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线)麻栽培技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37139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线)麻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汉(线)麻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汉(线)麻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线)麻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线)麻栽培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线)麻栽培技术1 概况 汉麻(Cannablisstativa L) 又名大麻、火麻,俗称线麻等。为木兰纲(Magnoliopsida)荨麻目(Urticales)大麻科( Cannabinaceae)大麻属(Cannabis )大麻种(Cannabis Sativa L.)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为雌雄异株,雄株开花不结籽,俗称“花麻” ,雌株授粉后能结籽,俗称“籽麻” ,一般雌株多于雄株,也有雌雄同株的。原产亚洲中部,尧舜时我国汉麻的种植已遍布华夏大地,至今在泰山山谷仍有野生大麻生长。我国现在种植的汉麻纤维品质较好,特别是山东泰安、河北蔚县汉麻久负盛名。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不断从我国进口汉

2、麻原料,用于打绳、织布和造纸等,将其视为明天的“纤维” 。随着我国大麻纺织技术开发成功,汉麻纺织产品以崭新的风姿走向世界,一个利用大麻的热潮正在世界掀起。公顷产量 7500 公斤左右,时价每公斤 1.50 元。2 特征特性汉麻种植简便,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汉麻是深耕作物,为直根系,侧根多,主根能深人土壤 2-2.5 米,侧根大部分分布在 20-40 厘米土层内;汉麻为直立茎,株高 1.2-5 米,茎粗 0.6-4.5 厘米,高度和粗细取决于多种因素,较为重要的因素包括日照时间、品种、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种植密度和大麻的性别。一般雄株比雌株高 10-15%,而雄株比雌株细;汉麻的叶,有单叶和复叶

3、,对生和互生,多数为掌状复叶;自然生长的大麻为雌雄异株,雌花和雄花分别开放在雌株和雄株上,雌花和雄花均以簇状形成花序。汉麻为风媒异花授粉植物。汉麻的果实为坚硬瘦果,富含油脂。3 栽培要点汉麻对土壤要不严,但它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田地上才能获得较高产量。在土壤条件较好,精耕细作,大量施肥的情况下,是可以连作的。长期连作田会引起病虫害,特别是玉米螟和大麻跳甲为害厉害,杂草也多,地力消耗又大,显著影响产量。31 施肥汉麻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以 N 素最多、K 次之、P 最少, N、P、K 三要素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好。每生产 50 千克鲜茎要吸收氮 05-067 干克,磷 017-02 千克,钾

4、04-045 千克,氮、磷、钾之比为3:I:2。一般公顷施农肥 15-20 吨,含量为 15NPK15 复混费 200 公斤,硫酸钾 80 公斤,尿素 150 公斤。可追肥,但宜早,不宜晚。以苗高 2530cm、将进入快速生长期时,结合灌头水追肥为最适宜。这时追肥要比株高 1m 时追肥增产 5%15%。 3.2 种子处理播种用的种子要经过风选和筛选,除去瘪籽、嫩籽、杂质,挑选饱满、千粒重高、大小均匀、色泽新鲜且发芽率高的种子作种,达到提高出苗率和苗全苗齐苗壮的要求。汉麻种子的质量要求是发芽率 85以上,含杂率 1.5以下,种子含水率 12%左右。每百斤汉麻种子要用 80碳疰福美 500 克进行

5、拌种。3.3 播种汉麻种子能在低温(1-2)条件下发芽,其幼苗又有忍耐短暂低温的能力,因而汉麻在 5-10 厘米土层8-10以上时播种为宜,可在 4 月中、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播种灌水前可用 72乙丙甲草胺 2 公斤,兑水450 公斤进行土壤处理,以防杂草。每公顷还要用 3呋喃丹 4050 公斤拌细土 150200 公斤撒在播种沟内,预防苗期害虫。3.4 播种方式汉麻播种方式有撒播、条播、点播三种,以条播较好。条播由于播种深度一致,盖上均匀,出苗整齐,成熟一致,小麻少,还节省劳力和种子,同时通风透光好,便于田间管理。3.5 播种量及播种深一般纤用汉麻公顷播种量 40 公斤,籽纤兼用大麻汉麻

6、的播种量是 45 公斤;汉麻种子顶土力弱,宜于浅播,播种深度以 3-4 厘米为宜,超过 5cm 则发芽不齐。在条播地区以播深 3cm 为适当,超过 7cm 则严重影响麻苗出土。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可采用深播浅盖的方法,覆土的厚度不宜超过 1.3 厘米,否则幼苗难出土。在撒播地区,多采用细土覆盖种子,盖土厚度以 2 厘米左右为宜。在有条件的地方,播种后再盖些枝叶,可防鸟雀为害。3.6 间苗与定苗生产上一般分期间苗 2-3 次,第一次在出苗后 10-15 天间苗;第二次在苗高 14-20 厘米时按留苗密度间苗、定苗。结合间苗、定苗,对大麻汉麻幼苗进行雌株、雄株的鉴别,并按预定栽培目的适当多留雄株或雌

7、株,以提高纤维或种子产量。采麻栽培的宜多留雄株,采种栽培的则应适当多留雌株。在定苗时,大致分辨出雌雄,即幼苗叶片尖窄,叶色淡绿、顶梢略尖的多为雄麻;反之,叶片较宽,叶色深绿,顶梢大而平的多是雌麻, “花麻(雄株)尖头,子麻(雌株)平顶” 。一般公顷保苗 100 万株左右,即每平方米 100 株左右(每延长米 6570 株) 。 4 汉麻病虫害防治 4.1.汉麻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俗称麻跳蚤。为害特点:喜欢聚集在幼嫩的心叶上为害,把麻叶食成很多小孔,严重的造成麻叶枯萎。我国各地麻区均有发生,东北麻区每年发生一次 大麻苗期、种苗开花结实期喷洒 90晶体敌百虫 800 倍液或 50对硫磷乳油 15

8、00 倍液、50久效磷乳油 1500 倍液,要从麻田四周向田中间喷药。(3)用 20氰戊菊酯乳油 3000 倍液或 25杀虫双水剂 500 倍液、50久效磷乳油 1500 倍液灌浇麻蔸,防治幼虫。4.2.汉麻小象鼻虫危害麻叶、麻梢和腋芽,使麻梢停止生长,从腋芽发杈。麻茎被蛀食后,呈肿瘤现象,受风害易折断,影响纤维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麻田及时秋耕,消灭越冬成虫;在越冬成虫活跃初期用 2.5敌百虫粉剂每亩撒 1.5-1.75千克,隔 1 周后在成虫盛发期再撒 l 次药,此后可视虫口密度防治。秋耕时清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成虫;实行轮作。4.3.麻田亚洲玉米螟 鳞翅目,螟蛾科。俗名蛀心虫、蛀秆虫。分

9、布在我国麻产区。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等寄主秸秆内越冬。初孵幼虫先在卵块处取食卵壳,1 小时后开始爬行或吐丝下垂,随风飘散,1 个卵块上的幼虫可扩至 l0至数十株,先取食幼嫩组织,2 龄后蛀入麻的嫩茎为害。防治方法:(1)在清明以前及时处理掉玉米、高粱等作物秸秆,减少越冬幼虫羽化和产卵。(2)利用亚洲玉米螟喜欢在蕉藕上产卵的习性,在麻田四周或附近种植蕉藕诱杀该虫。(3)加强玉米田螟虫的防治,对四周的玉米田每 667m2 用 50对硫磷乳油 500mL,加水 10l 稀释后,拌入 25k8 过筛的煤渣颗粒,即制成 1的对硫磷乳油颗粒剂。于玉米心叶未期,适时施入玉米心叶丛 45 个叶内,多株用颗粒

10、剂 152g。也可用辛硫磷颗粒剂 250g,拌煤渣 34kg;还可用 Bt 乳剂 150mI 拌 15kg 细土制成颗粒剂,撒在玉米心叶喇叭口中。(4)熏蒸法 每 667m2 用 80敌敌畏乳油 125ml,浸泡玉米秸秆 50 根,于成虫盛发期均匀地插在麻田内,熏杀成虫,可减少产卵。(5)必要时在玉米螟孵化盛期,每 667m2 用 5的锐劲特悬浮剂 30 一 35mL 或 20氰戊菊酪乳油 40ml,对水 50L 喷雾。4.4.汉麻白斑病症状:主要为害大麻叶片,初生褐色圆形病斑,后变为灰白色,中心白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与斑枯病相似,分生孢子器多呈轮状排列,必要时需镜检病

11、原进行区别。分布在辽宁、吉林、浙江等省。防治方法:(1)进行 3 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深翻,消灭病残组织中的病菌,减少为害。(2)选用健康、饱满的种子,做到适期播种,防止过早播种。(3)加强麻田管理,及时间苗,增施草木灰,提高麻株抗病力。 (4)发病初期,尤其是在寒流侵袭前,喷洒 12%绿乳铜乳油或 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400 倍液,均有良好防病保苗作用。4.5 大麻汉麻霜霉病症状:为害大麻叶片和茎秆。叶片染病产生不规则形黄色病斑,后变褐色,背面生一层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茎部染病产生轮廓不明显的病斑,有时病茎茎秆弯曲。分布在华北、东北

12、、云南等麻区。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及孢子囊在病残体上越冬。适温、高湿利于该病发生。防治方法:(1)选无病地区或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冬前进行深翻,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氮磷钾配合,做到合理密植。(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 80%喷克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9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2%杜邦克露或 72%克霜氰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800 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改用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900-1000 售液。4.6 汉麻秆腐病症状:幼苗染病引起猝倒

13、。叶片染病 产生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叶柄上产生长圆形褐色溃疡斑。茎秆染病茎部产生梭形至长条形病斑,后扩展到全茎,引起茎枯,病部表面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内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气温高,多雨高湿易诱发此病;地势低洼,麻株生长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防治方法:(1)实行 3 年以上轮作。(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上,集中深埋或烧毁。(3) 适当密植,合理施肥浇水,防止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80%喷克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 汉麻的收获汉麻雌、雄株成熟不一致。雄株于开花末期工艺成熟,雌株则要到主茎花序中部

14、种子成熟时才达到种子成熟。雌、雄株成熟期相差 30-40 天。因此,汉麻是适宜分期收获的。第一次在雄株开花末期收割雄株,第二次在雌花主茎花序中部种子成熟时收割雌株。收获早晚对汉麻纤维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关系。据试验表明,以雄株开花期收获,纤维产量高、品质好;收获越晚,产量越高,但纤维粗硬,品质变劣;收获过早,则纤维不成熟,虽色白、柔软,但强力降低。5.1 油纤兼用汉麻的收获汉麻油、纤兼用的情况下,雄株和雌株应分别收获。一般雄株比雌株早 30-50 天收获。雄株在盛花期收获,可得最高的纤维产量,但那时纤维尚未充实,强力较弱;在开花末期收获,则出麻率最高,纤维品质最好,而且雄株的授粉作用也完毕。雄株在

15、花谢后如果延迟收获,麻茎很快地干枯,纤维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损失。雌株的工艺成熟期和采种适期是以花序中部的种子开始成熟,种子外面的苞叶呈褐色枯干,而梢部的种子绿色时为最好。因为那时雌株韧皮纤维已成熟,并且麻籽的产量也较高。如果较迟地收割雌株,不但纤维变粗硬,由于落粒还会减低麻将产量。但过早地收获,则嫩籽、瘪籽多,种子产量、质量都低。5.2 纤用大麻汉麻的收获采纤用汉麻,一般当雄株大多数开花完毕而雌株开始结实时即一次全部收获,这时雄株和推株的纤维,在质和量方面的差异最小。生产上田间收获适期的特征是:雄花盛开末期,轻轻摇动,花粉纷纷飞散,麻杆基部稍变黄色,下部叶子已凋落,上部叶子黄绿色,麻田透亮;雌

16、花开始孕蕾。我国采纤用大麻,一般一次收获,对田间作业说来是比较方便的,但这时雌株还在继续生长,纤维细胞还未充分成熟,纤维产量比成熟时少,纤维细软而不坚韧,同时雄麻产量约占总产量的 30左右,而雌麻产量到成熟时收获,可占总产量的 70左右。因此从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来说,大麻是适宜于分期收获的,第一次收成熟的雄麻,第二次收不采种的雌麻,第三次收留种的雌麻,每次相隔 10 天左右。5.3 收获及初加工方法在轻松土壤可用手连根拔起,或用镰刀、砍麻刀齐地割下,随即割去枝叶,砍掉根部,按老、嫩、长、短、粗、细分别扎成小捆,不待干燥即进行沤麻,或者竖立田间,俟其完全干燥后,运回贮藏,以后再沤麻。采种用大麻收获时,因雌株高大,分校多,宜用镰刀割下,按茎杆粗细和长短扎成小捆,堆成垛在田间任它干燥,促进梢部种子的后熟作用,打落种子或摔打脱粒。也可拔起或砍下雌株后,割下果枝,铺 2-3 寸厚,摊晒 1 天后,轻轻拍打,使麻叶落净,第二、三天后分次拍打脱粒。这样雌株可不需要经过干燥而能在较温暖的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