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痘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4667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羊痘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羊痘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羊痘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羊痘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羊痘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羊痘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羊痘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言:由于山羊痘死亡率相对较低,往往被养殖户所忽略,没有纳入免疫程序,也因此, 2009年7月前后在江苏省句容市某羊场出现了疫情。导致大部分羊先都出现流清水鼻涕,而后逐渐转变为脓性分泌物,并出现皮肤丘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出现死亡病例。经过检查确诊为山羊痘并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到2009年9月底,据统计羊群发病总数总养殖量80%之多,引起了当地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山羊痘又名羊“天花”,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患羊的皮肤和粘膜发生丘疹和痘疹,呼吸困难、流粘液性或脓鼻液,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单纯感染病死率仅为1%10%。羊痘是所有动物痘病最为严重的一种,被

2、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重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疾病,受感染羊群的生产能力和皮毛质量极大降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羊支原体性肺炎,俗称“烂肺病”。是由山羊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多呈急性经过,病死率可达70%以上,其特征为高热、肺脏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肺高度水肿并有明显的肝变。两种病同时发作,常常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1 流行情况江苏句容某养殖场内有成年白山羊61头,3-5月龄羔羊47头。2009年7月下旬,羊群中发生山羊痘,并迅速扩散蔓延,呈急性流行性,畜主疑为体表寄生虫,遂对羊群使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但不见

3、好转,半月之内又有31头成年山羊、55头羔羊感染发病,死亡成年羊10头、羔羊26头,死亡率超过40%。2 流行病学羊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季最多见。幼羊比成年羊易感,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病羊以及病愈后带毒的羊是本病的传染来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痘疹中。当口腔黏膜发生痘疹时,病毒可随唾液和鼻液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等。耐过羊只被毛中的病毒,持续毒力可达8周之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用具等经消化道及皮肤外伤传染。胸膜肺炎:该病主要发生在山羊较为集中,山场放牧负荷较重,且有自外地引进的山羊的羊群。其在一年四季中都可发生和流行,但于早春、秋末

4、冬初寒冷、潮湿的季节较为多见。群体内山羊不论品种、年龄、性别均会感染,均可发病。病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来源,在疫区中常出现营养不良而体温正常的山羊,但剖杀检查时,肺脏常有陈旧的肺炎病灶,这种貌似健康、实则是有病的山羊,往往是不易引人注意的传染来源。许多地区都是由于从外地引进这种病羊并把它混入健康羊群饲养以后,才暴发该病的。接触传染是该病传播的主要方式,更确切地说,呼吸道的飞沫传染是该病传播的主要形式。各品种的山羊都能感染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但奶用山羊的潜伏期及病程较一般山羊为短促。成年羊和幼羊对该病都有很高的易感性,但就同群中的发病情况观察,往往成年羊的发病率比幼羊高。怀孕母羊发病后的死亡率较一

5、般羊高。3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羊体温升高至4142,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结膜潮红、流泪。中后期鼻腔内粘性分泌物逐渐转为脓性分泌物,在口鼻、眼眶、乳房、阴囊和腿内侧等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形成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步扩大形成灰白色或淡红色坚实的结节,病情严重者的结节遍布全身,用手可以很明显触摸到。后期病羊呼吸困难、咳嗽逐渐严重干咳、痛苦、鼻漏变为粘脓性、呈现铁锈色、常粘附于鼻孔周围及上唇,口半张开,流出有泡沫的唾液。呼吸困难,腰背拱起,腹部紧缩,高热稽留。眼睑肿胀,流泪或粘液性分泌物。病羊多在一侧出现胸膜炎变化,肺部叩诊有浊音区。触压胸部,病羊表现敏感、疼痛。听诊有罗音和胸膜摩擦音

6、。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有的病羊肚胀、腹泻。病羊在濒死前体温降至正常以下,卧倒于地,发出微弱的哀鸣声。最后伸颈、窒息而死。4 病理变化全身皮肤出现丘疹和痘疹。口腔粘膜、咽喉和气管出现痘疹病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肉眼可见的病变,主要在肺、胸腔和纵膈淋巴结。病变气管内有大量泡沫状液体,肺部损害多发生一侧(多为右侧),呈纤维蛋白性肺炎,肺实质肝变,肝变区凸出肺表,质地硬实,缺乏弹性,色泽不一,呈红色或灰色不等,切面呈大理石样变化,支气管明显扩张。也有两侧性肺炎的,胸膜增厚而粗糙,上有黄白色纤维蛋白层附着,直到肠膜与肋膜、心包膜粘连,胸腔常有黄色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其中的纤维蛋白易凝固。纵膈及支气管淋巴

7、结肿大,切面多汁并有出血点。慢性病例在肺肝变区可发现深褐色包囊性坏死灶,肺与胸壁发生粘连。心包积液,心肌松弛,变软。有的肝、脾肿大,偶见胆囊肿大,肾脏肿大和被膜下有小出血点,肠胃一般无异常。有的子宫糜烂、坏死。剖检4只死羊,胸腔有大量淡黄色的液体;在胸壁隔肌处附微黄色胶胨样纤维蛋白物块。肺表面凹凸不平,有突出的红色、灰黄色病变区,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变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膜与肋膜、心包膜发生粘连;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出血;肝、脾、胆囊均肿大,有出血点;肾肿大,呈黄褐色,有出血点;真胃黏膜有溃疡斑,肠道积气,肠黏膜有出血点;支气管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肿大。4 实验室检验4.1 取新形成的丘疹,用

8、其切面涂片,以莫洛佐夫镀银染色法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镜检背景为淡黄色,可见胞浆内黑色或暗褐色圆形小颗粒,散在分布或成双、成堆分布。4.2 用急性死亡羊的病变肺组织和胸水,经无菌操作,接种于含 10%马血清、pH7.9 的琼脂平板上,置 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5 天。可见琼脂平板上长有直径为 2 mm 左右似露水滴样菌落,菌落中央有乳头状突起,其下部长入培养基中,用接种环不易刮下。刮取菌落涂片,用革兰氏、姬姆萨和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有革兰氏阴性、姬姆萨和瑞氏染色较好的细小、多形的霉形体。病原分离鉴定鉴定程序:剖检病、死羊取病料接种于液体增菌培养基转接至选择性液体培养基转接至选择性平板划线

9、挑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如发现多形性疑似支原体的菌落,将其于增菌液体培养基内作纯培养增菌。取培养物进行生化检验、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记录结果。之后将增菌液体培养基内的培养物接种健康易感山羊,采血作间接血凝诊断,并剖取病料重复一次病原分离鉴定程序,记录。分离鉴定结果:菌落直径 0.5-1.0mm,肉眼可见,白色稍凸、部分呈现煎蛋形。挑取典型菌落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石炭酸复红染色,镜检见双球状、短链状、梨状、逗点状及球杆状等多形性支原体。生化检验分离出的支原体均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还原美兰,不吸附鸡红细胞,液化血清,溶解绵羊红细胞,膜斑形成试验呈阳性。间接血凝诊断

10、结果,生长抑制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均为 PG3 阳性。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细菌学检查,初步诊断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如有条件可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间接血凝诊断,生长抑制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即 PG3 阳性实验)确诊。鉴别诊断应注意与巴氏杆菌病相区别。巴氏杆菌病的病原是巴氏杆菌,病料制片用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巴氏杆菌,而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料经染色、镜检通常观察到较为细小的多形性菌体;做动物感染试验,病料接种家兔和小白鼠,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料不引起发病,而巴氏杆菌的病料则引起动物死亡。同时应注意该病的混合感染。5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特点和实验室检验结果

11、可以做出判断为羊痘并发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措施切断传染源该病是接触传染,因此,严禁从疫区引进或迁入病羊和带菌者,新引进的羊只必须先隔离检疫 1 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后,驱虫并注射疫苗后方可混群饲养。封锁、隔离和消毒一旦有羊只发病,及时对发病羊群进行封锁、检查,对病羊、可疑病羊和假定健康羊分群隔离和治疗。有条件的还必须把健康羊群与被污染牧地分开。对被污染的羊舍、场地、饲管工具、粪便等立即用消毒灵或牧康护宝溶液等进行喷雾消毒,对周围环境用烧碱或来苏儿喷雾消毒或漂白粉等进行彻底消毒或无害化处理。消毒每周彻底进行 1 次,连续 4 次。对病死、剖检山羊进行焚烧和深埋处理。由于支原体在带菌羊只身上可以存活

12、 1 年以上,所以应做好常年防疫注射、场地消毒、隔离等综合防制措施。紧急预防接种立即将疫病群中未出现症状的羊封锁在一定区域饲养,同时普遍注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疫区内或疫区周围的羊也应进行疫苗注射。在注射疫苗后的 10d 内,应勤加检查,凡出现症状或体温反应持续 2d 以上的,就应怀疑已经发病,必须及时再隔离和治疗。积极治疗及时对隔离的病羊进行药物治疗,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控制和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首要条件,一旦病羊体温降至常温以下,肺的肝变区域过大时,则治疗无效。因此,一定要强调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根据各地的治疗经验: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泰乐菌素、先锋 1 号和卡那霉

13、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而青霉素、磺胺嘧啶钠、链霉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对于重症羊只应同时配以对症治疗以缓解病情。由于支原体易产生耐药性,且临床治疗主要是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因此,要注意药物交替使用和较长时间用药。否则一旦停药,很容易复发,再用药治疗时效果不佳,所以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防治上应引起重视。另外,中西医结合对治疗该病也有特效。现推荐几种中、西药治疗方法:当用青毒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时,改用大剂量氯霉素、土霉素结合中草药治疗。病羊肌注氯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0mg,每日 2 次,连用 7d。病羊投服土霉素片剂(规格 25 万 U/片),每只日喂 15 片,连喂,

14、7d。病羊灌服大树理肺散 200g,同时用鱼腥草 200g、冰糖 20g 煎汤灌服(每只用量)。每日 2 次,连用7d。用土霉素、磺胺嘧啶钠治疗。土霉素,5ml/只,肌注,每天 1 次,连用 4-5d。20%磺胺嘧啶钠,5ml/只(成羊用量,羔羊剂量减半)。每天 2 次,连用 2d,首次剂量加大,维持量减半。中药疗法。银花 300g、连翘 450g、桔梗 300g、荆芥 300g、薄荷 300g、芦根 350g、黄芩 300g、神曲 350g、山楂 200g、甘草200g。以上各药研细共末,煎熬 45min,给羊群灌服(每只用量),每天 1 剂,连用 2 剂。注意:山羊对氯霉素异常敏感,需稀释

15、后使用。另由于各地用药种类和习惯不同,为防止病菌的耐药性,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先了解情况,进行药敏实验后再确定用药。加强护理尽量使羊只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干爽清洁、病虫害少的环境中居住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畜舍饲养管理,饲料、饲草保证质量,禁喂过期、霉变、变质的饲草和饲料,增加营养提高羊只的抵抗力。做好羊只四季的驱虫与免疫,每年至少一次,最好在秋季进行,不分年龄、品种和性别,全部都要注射。山羊养殖是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的好路子,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疫病防治尤显重要,科学饲养不容忽视,要保障养羊业的发展,预防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引种严格检疫,隔离观察后方可混群饲养。抓好

16、免疫接种工作,不能忽视传染病的预防接种,特别注意一些传染病有可能再次发生和流行。注意羊舍羊床结构和布局的合理性,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严防阴雨天及寒冷季节凉风、冷雨对羊只的侵袭等。6 防治山羊痘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并发感染危害极大,两种病原体共同作用,相互促进,致使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我们采取了综合防制措施,及时地扑灭这次疫情。6.1 消毒污染场地,来苏儿、百毒杀喷雾消毒,交替使用,每天一次。6.2 隔离病羊。6.3 体表的痘疹用 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再用碘甘油涂擦 3。使用麝香酒液 4(1g 麝香置于 1000ml 的 60白酒中充分溶解,静置1 周后过滤所得溶液)皮下注射 1ml。6.4 使用 30%氟苯尼考、2.5%盐酸多西环素,肌内注射。病重羊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加磺胺嘧啶钠 5。6.5 羊群补充精料,添加维生素 AD3、维生素 E、多种维生素。6.6 对健康羊只实行紧急接种,羊痘疫苗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分别于尾根部皮内注射和颈部肌内注射。治疗期间死亡成年羊 3 头,羔羊 10 头。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