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3081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在 20 世纪 90 年代, “核心素养” 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潮流。2016 年 9 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不再是以往的学科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因此,要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从 2016 年推行“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 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

2、变化,教师不再是“ 满堂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走向了以学生为中心,把以“知识为本” 的教学转变为以 “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 “学讲方式 ”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 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方式重在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一、在学讲课堂中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 受制于应试的压力,长期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灌输语文知识、考试技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里的重要内容

3、,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采用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合联盟作学、质疑学中,锻炼、提升了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渔父这篇课文时,我们先设计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先学,了解屈原的曲折多难的人生,将课文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认真思考,对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准备课堂交流、提问。这样,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教师手中的风筝,被牵着飞,而是自由翱翔于思维天空的飞鸟。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学生对自己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辨析探究,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深

4、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在讨论屈原和渔父两人的形象时,有些学生认为渔父这个形象是衬托屈原的,甚至否定渔父,有的学生认为题目是“渔父 ”,渔父在文中的重要性不比屈原差,二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对比。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辨析,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位学生的思维很敏捷,提出评价二人的世界观时,必须在“清 ”“浊”的社会背景下分析,这就是学生深刻思考、交流碰撞中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这种“学进去,讲出来 ”的课堂方式自然而然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恰恰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是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永远无法

5、做到的。 二、在学讲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语文学科作为语言与文学的综合体,蕴含着丰富的美。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站在母语的立场,从汉语的角度出发,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品析鉴赏语言,从审美的角度思考問题,体验丰富的感情,满足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 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扼杀,因为教师的知识灌输代替了学生的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特别是我们对标准答案的过分关注,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分析、鉴赏。所以,我们常常见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学讲课堂不同,学生在自主先

6、学的环节中,是自己的独立思考,是自己的个性鉴赏,他们发挥想象,去发现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在课堂上,他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传递美,他们交流、比较、辩论,在审美的氛围中,引发心灵上的共鸣,完成情感的体验,获得精神的成长。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经典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中,将学生分成三组分析讨论贾宝玉的性格众人眼中的宝玉、黛玉眼中的宝玉、 “西江月” 词中的宝玉。每组学生交流探讨后,请一位代表发言,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点评。特别是在“西江月” 一词的探究中,学生能够分析出宝玉不羁的个性,分析出他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形象,他蔑视功名利禄,不问仕途经

7、济,尊重人性,追求自由,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这些论述是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共同品鉴语言、分析形象、交流情感的成果,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品位。这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有了“教” 和 “学”,而且有了“ 育”。“核心素养 ”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以学科知识学习为中心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转变。践行学讲课堂以来,改变了过去教师大量课堂知识讲解、技能训练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品味语言,开拓思维,培养审美情趣,创造精神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