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心学试题-(4)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43057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教心学试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招考教心学试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招考教心学试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招考教心学试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招考教心学试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教心学试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教心学试题-(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1、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A.元认知计划 B.元认知监视 C.元认知调节 D.元认知体验查看答案:B 2、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A.举例 B.类比 C.提问 D.划线查看答案:D 3、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查看答案:B 4、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查看答案:A 5、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具体方法 B.动作技能 C.复杂方案 D.学习工具查看答案:C 6

2、、反思评价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精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元认知策略查看答案:D 7、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A.谐音联想 B.举例 C.列提纲 D.阐释意义查看答案:C 8、组织策略重点强调()之间的联系。A.新知识与新知识 B.新知识与旧知识 C.旧知识与旧知识 D.都强调查看答案:A 9、精加工策略重点强调()之间的联系A.新知识与新知识 B.新知识与旧知识 C.旧知识与旧知识 D.都强调查看答案:B 10、学生利用系统结构图对学习材料归类整理,这一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查看答案:C 11、为了掌握预测、提问

3、、解释和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模式A.指导教学模式 B.程序化训练模式 C.完形训练模式 D.交互式教学模式查看答案:D 12、复述策略适用于()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C. a 和 b 都适用 D. a 和 b 都不适用查看答案:C 13、划线是一种常用的()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查看答案:A 14、概念图是一种常用的()策略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查看答案:C 15、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应用性原则、()原则、自我效能感原则和监控性原则A.学科性 B.个性化指导 C.通用性

4、D.全体性查看答案:B 16、学生在学习时能主动选择安静的环境,这是()策略A.监控策略 B.调节策略 C.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E.可逆性查看答案:D 17、陈林在等公交车时,不断回想下午所学的英语单词,这说明陈林很擅长()策略A.自我监控 B.自我调节 C.时间管理 D.环境管理查看答案:C 18、小王发现自己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效果不佳,他及时调整了记忆方法,这说明他很擅长()策略A.调节策略 B.监控策略 C.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查看答案:A 19、小明通过不断的自我提问,来发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难点,他在应用()策略A.元认知计划 B.元认知监控 C.元认知调节 D.元认知管

5、理查看答案:B 20、小云非常喜欢通过口头讲解,课堂讨论和其他听觉刺激进行学习,这说明她的优势感觉通道是( )A.视觉通道 B.触觉通道 C.听觉通道 D.动觉通道查看答案:C第七章1、创造性存在于哪些人身上?()A.多数人 B.所有人 C.少数人 D.极个别人查看答案:B 2、选择题中的单选题是训练学生的什么思维?()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动作思维查看答案:B 3、随机应变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综合性查看答案:A 4、空间想象能力一般位于大脑的哪个部位?()A.脑干 B.小脑 C.左半球 D.右半球查看答案:D 5、创造性高的

6、人智力会怎么样?()A.高 B.中等 C.低 D.不好说查看答案:A 6、创造性一词由谁首先提出?()A.布鲁纳 B.皮亚杰 C.吉尔福特 D.班杜拉查看答案:C 7、整齐划一、遵守常规对创造性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A.积极的 B.消极的 C.没有影响 D.不好说查看答案:B 8、对教师而言,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做法是()A.不让学生提问 B.及时解答问题 C.不急于评价 D.考试竞争查看答案:C 9、不经过一步一步思考而突如其来的领悟与理解属于()A.形象思维 B.逆向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查看答案:D 10、头脑风暴法是谁首次提出的?()A.奥斯本 B.吉尔福特 C.斯腾伯格

7、 D.桑代克查看答案:A 11、在一个问题中,朝向目标努力方向的操作或活动称为()。A.问题的初始状态 B.问题的目标状态 C.问题的路径 D.问题的种类查看答案:C12、问题解决者思考分析问题的背景信息,把握问题的实质,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明确问题的结构,属于问题解决的()。A.明确问题与条件 B.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 C.寻找可能的解决策略 D.预期结果与实施查看答案:B 13、问题解决者首先明确目标,不断分析目标状态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距,将总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而后选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去达到子目标,缩减差距。()A.算法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类比思维 D.

8、问题表征查看答案:B 14、在数学中常常采用验算的方法来评价解答。如:以减法验算加法;解方程时,将答案带入算式等,这属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A.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 B.寻找可能的解决策略 C.预期结果与实施 D.回顾与监控反思查看答案:D 15、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中,结合各门学科来培养问题解决策略和思路,称为()。A.具体领域的问题解决策略训练 B.一般性问题解决策略训练 C.类比思维 D.行为训练查看答案:A 16、在一个问题中,给定的信息与情境,称为()。A.问题的初始状态 B.问题的目标状态 C.问题的路径 D.问题的种类查看答案:A 17、当选择了某种解决方案后,执行计划,尝试解答之

9、后的问题解决步骤是()。A.明确问题与条件 B.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 C.预期结果与实施 D.回顾与监控反思查看答案:D 18、从目标开始往回走,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初始状态,叫做()。A.算法式 B.逆向反推法 C.类比思维 D.问题表征查看答案:B 19、在一个问题中,期望达到的结果称为()。A.问题的初始状态 B.问题的目标状态 C.问题的路径 D.问题的种类查看答案:B 20、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第一步是()。A.明确问题与条件 B.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 C.寻找可能的解决策略 D.预期结果与实施查看答案:A第八章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10、查看答案:B 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A.品德 B.意向 C.态度 D.技能查看答案:C 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查看答案:A 4、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行为 C.道德观念 D.道德意志查看答案:B 5、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A.权威阶段 B.可逆性阶段 C.公正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查看答案:D 6、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查看答案:B 7、皮亚杰认为形成儿

11、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A. 0 5 岁 B. 68 岁 C. 810 岁 D. 10 12 岁查看答案:B 8、研究表明,大多数 9 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无规则水平查看答案:A 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A. “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查看答案:B 10、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A. “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

12、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查看答案:C 11、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查看答案:A12、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查看答案:D 13、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查看答案:B 14、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

13、和行为()。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查看答案:D 15、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查看答案:A 16、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查看答案:C 17、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查看答案:B 18、认同的出发点就是()。A.得到他人认可 B.试图与榜样一致 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D.与他人相接近查看答案:B 19、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参与查看答案:C 2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件,不包括()。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查看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