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魔改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3930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魔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儿科学魔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儿科学魔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儿科学魔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儿科学魔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魔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魔改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论(病案: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纯阳:指小儿生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儿科称为专科是在宋代。 儿科四大证:痘、疹、惊、疳。钱乙 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 北宋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原方论元代曾世荣活幼心书 活幼口议学术特点:1.对新生儿疾病论述较全面 2.对多种儿科常见病的银证脉治作出精炼而具有指导意义的概括 3.活幼心书便于诵习,促进儿科知识普及。明代万全

2、“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 “心常有余而肺不足”首重保护胃气。清谢玉琼麻科活人书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其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提指纹诊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风轻、气重、命危”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稚阴稚阳: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脏腑的生理功能。是指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肝常有余:不是小儿“肝阳亢盛” ,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心

3、常有余: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 ,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气蓬勃之象。小儿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脏腑娇嫩,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幼儿寒暖不知自调,乳食不会自节,故在外易为六淫所侵,在见易为饮食所伤,以及胎产禀赋因素,所以小儿易于感触,容易发病,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传变迅速是指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 , “易寒易热”。如小儿肺炎喘嗽,初起因肺气闭塞,可见发热,咳嗽,气急鼻煽,涕泪俱无之实证,若失治误治,则可迅速出现面白肢冷,大汗淋漓,唇紫,心悸等症,表现为正虚邪陷、心阳暴脱之虚证。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病因特点:

4、外感、乳食、先天、情志、意外、其他。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 充 -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 :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

5、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纯阳: 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纯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

6、弱,幼稚之意; 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 充 -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 :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1。分析: 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速的,不断的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是年

7、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一。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1。分析: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 机体功能均较脆弱,对病邪抵抗力差,且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饮食不懂自节,对自然界适应能力差,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表现出较成人易于发病。 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特点。发病容易,表现出五脏的损伤,但以肺,脾,肾三脏病证为多见。1。肺伤:肺主气而司呼吸。外邪侵袭,首先犯肺,故临床多见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2。脾伤:脾常不足,易为食滞而生厌食,泄泻,甚至引发疳证。3。肾伤:肾常虚,指肾气

8、需随日渐盛。但感邪则可使肾气先天禀赋不足。4。肝伤:肝常有余,肝受邪犯,则其升发疏泄受阻,邪郁肝经,则易化热化火,扰动肝风,引发惊搐。5。心伤:心有余,一指小儿心气旺盛,生机蓬勃之意,二是指小儿心经受邪,易化热化火,扰乱神明。二。 传变迅速: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寒易热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稚阴未长” ,故易出现阴伤杨康,表现热的证候。 又由于“稚阳未充” ,机体脆弱,感邪严重则容易出现阳虚甩脱的一面,而表现出阴寒之证。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形与气皆不足,而肺脾肾三脏不足更突出。肺脾肾三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肺脾肾功能需求大。传变迅速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

9、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 “易虚易实” , “易寒易热”清代医家吴鞠通将小儿胜利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病因特点: 外感因素(六淫加疫疠之气),乳食因素,先天因素,情志因素,意外因素,其他因素(药物造成)小儿年龄分期(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 40 周;(胎龄满 28 周到出生后 7 足天,定为围产期。 ) (2)新生儿期 出生28 天;(3)婴儿期出生后 28 天满 1 周岁;(4)幼儿期13 周岁;( 5)学龄前期36 、7 周岁;(6)学龄期6、712/13 周岁。(7) 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生理常数)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2.各系统器官不

10、平衡性 3.具有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4.个体差异性1、体重:清晨空腹排尿仅穿单衣 初生:3 公斤 16 个月: 体重=3+0.7*月龄 712 个月:体重=7+0.5*(月龄-6 )1 岁以上: 体重=8+2* 年龄2、身长:初生 50 厘米,第一年增长 25 厘米,其中前三个月增长 12cm。212 岁:身高=70+7*年龄3、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 1218 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 24 月内闭合。 (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 、佝偻病;囟门凹陷多见阴伤液竭失

11、水;囟门凸出多热炽气营脑炎、脑膜炎等)4、头围:初生:33-34 厘米,3-9 个月每月 6cm,一周岁时 46cm,2 岁 48,五岁 50,15 岁定型。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提示解颅。 (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一周)5、胸围:初生 32 厘米。1 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 44 厘米;2 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6、牙齿:出生后 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 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 (或 6) 。7、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8、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收缩压 mmhg=80+2*年龄;舒张压= 收缩压*2

12、/3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新生儿仅有反射性活动和不自主活动,一个月醒后伸欠动作,两个月扶坐或侧卧时勉强抬头,四个月可用手撑起上半身,六个月独坐片刻,8 个月会爬 10 个月可扶走,12 月能独走,18 个月可跑步和倒走,24 个月可并足跳,36 个月可骑三轮。语言发育:7、8 月可发复音。变蒸学说:我国古代医家解释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间生理现象的一种学说,变其情智,发其聪明;蒸其血脉,长其百骸。混合喂养: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加用牛乳、羊乳或配方乳补充,叫混合喂养。添加辅食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儿科诊法概要(儿科特征性诊法、囟门

13、、指纹)儿科古称“哑科”钱乙谓之“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故儿科诊法尤其重视望诊。面色白,多为寒证、虚证。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多为滑泄吐利,阳气暴脱,可见于脱证;面白少华,唇色淡白多为血虚;面色晃白多为阳气不足。面色红,多为热证。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两侧颧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是阳气欲脱的危重症候。新生儿面色白里透红为正常肤色。面色黄多为脾虚或有湿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胃功能失常,常见于疳证;面黄无华、脐中阵痛、夜间磨牙多为肠寄生虫;面色黄而鲜明,为湿热内蕴之阳黄;面目黄而灰暗,为寒湿

14、阻滞之阴黄;出生后不久出现的黄疸为苔黄,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面色白中带青、表情愁苦皱眉,多为里寒腹痛;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和癫痫发作;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阻。面色黑,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若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为阴寒里证;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可为药物或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晦暗为肾气衰竭,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若小儿色黑红润泽,体壮无病,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五部配五脏: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颌为肾。 ”审苗窍:口舌鼻目耳及前后阴。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

15、耳和二阴。1、察舌 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1)舌体几种特殊舌体:木舌: 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转动不灵,甚则肿塞满口,由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行所致;重舌:舌下红肿突起,形如小舌,属心脾火炽,上冲舌本所致;连舌: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因舌系带过短所致;弄舌:舌伸出唇外,来回拌动,调转不灵,多为大病之后,心气不足,或属惊风先兆;吐舌:舌吐唇外,缓缓收回,常为心经有热所致;察口 唇色樱红,为暴泻伤阴;唇白而肿,是为唇风;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是猩红热之征象。口腔破溃糜烂,为心脾积热之口疮;口内白屑成片,为鹅口疮;两颊粘膜有针尖样大小的白色

16、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黏膜斑;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肿胀腮部无脓水流出者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有脓水流出者为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块斑点,称为马牙。咽红、乳娥肿痛为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乳娥嗌脓,为热壅肉腐;乳娥大而不红,是为肥大,多为瘀热未尽,或气虚不敛。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为白喉之症。辨斑疹皮肤发斑,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皮肤之出疹,高出皮面,抚之碍手,压之退色。斑色紫暗,面色苍白,肢冷脉细,为气不摄血,血溢脉外。疹细小状如麦粒,潮热 34 天出疹,口腔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者为麻疹;皮疹细小,呈浅红色,身热不甚,常见于风疹;肤红如锦,绸布疹点,身热,舌绛如草莓,常见于猩红热;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见于水痘。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常见于荨麻疹。察二便新生儿出生后 34 天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