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方法的改进及后期补防效果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2948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方法的改进及后期补防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方法的改进及后期补防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方法的改进及后期补防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方法的改进及后期补防效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方法的改进及后期补防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方法的改进及后期补防效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方法的改进及后期补防效果刘胜海(河北省望都县植保植检站,河北 望都 072450)摘要: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毁灭的害虫,以幼虫和茧生活在土中越冬越夏,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 10-20%,严重减产 40-80%,甚至绝收。因此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非常严峻,测报工作是防治的基础,但传统的调查方法由其是淘土方法较繁索,现改进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淘虫快速、省力、准确,对小麦吸浆虫的测报和研究有参考价值。关键词:小麦吸浆虫,测报方法,改进,补防效果小麦吸浆虫为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红吸浆虫和黄吸

2、浆虫。我县发生的主要是麦黄吸浆虫,其在我县每年发生 1 代,雌虫把卵产在初抽出的麦穗上内、外颖之间,幼虫孵化后为害花器,以后吸食灌浆的麦粒,在幼虫老熟后离开麦穗,钻入土中。吸浆虫发生与雨水、湿度关系密切,春季 34 月份雨水充足,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此外麦穗颖壳坚硬、扣和紧、种皮厚、籽粒灌浆迅速的品种受害轻。抽穗整齐,抽穗期与吸浆虫成虫发生盛期错开的品种,成虫产卵少或不产卵,可逃避其为害 1。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在我县大发生主要原因总结为以下有四点:1、种植不抗虫小麦品种。由于现在我县选用的小麦品种都是高产优质品种,大多为感虫品种,无高抗品种,非常利于小麦吸浆虫的发

3、生繁殖。2、连续 3 年不进行撒毒土防治,虫源基数高。我县在 1995 年发生大面积吸浆虫危害后,连续防治了几年,效果显著,人们存在了麻痹心理,放松了对吸浆虫的防治,致使近几年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有所反弹。3、成虫期防治时间不对,时期不对,用药混乱。农民朋友对防治吸浆虫的时间总是模糊概念,个别经销商的假宣传,防治吸浆虫的时间时期掌握不好,再加上连年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用药浓度和用药次数增加,造成天敌种群大幅度下降,使防治效果降低。4、适宜吸浆虫出土羽化的气候条件。只要适合小麦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吸浆虫就能生存。近年来,由于抢收播种,铁茬播种,与玉米连年轮作,没有进行耕翻暴晒,地面总保持一定湿度,幼虫

4、死亡率降低,导致虫源基数逐年增大。2010 年 5 月 25 日在我县中韩庄乡柳陀村发现个别地块吸浆虫发生严重危害,但当时以过防治吸浆虫最佳时期,我们采取了补防措施,并进行了药后防效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内吸性和熏蒸性药剂对其有一定效果,防效在 30-40%左右。具体调查结果见附表 1。为了加强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我站这几年总结和改进了小麦吸浆虫的测报方法,此方法方便快捷,使用工具较少,大大减轻测报调查工作强度,现我市已广泛推广。现将此2作者简介:刘胜海(1977.5) ,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植物检疫工作,电话:0312-7828162 E-mail:方法介绍如下:1 越

5、冬基数调查1.1 调查时间小麦秋播后,浇冻水前进行。摸清小麦吸浆虫越冬虫源基数。每年调查时间大致相同,在农民浇麦时在机井旁的水渠里淘土。1.2 调查方法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每年冬前选择不同地形、土质有代表性的麦田,对全县进行淘土检查,对角线 5 点随机取样。每点用取土器取样(101020cm) ,将每小方土样装入两层塑料袋中,并将做好的标签装入外层塑料袋内,这样可以集中采集土样,集中淘土,不易混乱。我们采用的淘土方法是:80 目尼龙纱袋大眼箩筛80 目小眼箩筛法,挖土前先把土样表面残株草根清除,然后把装入塑料袋内的土壤倒进 80 目尼龙纱袋内,将尼龙纱袋上写上编号,并记录标记。淘土时先把土用水

6、冲去泥浆, (我们这个地方这时正是浇冻水时,沟渠里有水)冲时要不断抖动,待泥土冲净后倒入盆中,然后倒入大眼箩筛过滤(大眼箩筛下放一个 80 目小锣筛,这样虫子直接过滤到细锣上) ,反复过滤几次,即可在细锣上统计数据。这样淘土快,省时省力,还能让农民看到吸浆虫幼虫,告诉农民怎样查怎样防治,扩大了宣传力度。2 早春幼虫上升情况调查 22.1 调查时间每年我县在 3 月中旬进行淘土调查,每 10 天进行一次,连续调查 3 次。2.2 调查方法在越冬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麦田 3 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 2667,固定为系统观测田,每 10 天分三层(0-7cm,7-14cm ,14-20cm)淘土

7、1 次,观察幼虫破茧上升情况。并及时向农业部及省站发吸浆虫动态电报和幼虫上升活动情况表。2.3 蛹发育进度调查始蛹后(4 月上旬)每隔 10 天(有时根据实际情况每 5 天调查 1 次)淘土 1 次,直至羽化结束,调查方法同 2.2。同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预测防治时间。如果此时降雨少,土壤干旱,吸浆虫会推迟出土时间,使成虫期时间延长。3 成虫观测3.1 调查时间根据淘土调查,在蛹的始见期或小麦开始露脸抽穗开始至成虫羽化末期。我县是从 4月底至 5 月中旬调查,特殊年份到 5 月下旬还有吸浆虫成虫在田间活动。33.2 观测方法网捕法:成虫活动时间短,我县下午 5 点左右是成虫活

8、动高峰期。如果是阴天,一整天都能看到成虫,但量不太多,但傍晚成虫休息的时间比晴天早。每天傍晚成虫活动时,用直径 0.3m,柄长 1m 的捕虫网,选择 3-5 块有代表性麦田,在田间常步前进,每块田往返 10 复网,计数网捕到的成虫数。一般成虫到五月中旬初就结束了,但如果气候不适宜,会一直发生到 5 月的下旬,不过此时的虫口已无效,对早熟小麦产量没有影响。4 穗被害程度调查4.1 调查时间小麦扬花后 10 天至小麦乳熟后期。此时要掌握好调查时间,调查时间早,幼虫小,不易看到。调查时间晚了,已灌满浆,不易剥开。我县的调查时间是 5 月下旬初。4.2 调查方法选择当地代表性强的麦田 3-5 块,按对

9、角线 5 点或棋盘式 10 点取样,每点随机选取10 穗,置于袋中,携回室内当天逐穗逐粒剥查,若袋中有脱落幼虫,应一并记数,记载穗、粒被害率、每穗幼虫数及损失率。将结果填入表中。5 预测预报方法5.1 防治指标蛹期虫口密度:2 头/小样方;成虫网补 10 复网 30 头或扒麦一眼可见成虫 3-5 头进行防治。5.2 发生期预测小麦吸浆虫适宜于周年水分充足,透气性好的土壤。若连年春雨充沛,长期种植不抗虫小麦品种,虫数就会成倍增加。土壤内幼虫活动与水分关系极大,土壤含水量在 15%以下,仅有少量幼虫上升活动,含水量达 20%以上时,幼虫大量上升活动。温度也影响幼虫活动,一般水分适宜,春季地温 10

10、时,幼虫开始破茧活动,化蛹起点温度为 12,成虫羽化起点温度为 15,从幼虫破茧到成虫羽化的有效积温 216 日度。当查到前蛹占总虫数 16-20%时,根据天气预报,采用历期法预测蛹盛期和成虫盛发期,预报防治适期。一般在 4 月上旬降雨量大于 10mm,或土壤含水量大于 18%时,吸浆虫成虫发生期与小麦抽穗期吻合好,当年小麦受害重,若 4 月中、下旬降雨量仍偏多时,成虫羽化多而整齐,导致大发生;若 3 月下旬 4 月上旬干旱无雨,降水量小于 10mm,4月中、下旬降水偏多,吸浆虫成虫发生期与晚熟小麦品种吻合程度好,当年受害轻。5.3 发生量预测根据虫口密度、春季幼虫上升活动及化蛹进度,结合天气

11、预报,灌水、土壤湿度、品种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麦田发生量。6 小结4测报工作是防治的基础,准确的病虫测报,可以增强防治病虫害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防治工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之更加经济、安全、有效。但传统的调查方法尤其是淘土方法较繁索,现改进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淘虫快速、省力、准确,对小麦吸浆虫的测报和研究有参考价值。小麦吸浆虫的后期防治效果一直不理想,这次通过小麦后期防治及所用药剂的选择发现,后期小麦吸浆虫的防治还是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主要是所选药剂应为内吸性和熏蒸性药剂,胃毒和触杀性药剂效果不明显。表 1小麦吸浆虫后期防治效果调查表小麦品种 邯 6172 石麦 14 石新 733

12、 邯 6172 石新 733(危害) 23.5 34 37.5 32.7 37.3药前调查虫数 (头/穗) 45 14 10 35 8药后 2 天调查 虫数(头/穗) 36 12 8 28 8防效(%) 20 14.3 20 25 0药后 5 天调查虫数(头/穗) 25 12 6.5 21 5防效(%) 44.4 14.3 35 40 37.5用药品种 70%氧乐果 氯氰菊脂 阿维.吡虫啉 70%氧乐果 度锐敌敌畏 氯氰氧乐 乙酰甲胺磷 乙酰甲胺磷打药时间 5 月 28 日 5 月 28 日 5 月 28 日 5 月 28 日 5 月 28日调查穗数 (穗) 50 50 50 50 50调查粒数 (粒) 420 520 630 420 350有虫粒数(粒) 300 20 30 90 20粒被害率% 71.43 3.9 4.8 21.4 5.7千粒重(g)(正常) 40 38.5 39.3 40 38.5 千粒重(g)5参考文献:1张跃进. 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08213.2河北省植保总站 河北省农业作病虫鼠测报技术 农业出版社 1992,141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