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牙菌斑的定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3595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牙菌斑的定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掌握牙菌斑的定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掌握牙菌斑的定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牙菌斑的定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掌握牙菌斑的定义、结构、组成及致龋性 1. 牙菌斑的定义:寄居在牙面或软组织上以细菌为主体,以糖蛋白为支架的一个生态 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繁殖、衰亡,并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其代谢产物及细菌死亡降解产物在适宜条件下对牙体、牙周组织造成损伤。 2. 结构:龈上菌斑: 平滑面菌斑:早期菌斑中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其中大多数为 G+菌。7 天后 丝状菌和杆菌比例达 50%。 窝沟菌斑:在均质性基质中以 G+球菌和短杆菌为主,偶尔可见酵母菌。缺 少栅栏状排列的中间层,分枝丝状菌罕见,在一些区域仅见细胞躯壳,在细菌细胞内及其周围可能发生矿化。 龈下菌斑:以革兰染色阴性细菌为主,占 52.5% 附着菌斑 非附

2、着菌斑 3. 组成:菌斑由约 80%水和 20%固体物质构成。固体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成分。 4. 致龋性:牙菌斑的致龋作用可以概括为菌斑中的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由于菌斑基质的屏障作用,这些酸不易扩散,使局部 pH 下降,从而造成牙体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齿。 包括(一)釉质溶解的化学反应过程(二)菌斑致龋学说 掌握龋病病因的现代观念四联因素理论 (1)微生物: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2)食物:食糖消耗水平与龋病发病呈正相关关系 (3)宿主:与唾液的流速,牙的形态与结构,机体的全身状况有关 (4)时间:龋病发病的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掌握:银汞合金充填

3、术 银汞合金充填术适应证: 1、 后牙类洞、类洞 2、 后牙类洞,特别是可摘义齿的基牙修复。 3、 对美观要求不高病人的尖牙远中邻面洞,龋损未累及唇面者、 大面积龋损时配合附加固位钉的修复。 5、 冠修复前的牙体充填银汞合金充填的具体步骤要点: 1、 保护牙髓 由于银汞合金的热导系数大于牙体组织,为了保护牙髓,中等深度以上的窝 洞在银汞合金充填前需要封闭、衬洞或垫底。 2、 放置成型片和楔子 楔子的作用是使成形片紧贴龈壁洞缘的牙劲部,有助于充填体邻 面颈部的成形;防止充填时材料压入龈沟,形成悬突,损伤牙周组织;稳固成形片;分开相邻牙,以补偿成形片的厚度,使拆除成形片后邻面能恢复正常接触关系。

4、3、 填充银汞合金材料 每次送入窝洞的汞合金量,在铺平后最好不超过 1mm 厚。双面洞 一般先填充邻面洞部分,后填充牙合面洞。银汞合金从调制到填充完毕,应在 67 分钟内完成。 4、 雕刻成形 雕刻要恢复牙的功能外形、边缘嵴、邻面接触关系、楔状间隙及牙颈部的 正常突度。 5、 调整咬合 6、 打磨抛光 银汞合金充填体尚未完全硬固,不能承受咀嚼压力,不能打磨抛光,24 小 时后待完全硬固后方可打磨抛光1)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性的重要意义。 (掌握) 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特点 牙髓是牙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位于由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内,仅借狭窄的根尖孔与牙尖周组织相连。牙髓作为一种疏松结缔组织,含有

5、的细胞,血管,神经对环境变化的反映与其他疏松结缔组织的反应基本一样。 牙髓有自身的特点:1 被无让性的牙本质包围; 2 基质富含纤维且有粘性; 3 无有效 的侧支血液循环。基于这些特点,牙髓的损伤一般都难以恢复,且易产生疼痛。 牙髓形态学特点: 1 牙髓为一团红色的具有粘性的软组织。2 牙髓由明胶状基质构成,富含胶原纤维和纤维束。 3 显微镜下划分为 4 层,分别是成牙本质细胞层;无细胞层;多细胞层;中央区; 牙髓结构特点: 1 牙髓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细胞间液组成。 2 牙髓的细胞成分包括成牙本质细胞,成纤维细胞,防御细胞和储备细胞。 3 牙髓的细胞间成分包括胶原纤维,不定形基质和细胞间组织液

6、。 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根尖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 1 牙骨质 基本功能是将牙周膜的主纤维附着于根面上 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 三叉神经痛 龈乳头炎 急性上颌窦炎 冷热痛 无 有 有 无 放射痛 有 无 无 有 疼痛性质 阵发剧烈 阵发加重 持续胀痛 持续胀痛 其 它 疼痛 “板机点” 牙体损害史 牙髓充血水肿,食 上颌窦前部压痛,伴 物嵌塞史 头痛,鼻塞,脓涕 可复性牙髓炎 深龋 不可复性牙髓炎 牙本质过敏 干槽症 部位 牙面及龋洞 龋洞内敏感 牙面及龋洞均敏感 全牙 拔牙窝均敏感 程度 显著 一般 剧烈 一般 一般 去除后 持续一段时间 立即消失 持续一段时间 立即消失 立

7、即消失自发痛 无 无 有 无 无 穿髓孔 无 无 去腐后多有穿随孔 无 无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发生条件 龋损磨破等长期慢性刺激 较大的穿髓孔 较大的穿髓孔,根尖孔粗温度刺激 迟钝,迟缓性反应 剧痛 不敏感 探诊 不敏感,无穿髓孔 浅探不痛,深探剧痛 极易出血视诊 牙体硬组织损坏磨损, 龋洞食物残渣较多, 红色牙髓息肉 无穿髓孔 牙石堆积(一) 掌握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 根管预备 P268:根管治疗术的关键步骤,根管治疗术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管预备的质量 主要目的:1 清理根管内病变牙髓组织及其分解产物、细菌及各种毒素; 2 根管扩大成形,除去根管壁表层感

8、染的牙本质、制备成一个在根管口处直径最大,牙本质骨质界处直径最小的平滑锥形根管 3 冲洗洁净,除去根管内残余的物质和碎屑。 步骤(1)根管清理:1 去除根管内容 2 冲洗洁净 a 冲洗目的:消毒灭菌,溶解还似组织,清除根管内残余组织、碎片和微生物 2:急性根尖周炎的排脓途径 1):通过骨髓腔突破骨膜,粘膜或皮肤向外排脓 最常见的典型自然发展过程。其又包括穿通骨壁突破粘膜、穿通骨壁突破皮肤、突破上颌窦壁、突破鼻底粘膜四种排脓途径。2):通过根尖孔经根管从冠部缺损处排脓需具备三个条件:根尖孔粗大,根管通畅,冠部缺损呈开放状态 3):通过牙周膜从龈沟或牙周袋排脓成人患牙经此方式排脓多发生于同时患有牙

9、周病的情况下,通常预后很差。根管充填目的:除牙髓并经预备的空根管用一种密封材料充填起来以隔绝根管和根尖周组织的 儿童 好发牙类以上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多见,其次为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尖牙交通,防止再感染。掌握正常牙龈的生物学特性。 牙周病学 1.牙龈上皮: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 2.龈沟上皮 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抵抗机械力能力弱固有层常见白细胞浸润。 3.结合上皮: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带状上皮无角化鳞状上皮,无钉突 细胞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 炎症刺激可出现钉突。 结合上皮超微结构:高尔基体发达、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 张力细丝较少,桥粒少,细胞外间隙增大龈沟

10、底部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 更新细胞向牙表面移动、脱落至龈沟。 结合上皮 附着方式:与牙以半桥粒形式结合 位置:增龄变化 随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 作用:封闭牙周间隙 注意手术和修复体不应损伤结合上皮掌握釉牙骨质界结合方式;牙骨质的吸收和修复。 釉牙骨质界结合方式:1.牙骨质覆盖牙釉质 2.牙骨质与牙釉质端端相接 3.牙骨质与釉质不相接 牙骨质的吸收:牙骨质常发生轻微的吸收,在已萌出或未萌出的牙均可发生,但只有达到严重程度是才能在 X 线片上显现。牙骨质吸收的部位大部分位于根尖 1/3 区,其次为根中 1/3 区,颈部 1/3 少见。吸收的深度大多仅局限于牙骨质而不累及牙本质。牙骨质发生吸收可能由于

11、局部或系统的原因,或者无明显的病因(如特发性牙骨质吸收) 。在局部因素中,牙骨质吸收主要发生于牙合创伤、畸形治疗、再植牙、移植牙以及牙周炎或其他根尖周病变。 牙骨质的修复:牙骨质的新生有赖于牙周膜中的细胞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在原有的牙根表面成层地沉积新的牙骨质。同时新形成的牙周膜纤维也埋入新牙骨质中,重新在新形成的牙骨质中建立功能性关系。牙骨质新生在活髓牙和死髓牙上均可发生。在牙周炎病变的愈合过程中,这种功能是形成牙周新附着所必需的。但牙骨质的新生需要有活力的结缔组织存在,若上皮增殖进入吸收的牙骨质区域,牙骨质的新生将不再发生掌握正常牙槽骨的 X线像牙槽骨在 X 线片上的影像比牙密度稍低。上牙槽骨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 线片显示为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结构,牙间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而根尖部有时见放射状排列,骨髓腔呈三角形或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影像。牙槽骨的正常高度应达到牙颈部。固有牙槽骨在 X 线片上呈围绕牙根连续的致密白线,称硬骨板掌握牙病的生态系;牙周病的发病因子掌握菌斑的定义及分类,牙菌斑的生态系,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掌握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