜爱。水上竞流,两岸喝釆;降龙遂蛟,气冲斗牛;身临其景,蔚为大观,这充分表现出了我们民族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今天,这项活动早已约定俗成,与时俱进地成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粽香巴南话龙舟 ,船头旌旗分外红,白虎长啸古龙跃 ,小康盛世乐融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