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3689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内容提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责任教育,从理论上论证了实施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并就中国高校责任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西方主要国家 责任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公民的道德责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应如何实施责任教育呢?笔者有意检索了一下西方主要国家的具体做法,拿来分析一下,对我们有不少启发。一、西方主要国家高校德育重视责任教育 1、责任教育是西方主要国家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美国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展青年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创造新生活的品质。上个世纪的70 年代

2、以后,美国社会提出了”责任公民” 的概念,其主要内含是指要承认他人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信守诺言的责任。为了促进学校德育的落实,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后期,美国社会推出了 500 余个教育法案,鼓励学校制定系统的德育评估标准。并有 21 条德育准则,其中主要有 12 条,即:自立、值得信赖、勇敢、自信、成为真正的自己、尊重别人的权利、正直、勇于承认错误、信守体育类行业道德、谦恭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创造性。突出了责任教育的倾向性。英国高校德育具有典型的保守主义倾向,但是,在最近十几年来,在德育目标上也有同美国接轨的倾向,并开始重视学校德育的责任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学

3、会如何与别人相处,有高雅自由的生活,能够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丰富的情感和高雅情趣的自律者。其主要教育内容是莱斯特中心负责筛选的”四个核心” 和”六个关系”,即:强调对别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和有信用。处理好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区和社会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非人类的关系和与上帝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关键是行为主体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规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 ”1在巴伐利亚州法中,规定得更详细,对于 1 8 岁以后的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要求是培养”尊重人的尊严、自我克制、责任感、乐于负责与助人,能接受一切真

4、、善、美的胸怀,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责任心。 ”2 法国教育部 1977 年在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使每个青年具有头脑,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或他认为在需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 ”3法兰西学院全体教授在向总统提交的正式报告中建议学校不能回避义不容辞的实施伦理道德教育的责任。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植学生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批判能力”。4日本的高校德育一直遵循着 1947 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要求进行责任教育。 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

5、和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5学校教育法中还进一步规定:”大学作为学术中心在教授广博知识的同时应以教授和研究精深专门的科学、艺术并发展才智、道德及应用能力为目的。 ”6 2、为实施责任教育西方主要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创造了一些适合责任教育的德育教育理论。西方主要国家中,美国在德育理论研究方面起步最早、成果最丰富。从 19 世纪末开始,以杜威主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开始深刻的影响美国的学校德育。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道德教育”, ”任何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理解的学科都具有道德意义”。7 德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儿童与生具有的”要贡献,要做事,要服务 ”8的倾向,进行积极的

6、引导, ”使他们自己的活动不可避免地朝着这个方向进行” 。9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战后美国社会问题增多,特别是 60 年代的学潮、反战,青年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因此,形成了道德认知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人本主义教育观等,强调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从而在理论上为学生自主的承担道德责任建立起了联系。使美国成为现代世界学校德育的发祥地。其次,创造了一系列适合责任教育的具体方法。受美国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理论的影响,世界主要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责任教育方面也探索出了系列的教育方法,而且各有特色。全面主义与德目主义或称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是当代世界学校德育主要

7、形式。美国是典型的全面主义德育。建立起了有宗教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社区中心、等组成的制度化的联系,立体化的网络。当然,最近,美国高校德育也产生了由全面主义向兼有德目主义的方向发展趋势。日本民族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兼有全面主义和课程主义。它借鉴了法国和美国的道德教育方法,并借鉴了中国儒家的思想,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制,成为世界上德育教育和研究网络建设最完备的国家。在具体方法上,实践性活动是世界各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选择。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自然而然的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责任关系,来达到道德责任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就

8、是各国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最有影响的是”隐蔽课程 ”概念的提出与实践。隐蔽课程也叫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它是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 1968 年在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的,是学生本位课程的变体之一。隐蔽德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在教学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和非特定的心理反映,使他们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经验的教育,是所有隐蔽课程的主要构成因素。柯尔柏格认为,德育如果不关心隐蔽课程,无论如何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隐蔽课程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桥梁。美国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兴起的品格教育,特别注重教授价值观。品格教育主要代表人里可那在品格教育一书中

9、,把”尊重(Respect) 和责任 (Responsibility)”视为普遍道德价值观的核心,是学校必须教授的 3R 课程(读Reading、写 Writing、算 Arithmatic)之外的第 2R 课程,它们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都有客观的重要价值。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瑞恩总结出品格教育的 6E 法:在学生的理智作用下,与学生进行有关的对话,向学生解释(Explanation)某些规则,给予学生某种启示;教师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价(Evaluation)各种价值观,并且提供各种评价机会;学生应该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Experirence);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氛围,发挥环境期待(E

10、nvironment Expectation)的作用,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品格教育代表人里可那提出了种品格教育的方法,其中包括合作学习、鼓励道德反省、教育学生关心课外世界等,这些都是培养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二、学校实施德育责任教育有其必然性1、责任及其前提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应当对其自主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义务。康德把道德责任称为伦理义务,并从人性与人类的目的出发,区分为对自己的义务和他人的义务。意大利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对人的责任依次划分为四种:首要的是对人类的责任,其次是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意志自由是人的道德责任的前提。恩

11、格斯提出:”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 ”10意志自由是人的”类特性”,是人的自主理性。它表现在道德实践中,就是道德主体在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价值之间进行思考、权衡,作出抉择并采取行动的自由;在内容上是自觉的,是理智指导下的道德意志的具体化;在过程中是自控的,理智与意志的综合贯彻选择的始终。只有这样选择的行为才具有道德责任属性。主体在自由选择行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自由选择了责任。所以,一个人只有在他拥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行为负完全的责任。 ”你们是自由的,因此是负有责任的。 ”11一句话,自由意味着责任。在这里,自由与

12、权利、责任与义务是一致的。因此 ,马克思的结论是:”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122、责任教育是人的发展本质的要求黑格尔认为道德就是关系、要求和应当,应当就是人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 ”13在一定意义上,道德就是自觉履行责任。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这表明,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培养自己的道德责任感的过程。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对自己负责,彼此负责,才能创造并推进健全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的道德责任是社会对个人的一种规定、一种

13、使命,相对个人则是一种无可推托、必须完成的”任务” 。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必须承担一定的职责和任务。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即承担自己所扮演社会角色的职责和任务,这既是个人的生存手段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另一方面,人必须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负责。既然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选择的结果,那么,人对自己选择的行为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否定责任也就意味着否定了选择,否定了权利和义务,或者从本质上说,这就意味着否定了人之存在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社会价值。 14责任的本质性特点决定了责任的重要价值

14、。一方面,责任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负责和不断创新的激情。责任感是一个人意识到并下决心履行个人的社会角色时的心理反映,反复的反映便构成意志,对人的行为产生持续的推动力。责任感既是道德主体发展的动力基础,也是道德主体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的具体表现。当道德责任升华为道德主体的责任感时,社会的道德就会成为道德主体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道德需要必然引起道德主体的行动欲望,即道德实践的要求与选择。道德需要和选择又会促使道德主体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并萌发改造和发展社会的热情。所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目标所在,它同时也是人们强调道德责任教育的依据所在。另一方面,责任可以校正权利和自由。责

15、任与义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的道德基础。重视道德责任,实际上是重视塑造人的心灵秩序,以此为中介,建立人类社会的运行秩序。马志尼认为责任能遏制扭曲的权利、膨胀的物欲的泛滥,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道德责任既能为社会与人类的永存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又能对人类文明进化与社会化程度作出质量上的规定。3、责任教育是社会发展向人类提出的要求 中国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 ”舍我其谁”,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 ”铁肩担道义 ”,不仅是中国

16、历代知识分子的信仰,更是他们崇高历史使命感的人生实践。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科技社会。我们对现代技术系统的结果, ”即大规模发生的事情难以考察,强大的事情难以管理,复杂的事情难以理解。 ” 因此, ”出现了把道德责任视为困难的倾向”。15 因为高科技本身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很好的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服务,甚至可以推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但是,另一面,它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技术依赖等副面的后果。为了消除这些问题,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罗马俱乐部认为,提高人的素质的核心是建立人民对全球发展的责任感,也即人们在思考和采取行动前,要以世界的发展为前提,而这种责任要从青年抓起。所以,早在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 年该组织将”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 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