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2767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结构学备课笔记(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人 体 结 构 学第一章 绪论一、人体结构学的概念及其在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地位 人体结构学的概念:人体结构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二、人体的组成和分部1.人体的组成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感觉器官。2. 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三、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二)轴和面1.轴(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2.面(1) 矢状面 (2)冠状面 (3)水平面(三) 方位术语1.上和下-近颅者为

2、上,近足者为下。2.前和后-近腹面者为前,又称腹侧;背面者为后,又称背侧。3.内侧和外侧-以身体中面为准,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4.内和外-指空腔脏器而言,近腔者为内,远腔脏器为外。5.浅和深-以体表为准,近体表者为浅,离体表远者为深。在四肢,则根据距肢体根部的距离而有远侧和近侧之分。四、常用组织切片的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 染色法)苏木精碱性染料紫蓝色- 2 -伊 红酸性染料红 色五、学习人体结构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常用单位换算:1 厘米(cm)10 毫米(mm)1000 微米(m)1 纳米(nm)10 -9 米(m)第二章 基本组织1. 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

3、成,能够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2. 分类 根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可把人体组织归纳为四类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基本组织 肌组织神经组织第一节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由大量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1. 分类 被覆上皮根据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分为三类 腺上皮特殊上皮2. 结构特点1) 被覆上皮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2) 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有基膜;3) 上皮组织内无血管及淋巴管,细胞所需营养由其深部结缔组织中的血管渗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功能。一被覆上皮的类型及结构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被覆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上皮 复

4、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一)单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 形态:表面观 多边形,边缘锯齿状;核椭圆居中;侧面观扁平,胞质薄,核扁功能:保持光滑,减少摩擦分布:心血管、淋巴管腔面内皮;胸膜、 腹膜及心包膜表面间皮2.单层立方上皮- 3 -形态:表面观 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侧面观 细胞立方形;核圆居中功能:分泌、吸收分布:甲状腺、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 形态:表面观 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侧面观 细胞柱状;核长圆近基底处功能:分泌、吸收分布:胃、肠、子宫、胆囊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状细胞杯状细胞;核高低不一,位于同一基膜上,实为单层功能:分泌、保护分布:呼吸道(二)复层上皮1复层扁

5、平上皮 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形态:基底层一层低柱或立方形细胞(增殖力最强) ,中间层数层多边形细胞浅表层几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功能:耐摩擦,保护,再生分布:角化的皮肤;未角化的口腔、食管、阴道 2变移上皮 形态:器官充盈上皮变薄细胞变扁;器官空虚上皮变厚表层细胞变大功能:保护分布:排尿管道二、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的定义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为腺上皮。腺的概念 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为腺。腺的分类内分泌腺-内分泌腺的分泌物称激素导管部外分泌腺 单管状腺 浆液性腺分泌部(腺泡) 形态 复泡状腺 分泌物性质 黏液性腺复管泡状腺 混合性腺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在上皮细胞的游离面、侧面和基底面上有若干具

6、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特殊结构。(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微绒毛 形态:LM纵纹状(纹状缘、刷状缘) ;EM细胞膜细胞质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吸收分布:小肠、近曲小管等2.纤毛形态:LM微小指状突起;EM细胞膜细胞质- 4 -功能:定向摆动、排出异物分布:呼吸道上皮细胞微绒毛和纤毛的异同点:相同点:均为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指状突起。不同点:形 态 微绒毛细而短,纤毛长而粗运动形式 微绒毛不规则,纤毛有节律性摆动分 布 微绒毛主要分布消化系统,纤毛主要分布呼吸系统(二)上皮细胞的基底面1基膜 由上皮细胞基底面和深部结缔组织共同形成。由上皮细胞产生基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网板。功能:

7、支持,连接,半透膜作用。2质膜内褶 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叠形成的许多内褶。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三)上皮细胞的侧面1紧密连接 2中间连接 3桥粒 4缝隙连接 第二节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具有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功能。结构特点细胞数少,细胞间质多;间质中有基质纤维;形态多样;分类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一、 固有结缔组织 (一) 疏松结缔组织分布 广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以及细胞之间。功能 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组成 细胞、纤维、基质。1细胞

8、 疏松结缔组织具有多种细胞成分,因而其功能亦有多样性。成纤维细胞 形态:LM细胞扁平,多突起,界不清;胞质弱嗜碱 ;核大仁清色浅。成纤维细胞 纤维细胞(体小、色深)静止活跃- 5 -功能:合成纤维与基质巨噬细胞:纤维附近,来源于血中单核细胞 形态:LM形态多样,多为圆或卵圆,有突起;胞质嗜酸;核小,色深,偏位。功能:变形运动;吞噬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分泌功能。浆细胞:慢性炎症部位,来源于 B 淋巴细胞形态:LM圆、卵圆;胞浆嗜碱;核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辐状排列。功能:合成、贮存、分泌抗体肥大细胞:小血管、淋巴管附近,来源于骨髓形态:LM:圆、卵圆;核小、圆,位中央;胞质内含粗大颗粒功能:与过敏

9、反应有关颗粒内含:组胺、白三烯平滑肌收缩,微静脉、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ECF-A 可吸引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 ;肝素抗凝。 脂肪细胞形态:圆球形或多边形,胞浆空泡状;核扁圆少量胞浆新月形、偏一侧功能:合成、贮存脂肪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形态:似成纤维细胞,体小不易辩认 功能:可增殖、分化白细胞:来源于血中白细胞2纤维 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成分。胶原纤维 形态:新鲜呈白色、有光泽,又名白纤维LM粉红色,粗波纹状,分支互交成网特点: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纤维形态:新鲜呈黄色,又名黄纤维LMHE浅红色;特染紫色、棕褐色,细、直,分支交织,断端常卷曲特点:弹性大,与胶原纤维在功能上有互补

10、性网状纤维形态:LMHE不显色;PAS阳性;AgNO3黑色,细、短、分支交织成网特点:存在于网状组织(造血器官,淋巴组织,内分泌腺等)3基质 基质呈均质胶状并具有黏稠性,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和水,其中以透明质酸含量最多。基质中含有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一部分液体,称组织液,经毛细血管静脉端或毛细淋巴管回流人血循环。(二) 致密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是以大量密集的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纤维较粗大,排列紧密,它的排列方向与所承受的张力方向一致。真皮和器官被膜等处的胶纤维相互交织排列,而肌腱中的胶原纤维密集平行排列,成纤维细胞(又- 6 -称腱细胞)也平行排列于纤维束之间。体内许多部位的结缔组织并非

11、都是典型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致密结缔组织,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三)脂肪组织脂肪组织 是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脂肪组织被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小叶。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下、网膜、系膜和肾脂肪囊处,具有贮存脂肪、支持、保护和维持体温等作用。(四)网状组织网状组织 主要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四、血液血液是循环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液态组织:约占体重的 7,成人循环血量约 5 L。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占血容积的 55,它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外基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的种类及其正常值列表:红细胞(3555)X10 12 )中性粒细胞 50%70%粒细胞 嗜酸

12、粒细胞 0.5%3%血细胞 白细胞 嗜碱粒细胞 01%(410)X10 9) 淋巴细胞 2530%无粒细胞 血小板 单核细胞 38%(100300)X10 9 L)(一)血细胞1 细胞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中央薄,周围厚。直径约 75 m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和细胞器,胞质中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 Hb。正常成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男性为 120150 g,女性为110140 g。血红蛋白具有携带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红细胞寿命 120 天。2、白细胞白细胞为白色有核的球形细胞,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又将白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细胞的胞质内含特殊颗粒,称有粒白细胞,又因所含颗粒的着色性

13、质不同,将粒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另一类细胞的胞质内无特殊颗粒,称无粒白细胞,它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1) 中性粒细胞细胞直径 1012 m 。占白细胞总数的 5070。胞核着色深,染色质呈块状,胞核分杆状核和分叶核两种,分叶核通常为 25 叶,以 3 叶居多,叶间以染色质丝相连。中性粒细胞胞质内有许多细小呈淡紫红色颗粒;。- 7 -中性粒细胞:变形运动和呑噬、杀菌。(2) 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 053。细胞直径 10 一 15m 。胞核常分成两叶,胞质内充满粗大而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橘红色。它可作变形运动,对侵入体内的某些寄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所

14、以在患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嗜碱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 01。细胞直径 1012 m 。胞核分叶或呈 S 形及不规则形。细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染成紫蓝色。嗜碱性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细胞基质中含有白三烯。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白三稀参与过敏反应。(4)单核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 3一 8。它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直径1420 m 。单核细胞的细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扭曲不规则形。核常偏位,染色质纤细而疏松,着色浅。单核细胞胞质多,常染成灰蓝色。内有分散而细小的嗜天青颗粒,颗粒含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等,因而是溶酶体。

15、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明显的趋化性。骨髓生成的单核细胞进入血循环,停留 15 天后穿越血管壁进入组织而分化成各种类型的巨噬细胞。(5)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2030。体积大小不一,以小淋巴细胞为多数。小淋巴细胞核呈圆形,核一侧有小凹陷。核染色质呈块状,较致密,着色深,胞质少,在核周围仅形成很薄的一圈,嗜碱性,染成天蓝色。胞质内有嗜天青颗粒。淋巴细胞是体内功能与分类最为复杂的细胞群。根据发生过程、形态结构、细胞表面标志与功能等的不同,可分为三类: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 T 细胞,产生于胸腺;骨髓依赖淋巴细胞简称 B 细胞,产生于骨髓;大颗粒淋巴细胞包括 NK 细胞。淋巴细胞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3.血小板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的小片,直径 24m ,其表面有完整的胞膜,它的形态为双凸盘状,静止时表面光滑,活动时伸出突起。在涂片标本上,血小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