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3008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实践(辰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辰溪 419500)摘要:辰溪县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项目通过三年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增强蔬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效果。该文对该项目所采取的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的创新和应用实践进行了介绍,在长江流域的蔬菜基地建设、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关键词:辰溪;生态蔬菜;生态管理;配套技术;东方行军蚁;灰霉病 1 基本情况湖南省辰溪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无霜期长的特点,适宜各种蔬菜的生长,全

2、县蔬菜耕地面积 3000 hm2,播种面积达到 6000 hm2。大部分蔬菜基地处于沅江河及其支流的沿岸、地势平坦、属冲积土、较肥沃,主要有千里坪、龙头庵、辰阳、长田湾、南庄坪、桥潭等 6 个蔬菜专业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产量、营养和食品安全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蔬菜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代表的生态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辰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 2005 年 9 月开始实施了“生态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项目,通过 3a 的努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高了蔬菜品质和产量,增强了蔬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3、力。项目实施范围涉及到 9 个乡镇 27 个村,受益人口 36784 人。累计推广面积达 2457 hm2,亩平均产量 2889kg,新增总产值 10537.96 万元;新增纯收益达 6248.18 万元,节支额达 484.17 万元,增收节支总额达 6732.35 万元,项目区菜农人均年增收节支额达 610 元。先后有辣椒、大白菜、荸荠等 3 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见附件) ; 2007 年,实现了农业部出境蔬菜基地注册登记认证(见附件) ;2007 年 12 月 5 日,怀化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现场验收,鉴定该项目处于省内同类地区领先水平,并获 2007 年度怀化市科技进步二

4、等奖。该项目经过 3a 的实践检验,具有技术成熟、稳定可靠的特点,可在长江流域的蔬菜基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将主要综合配套技术简述如下: 2 夯实了硬件基础设施自 2005 年以来,共推广建设塑料大、中棚 260hm2(其中特种水泥骨架大棚占 1/3) ,遮2阳网面积 211hm2,防虫网 16.6 万 m2,频振式杀虫灯 670 盏,微蓄微灌设施 40hm2,集雨蓄水池 6000m3,建设了蔬菜协会服务楼 4 座共 800 m2, , 蔬菜交易大棚 4 个共 1350m2,完成了千里坪无公害蔬菜基地机耕道硬化工程和微喷灌设施,完善了四个蔬菜基地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信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

5、测体系建设。为生态蔬菜基地的设施建设夯实了基础。3 改进了配套技术措施针对蔬菜生产现状,始终坚持了“以推广生态基地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组装配套先进实用技术为手段,以改善蔬菜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技术路线。通过对项目技术措施的改进与创新,改善了产品品质,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产品安全,调剂了市场供给。31 突出品质抓生态管理311 生态防治病虫害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以生产无公害蔬菜为目标,优先采用农业与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并保证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允许标准的病虫害防治技

6、术体系,推广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生态防治、营养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新体系。物理防治:将频振式杀虫灯和防虫网大面积引入蔬菜无公害生产,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明显降低了害虫虫口密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剂量。2007 年、蔬菜基地杀虫灯的覆盖率达到 93。生物防治:我们试验、示范、推广了微生物、农用抗生素、植物源、昆虫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10 多种生物农药。不仅防治效果良好,而且确保了蔬菜无公害生产,减轻了农药对水、土壤、空气的污染,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统计,蔬菜基地推广了方除、抑太保、Bt、卡死克等一批生物农药,使化学农药的用量下降 50以

7、上。尤其是方除被广泛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和夜蛾类等常发性害虫 1。农业防治:我们推广选择不同科属的作物轮作,以避免相同的病虫害侵染。如白菜类、葱蒜类蔬菜采用间隔 23 年,茄果类、瓜类(除西瓜) 、豆类蔬菜间隔 34 年,西瓜必须间隔 5 年以上方可重茬的技术要求。近三年来,在龙头庵蔬菜基地推广的小拱棚春提早辣椒晚稻模式的面积常年稳定在 4000 亩左右,减轻了土壤盐碱化程度、抑制了辣椒病虫害的发3生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化学防治:灰霉病是我地越冬茄果类蔬菜秧苗的常发性低温型病害,传统剂型的农药需兑水喷雾防治,小水滴溅落在病株或土壤表层后,造成分生孢子四处弹射扩散,同时棚内湿度增加,

8、使病害难以控制,造成毁灭性死苗。项目实施后,引进速克灵和百菌清烟雾剂这一新剂型,防治效果达 90以上,比喷雾器喷施提高防效 30左右,并配套推广了棚内增温技术,使辣椒灰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防治:通过对棚内蔬菜实施轻灌、及时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早上棚内湿度达时,及时放风分钟以降低棚内湿度。塑料棚利用无滴膜,棚内实行地膜覆盖、半高垅栽培,棚背处放风、增加棚前沿防水沟、推广双膜覆盖膜下滴灌技术使相对湿度降低到(单膜覆盖的对照棚为) 。在休闲期利用高温闷棚杀灭一些病源。普通棚膜在冬春季节极易形成大量露滴,露滴洒落到蔬菜的茎叶上,为病菌侵入提供了条件,往往导致病害蔓延。大面积推

9、广使用流滴膜后,结露沿薄膜内表面流下,不形成露滴,防治病害作用明显。据在千里坪蔬菜基地试验,覆盖流滴膜的大棚黄瓜霜霉病发病率比覆盖普通膜低 30.2。2005 年开始,在蔬菜基地推广夏秋覆盖遮阳网或防虫网栽培小白菜、芹菜、莴笋、芫荽等叶菜的反季节栽培,增强作物对多种病害的抗性,如炭疽病、日灼病、病毒病等。起到了减少农药用量、避雨遮阳等作用。 东方行军蚁目前已演变成爆发性、毁灭性的主要地下害虫,危害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菊科等多种蔬菜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地老虎等其它地下害虫 2。由于东方行军蚁是一种半社会性昆虫,一般的喷洒药剂只能杀死群体中出巢活动的工蚁,繁殖蚁仍在巢中疯狂繁殖。

10、我们利用其嗜香、嗜甜、嗜腥的特性,选择适口性好、对蚂蚁没有趋避作用的药剂作毒饵,根据蚂蚁的营养交哺(饲喂)和相互舐舔行为,即工蚁取食毒饵后,只要其短时间内不死亡,就可将毒饵带入蚁巢,引起繁殖蚁及幼虫等其它个体中毒死亡,死亡时间一般在 7d 之内,但蛹不进食,因此可能存活,可间隔一段时间后重复诱杀 1 次,达到全巢覆灭的目的。营养防治:为了预防低糖病害,采用了喷葡萄糖或蔗糖叶面肥,提高了植株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对于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缺素症采用喷施相应微肥,其它如缺钙引起的番茄脐腐病、白菜干烧心,喷施 0.3%氯化钙液或追施石灰。312 控硝施肥新技术4长期以来,我县菜农一直沿袭经验性施肥,普遍

11、存在偏施化学氮肥,造成蔬菜等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高。项目实施后,通过合理增施有机肥,重施基肥,轻施追肥,平衡施肥等措施,同时控制氮肥用量,每次追施氮肥(纯氮) 量要小于 6 kg亩的要求。同时要求在根菜类和叶菜类蔬菜生产中,最后一次追施氮肥在采收前 l520 天进行。项目组与当地政府、村委会、协会一道监督,控制在蔬菜基地施用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钾及含硝态氮的复合肥料,针对白菜、菠菜、莴苣等易积累硝酸盐,严禁施用硝态氮;结球甘蓝、皱叶莴苣等对硝酸盐积累少,少量施用;茄子、辣椒、萝卜、胡萝卜、番茄等果菜类和根菜类对硝酸盐积累轻,收获前 1530 天停止施用硝态氮;叶菜类禁止叶面追肥氮肥,叶面施肥直接

12、与空气接触,铵离子易变成硝酸根离子被叶片吸收,硝酸盐积累增加,也不耐贮藏。32 突出区域选特色品种千里坪蔬菜基地的大白菜 2004 年前以种植丰抗 60、丰抗 70 品种为主,外运到贵州后,外叶损失率达 30,并出现变形,头大,叶变枯等缺点,2005 年,我们在该基地推广了青岛市农科所选育的“87114”杂交白菜,亩产在 6000 公斤以上,因属扣叠式包心,包心紧而实,短圆筒形,堆码成型稳固,适合长途外运。同时该品种还具有熟期弹性大,净菜率高(达 80) ,外观丰满,熟食味甜、软、纤维极少,品质上乘等特点,受到我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远销贵州、吉首等市场。2007 年,该品种在千里坪蔬菜

13、基地的推广普及率为 100。1994 年 10 月,位于基地下游的国家大型水电工程五强溪水电站拦河大坝自竣工以来,连续多年在汛末(7 月上中旬)蓄水发电 3,致使蔬菜基地处于采收旺季的中、迟熟辣椒经常受到长时间、高压力、浊水质的内涝危害而减产、绝收。尤其是 2004 年 7 月中旬,沿河蔬菜基地普遍受到洪涝灾害影响,处于采收旺季的主栽品种湘研辣椒灾后损失巨大,而千里坪有部分农户在我中心推荐下引进了江西农望高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辛香 2 号辣椒,成熟早、前期产量高而损失相对较小,还具有肉厚光亮,空腔小耐贮运,辣味香而浓,耐寒性强,对疫病、炭疽等病害有较强的抗性,在保护地环境下结实率高等优良特性,非

14、常适合我地春提早保护地栽培。2006 年,辣椒红色炭疽病在我县首次大爆发,湘辣 3 号、4 号感病严重,几近毁灭性损失,辛香 2 号高抗该病而秋毫无损 4。同时,我地辛香系列市场销售价常年高于湘研系列 10左右,产品远销贵州的铜仁等地,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湘研系列而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2007 年,千里坪蔬菜基地的辛香系列品种推广普及率为 98。三年来,共引进辛香系列辣椒,87114 白菜,热抗 38、二白皮莴笋,西农 8 号、黑美人西瓜等 10 余个新品种,引导农户提纯复壮了特早熟大白瘤苦瓜、白冬瓜等地方品种,新5品种播种面积共 8.1 万亩次,占项目播种面积的 89。33 突出效益抓结构调整春

15、提早辣椒夏白菜秋白菜是我地千里坪蔬菜基地种植模式,是我们推广的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之一。该模式在我地具有规避洪涝灾害(7 月低辣椒罢园) 、用地与养地结合(秋白菜收获后可休闲 3 个月时间) 、既适合外运和也可本地自销(该模式采用了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无公害标准化管理的栽培模式,便于商品化外销。辛香系列辣椒辣味足,恰好适合我地及周边嗜辣区的销售;早熟五号白菜上市时适逢“秋淡” ;87114 白菜包心紧而实,短圆筒形,适合长途外运,因包心紧、生长点不易通过低温春化和蕾薹抽出,采收期弹性极大可延缓至翌年 3 月上市)的特点,近三年来,这种栽培模式占该基地总面积的 85,年平均亩产值在 8000

16、 元以上,使栽培制度由实施前的一年两熟变成一年三熟制,提高了复种指数,达到增收、增效、增产、抗逆的效果。2006 年开始,在桥头、长田湾、潭湾等地推广了辣椒、西瓜秋延迟栽培,明显地提高了经济效益。34 突出技术重组装配套341 综合增温、提早播种茄果类蔬菜春提早栽培是我地的主要模式,采用了以下几点塑料拱棚增温措施,在蔬菜设施栽培和灰霉病的防治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寒流到来之前,在大棚周围点熏烟,减少热量向棚外散失;清除膜上尘污,增加光照以增加棚温;大棚内覆盖地膜,提高地温;棚外南侧挖防寒沟,填入乱草、牛粪、秸秆等,防止地温向外散失;棚内再搭一层薄膜,明显提高棚内温度。34.2 保护育苗、反季栽培低温季节采用大中棚电热温床、生物酿热温床育苗;夏季采用遮阳网、防虫网避雨遮阳覆盖育苗,创造良好的水、温、气条件,适时炼苗,培育壮苗。提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