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4232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力平衡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五节二力平衡 。平衡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美,物体的平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和教学过程两大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2)对教材的处理北师大版的实

2、验教材,将二力平衡这一节内容安排在第三章运动和力的第五节,它的前面是力、力的测量、重力和同一直线的二力合成,后面是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 关于平衡状态的概念,本教材是直接给出。但是生活经验和直觉告诉学生:静止的物体是平衡,而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是平衡状态却没有这种认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静平衡,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发现受平衡力的物体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完善平衡的概念。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我根据初二学生的好奇心,将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打了八个孔,学生用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两个受力点,实验操作简单方便,既发展了

3、学生的个性,又增强了实验的全面性。 课本中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这种平衡状态的受力情况没有探究,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理解,我增加了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匀速提升钩码的实验,会对平衡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

4、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

5、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 9-3-1 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2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

6、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3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什么是平衡状态;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能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简单平衡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4重点难点二力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

7、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和后继学习的基础性;而学生刚刚接触到力,对实际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学生感到比较生疏,因此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5教法分析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引入、引导探究、指导讨论、演示突破的方法为学生搭建支架,学生主要以观察现象、亲历实验探究、组间协作、讨论归纳等方式来获取新知识。6教学资源教师:多媒体课件、示教板、弹簧测力计学生:两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带孔的硬纸板、细线、钩码、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

8、方法 1 :复习提问引入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方法 2 : 现象引入,视频引入从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景出发,激疑生趣,引发学生思考,很直接的引出平衡的概念。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这与牛顿一定律的内容矛盾吗?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1 平衡状态由上面

9、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二力平衡条件观现象、究本质认识平衡与平衡力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结合对周围物体的观察,列举出他们认为平衡的物体,例如:桌面上的物理书,悬挂的灯管等,进而得出静止的物体是平衡状态。这是学生看到的表面现象,究其本质是什么呢?老师立刻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列举的几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平衡物体的受力有个全面地认识,进一步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叫二力平衡,既澄清了概念,又明确了本节课的

10、主要任务。3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请学生画出图 9-3-2 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1) 静止悬挂的电灯。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3) 匀速运动的拖车。方法 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

11、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一、 巩固练习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二、 总结、扩展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

12、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三、 布置作业活动一:学生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猜一猜 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方面考虑,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议一议 在猜想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实验,并说明合理的实验步骤;做一做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探究卡,分组合作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具体做法:将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一端钩在带孔的硬纸板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用钩码来拉,进行实验,探究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以及合力。画一画平衡状态时,学生用刻度尺将两个力的作用点连接划线,观察两根细线和所画的线的位置关系,清晰同一直线

13、的特点;活动二:对比演示、观察归纳 与学生实验对比,老师对硬纸板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学生观察硬纸板的运动状态,进一步体会同一直线的深刻含义。 硬纸板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硬纸板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硬纸板会向两侧掉下,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学生通过讨论、补充的方式完整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一个物体、同一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活动三:深入探究、完善概念 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受平衡力的物体一定静止吗?老师演示钩玛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通过观察,深信不疑的得出: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也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熟悉的厢式电梯中间的运行过程就是匀速

14、直线运动,实验结合生活,学生清楚了平衡状态,不仅局限于静止,也有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但完善了平衡状态的概念,更清晰了平衡状态与平衡力的关系,为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铺垫。环节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我设计了三个梯度的讨论问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议一议 1】:为什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表示物体所受重力?既学习了竖直方向的受力分析,又实现了测量物体重力方法上的逆向迁移;【议一议 2】播放视频起重机竖直匀速吊起重 2104N 的货物,在空中水平匀速移动 3m,又竖直匀在这三个阶段,起重机的拉力大小关

15、系:注重方法教学,指导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议一议 3】利用二力平衡知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一下物理课本沿水平桌面移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目的:应用知识、迁移能力环节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以解决杂技椅子顶为话题,总结出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又结合图片,利用平衡知识解释生活中其他的平衡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应用意识。环节六:巧布作业,动手动脑作业的布置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布置,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但巩固新知,而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总之,这节课学生从已有认知出发,以观察平衡现象为切入,经历探究、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动手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16、,而且提升了情感。以上是对这节课教学设计的阐述,谢谢各位!二力平衡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出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中的第六节二力平衡。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力的平衡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二力平衡是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保持的平衡状态,是物体受力平衡问题中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在力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一个纽带。这部分内容和方法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以后会不会进行受力问题的分析问题。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3)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2)学会分析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