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玉米技术南北大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3174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3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栽培玉米技术南北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栽培玉米技术南北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栽培玉米技术南北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栽培玉米技术南北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栽培玉米技术南北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栽培玉米技术南北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栽培玉米技术南北大全(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异常苗产生原因 发布时间:2012-7-12 责任编辑:韩东梅点击:1089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一、紫苗秧苗叶片、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呈紫色,3 叶期开始出现症状,4-5 叶期表现突出,症状明显,根系不发达,茎细小,生长缓慢,叶片由绿变紫,最后枯死。产生紫苗的主要原因:一是土壤缺磷,碳水化合物代谢受到阻碍,叶片内积累糖分过多形成花青素,使叶片变紫;二是低温,3 叶期后遇低温也易发生紫苗,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绿素合成受阻,致使叶片由绿变紫;三是由于地势低洼,积水受涝或地面板结,导致玉米根系发育不良,因而引起玉米幼苗发红或发热。紫苗在低温、粘朽、板结和排水不良的地上出现的尤多。紫苗可导致玉米空

2、秆、秃尖,影响产量,降低品质。防止方法是增施磷肥钙肥,提高地温,一般亩施 4050 公斤过磷酸钙和腐熟发酵的有机肥作底肥,对低洼易涝地及时改善土壤通透性,做好排水、深松、铲趟等,促进土壤吸热增温,对防治玉米紫苗有一定作用,一旦出现紫苗,可用 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2-3次。二、红苗当玉米生长出 3-4片叶时,常常发现,从幼茎基部向上数第 3片叶(也有从第 4片叶)开始发红。颜色变化先从叶尖端边缘开始,逐渐扩展到叶片的大部分,呈紫红色。如果生长条件不改善,它还会扩展到下部叶片和新生叶片,一直到 7-8片叶,严重时可到 9个叶片。有的整个叶片发红,有的只是叶片的一部分发红,严重时,叶

3、鞘、茎部均出现紫红色。对这种苗期出现紫红色的植株,群众称为“红苗”。短时间的“红苗”问题还不大,“红苗”时间过长,则严重降低产量。红苗可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变低,根系活力下降等为害。造成“红苗”的原因主要有氮磷养分供应不足、低温和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如覆土过深过浅)等。防治红苗要在玉米 5至 6叶期追施氮磷肥,迅速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另外,还应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避免在冷茬、低洼地种植玉米,整地质量好,播种深浅适宜,施肥方法得当,对黏重土壤进行改良等,都是防治红苗的措施。三、黄苗玉米苗初期叶色淡绿,逐渐变黄,严重时枯死,易造成空秆或秃尖,引起黄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种子质量不佳,种子不饱

4、满,秧苗不壮。二是耕作粗放,播种过深,出苗弱。三是栽培因素,密度过大,影响生育。四是肥力因素,缺氮、缺铁、缺锰、缺钼、缺镁、缺硫等,都能导致玉米苗期黄苗。缺氮叶色浅黄,一般自下部叶片的叶尖开始变黄,从叶尖沿中脉向基部扩展,呈“V”型先黄后枯;缺铁表现为:幼叶脉间呈条纹状失绿发黄,先发生于新叶,中、下部叶片为黄绿色条纹,老叶绿色。失绿部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失绿发白;缺锰表现为:幼叶的脉间组织逐渐变黄,但叶脉及其附近部分仍保持绿色,因而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棕色或黑褐色的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其它症状:叶片弯曲、下披,根系较细,长而白;缺钼表现为脉

5、间叶色变淡、发黄,叶片易出现斑点,叶质变薄。老叶先出现症状,新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表现正常;玉米丝黑穗病怎么防治缺镁表现为;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随后叶脉间出现由黄到白的条纹,严重时叶脉间组织干枯;缺硫表现为先从新生叶片开始发生褪绿色黄苗,新叶重于老叶,叶质变薄。五是病害引起,主要是生理性苗枯病和侵染性纹枯病。六是虫害引起,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玉米根部,是根系受损、生长受阻,造成植株萎焉黄苗。防止措施:1、选择良种,实施包衣,净度、纯度均在 98%以上,发芽率在 90%以上,并去掉秕粒、小粒、病粒,播前进行种子包衣。2、加强田间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多铲多趟,合理追肥,促苗早生快发。

6、3、补充养分。对于缺素产生的黄苗,根据缺素症状叶面喷施 0.5%2%尿素、0.2%0.5%硫酸亚铁、0.1%0.2%硫酸锰、0.05%0.1%钼酸铵、0.5%2%硫酸镁等。4.防治病虫。生理性苗枯病可喷施菌毒杀星+多元微肥进行防治;纹枯病可选用 5%井岗霉素 1000倍+ 20%三唑酮 1000倍混合液、50%多菌灵 500倍+20%三唑酮 1000倍混合液、70%甲基托布津 600倍+5%井岗霉素 1000倍混合液等喷雾,重点喷施于茎基部。四、僵苗主要出现在幼苗 3叶期前,秧苗株形细小叶片淡绿,苗不壮不新鲜,长的僵硬,黑根多,软绵萎缩。 发生原因:僵叶苗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 2种: 一是土壤

7、中用作种肥的尿素过量,或者种肥隔离不好,引起烧根伤芽而出现僵苗。二是播种后水分不足,土壤过干,使幼苗在高温干旱下缓慢生长,也容易形成僵叶苗。 防治措施: 1.苗期要合理调节肥、水、气条件。底肥要增施腐熟有机肥,所有肥料要深施,少用或不用尿素作口肥,磷肥做口肥用量要适当,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播种时土壤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2.已出现僵苗的要加强水肥管理,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促其快速恢复,严重的则应及时补苗。五、白苗一般从 4叶开始,新叶基部叶色变淡,呈黄白色,5-6 叶时,叶片出现淡黄和淡绿相间的条纹,基部出现紫色条纹,叶肉变薄,呈半透明白色,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丛生,严重时叶片干枯,造成植株

8、死亡,颗粒不收。主要是土壤缺锌所至。控制措施:一是锌肥作种肥,每亩用硫酸锌1.52.0 公斤,可与二铵、硫酸钾等混合均匀作种肥,但种、肥分开,防止烧苗;二是锌肥拌种,1公斤硫酸锌拌 25公斤玉米种子,方法是用 23 公斤温水,溶解 1公斤锌肥,待全部溶解后,将锌肥溶液均匀地喷到玉米种子上,使种子表面都沾上锌肥,阴干后播种;三是叶喷锌肥,将100150 克硫酸锌溶于 50公斤水中,配成 0.2%0.3%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在玉米苗期或拔节期喷施,每亩喷施量 10公斤为宜。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三代粘虫可能“重发” 发布时间:2013-8-6 责任编辑:韩东梅点击:1298来源:农业部 黑龙江省植保部门根

9、据二代粘虫发生状况、目前作物长势和未来天气综合分析,预计三代粘虫在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局部地块有重发危险,极易出现集中暴发危害现象,预计幼虫危害高峰期在 8月上旬至中旬。今年 6月中下旬,二代粘虫幼虫在黑龙江省发生范围较广,全省 30余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发生,田间残虫数量较大。监测显示,玉米田平均百株残虫量为 5-6头,谷子等密集作物每平方米 3-5头。根据 7月下旬天气实况及 8月上旬气象天气条件分析,黑龙江省降雨天气较多,降水形成的下沉气流较频繁,不利于羽化成虫迁出,下沉气旋也易使起飞成虫迫降当地产卵造成危害。植保专家认为,目前田间农事活动较少,相关部门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深入田间开展

10、调查。他们建议,做好成虫及卵的监测,确定防治最佳时期。同时,开展草荒地块及大斑病重发地块普查,确定幼虫重点发生区域,做好田间低龄幼虫早期调查,确定重点防控区。玉米丝黑穗病如何防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或哑玉米,在我国北方春玉米区发病较重。感病幼苗,在第四叶和第五叶上沿中脉出现圆形或长方形的褪绿斑点,直径 12 毫米。成株期在雌穗和雄穗显现典型症状,感病雄穗花序变黑、花器变形,颖片变长呈叶片状,后期菌瘿破裂散落黑粉;感病雌穗比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后期整个雌穗变为一团黑褐色粉末,中间夹杂黑色丝状物。有时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丝黑穗病菌是由厚垣孢子侵染引发,属系统性侵染的土传病害,但亦可通过种子

11、传播。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的厚垣孢子是翌年初侵染源。北方自然条件下,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 23 年。厚垣孢子萌发后,在玉米幼苗期侵入,逐渐到达生长点。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进入花芽和穗部,并最终显症造成危害。该病易在冷凉地区发病,玉米连作时间长、土壤干旱、温度低、玉米出苗缓慢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玉米丝黑穗病是绝产型病害,发病率等于损失率,因此,在玉米区要特别重视该病害的防控工作。防控措施主要包括:1、选用抗病品种;2、适期抢墒播种,防止出苗缓慢;3、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防治肥料带菌;4、做好种子包衣,药剂可选用 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剂量为种子重量0.4%0.6

12、%;5、在发病早期及时拔除病株,显症后在菌瘿破裂前,彻底清除病株并深埋或烧毁,防止越冬孢子散落增加来年的病原基数。张智玉米“五措施”保稳产丰产2013-12-19 信息来源:福建省上杭县才溪镇农技站 【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1、抓紧排水散墒:对涝洼地加大排水散墒力度,清理排水主干道,加大泄洪量,疏通排水沟,组织农民进地开沟,突击排除田间积水。已无明水的地块抓住降雨间歇期有利时机,进行中耕散墒,降低田间湿度,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作物根际环境。2、及时补充速效肥:玉米处在大喇叭口期到抽穗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如受涝地块,玉米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应适当增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促进玉

13、米生长发育。亩产 500 公斤左右的地块每亩可追施尿素 15-20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左右。施肥要开沟埋施或用机械耧施用,避免撒施。要提早防止玉米早衰,籽粒灌浆期每亩再施用尿素 7.5 公斤左右。3、防止倒伏:在容易发生倒伏的地块,可采取中耕培土等措施,促进气生根发育,增施钾肥,拔除弱株改善群体结构,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对于出现倒伏的植株可以视情况将植株扶正,基部围土压实。4、搞好病虫害防控:重点防控黏虫、玉米螟、蚜虫等虫害和褐斑病、大斑病、锈病等病害。黏虫可用 50%辛硫磷 1000 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等穗虫可用 90%敌百虫 800 倍液滴灌果穗防治。玉米蚜可用 50%辟蚜雾每亩8

14、10 克或 10%吡虫啉每亩 1015 克加水 45 公斤喷雾防治。褐斑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可用 50%多菌灵 5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可用 20%粉锈宁乳油每亩 75100 毫升喷雾防治。5、搞好人工辅助授粉:密切关注玉米授粉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高产攻关田可进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大田玉米开花授粉期间如遇连续阴雨或极端高温,也要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等补救措施,切实提高结实率,努力增加穗粒数。玉米病虫害前期发生概况和中后期发生趋势预报日期:2012-07-18 09:46 作者: 来源:病虫害测报处 点击:8035 7 月 12-14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了下半年

15、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 24个玉米主产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测报技术人员,在总结玉米前期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玉米病虫害发生基数、玉米种植制度和品种布局,结合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对 2012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做出了预测。一、玉米前期病虫害发生概况玉米前期病虫以玉米螟、粘虫、地下害虫、蓟马、二点委夜蛾、粗缩病和纹枯病为主,总体为中等发生,程度略轻于上年,发生面积 3.1亿亩次(各病虫发生面积见表 1)。玉米虫害发生 2.7亿亩次。其中,一代玉米螟在东北、西南和江南地区中等发生,华北、黄淮和西北偏轻发生,目前除东北外,大部地区已过发生为害期;二代玉米螟在

16、西南、江南和黄淮陆续发生为害。二代粘虫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大部地区出现高密度集中危害田块。二点委夜蛾在河北中南部偏重发生,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江苏偏轻发生。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在辽宁、黑龙江、吉林和山西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他地区偏轻发生。蓟马在华北大部偏重发生,其他地区中等至偏轻发生。土蝗在东北地区、内蒙古和山西等农牧交错区的玉米田中等发生,西北、华北其他地区偏轻发生。二代棉铃虫在河北中等发生,山东、河南、天津、甘肃和新疆玉米田偏轻发生。玉米病害发生 3500万亩。其中,粗缩病在山东、江苏和辽宁中等发生,其他地区偏轻发生。纹枯病在重庆、广西和湖南中等发生。大斑病在辽宁中等发生。二、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一)发生趋势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为大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常年和上年,发生面积呈持续增长趋势;7 月下旬至8月底为各种病虫为害盛期。1发生种类和面积玉米中后期病虫以钻蛀性、食叶性、刺吸性害虫和叶部病害为主,其中玉米螟、粘虫、蚜虫和大、小斑病发生普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