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42575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旅游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旅游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旅游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旅游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旅游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旅游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于旅游城市化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 苏建军 1,2(1.运城学院 河东文化研究中心,山西 运城 044000;2.运城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 044000)摘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以此为例,探讨了旅游城市化背景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及区域内中心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的趋势,认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是“多中心+网络化” 。从树立利益分配的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协调机构的旅游体制、进行统一规划的营销模式、构建合理旅游空间结构和区域旅游线路整合与创新等方面,提出本区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建设构

2、想。关键词:旅游城市化;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晋陕豫三角区1 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不论是旅游产品的销售,还是具体旅游活动的开展都发生,甚至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城市化倾向成为一种趋势。 1同时,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了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许多城市意识到单凭一地之力已难以达到这样的目的,纷纷改变发展战略,由原来的竞争转向合作。城市旅游竞争由原来的个体竞争,转化成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即区域之间的竞争。对处于同一区域的城市来说,如何由竞争转变为合作,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局面,变互相竞争态势为互补的“竞争性合作” ,形成整体合力,使各

3、城市凭借区域整体力量, “借力”腾飞,求得在更大空间上的发展,获得旅游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和最大化,已成为诸多城市旅游发展研究关注的重要焦点。 2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发展城市化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具有了相当不错的经济实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具有繁荣的城市经济,就近的客源市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区域内城市服务设施日臻完善,交通方便快捷,研究探讨其旅游发展一体化趋势和特征对我国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和示范效应。2 研究区概况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包括山西省运城市,陕西省渭南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该区交通便捷,航空、铁路尤其公路极为发达,处在全国热点旅游城市西安、郑州、洛阳、平遥等

4、辐射范围之内,为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内旅游资源丰度高,包括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内的众多自然风光,雄伟壮观,多名山大川。本区地处黄河流域,文化源远流长,都是黄河流域华夏文化的发祥地,属于黄土文化汇聚交融地带,黄河黄土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拥有闻名华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运城的南海峪岩洞遗址,禹王城遗址,舜帝陵,关帝庙,永乐官,普救寺,飞云楼等。 3三门峡市的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虢国上阳城与虢国墓地三大发掘入选中国 20 世纪 100 项考古大发现。距今约 80 万年前的“蓝田猿人” ,曾在渭南市域内繁衍生息。区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旅游业具有

5、广泛的合作基础和良好的合作前景。基金项目:山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河东文化研究中心项目(编号:HD0812)资助。 苏建军(1975-) ,男,陕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E-MAIL: . 电话:13096610477 2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态势3.1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以城市为依托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一个包括县级城市在内的多个城市连绵而成的城市群系统。作为现代旅游支撑点的城市是一个综合性载体,既是旅游需求中心,也是旅游供给中心。城市居民群体是现代旅游的客源主体。城市化使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市人口素质持续提高,为旅游发展

6、提供了充足、稳定的客源。2007 年三门峡市共接待入境游客 27386 人次,同比增长 15%;接待国内游客 534.59 万人次,同比增长 25%;国内旅游收入 8 亿元,同比增长 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36.75 亿元,同比增长 21%。 42007 年渭南市接待中外游客803.4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26.75 亿元。 52007 年,运城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45.2 万人次,同比增长 4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56 亿元,同比增长 55.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6.9 万人次,同比增长 39.1%,创汇 1416.8 万美元,同比增长40.9%。 6城市化的大步推进会开发出许

7、多新的旅游资源,营造出许多旅游新景观,包括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城市建设等现代成就与风貌,或者特型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特色街道、名人旧居、等等,从而不断催生旅游新项目、新产品。近年来,先后推出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如玉器厂工艺旅游、水利枢纽工业旅游、生态旅游、 “农家乐”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区内市民或外地游客所喜爱的观光游览点,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旅游目的地。3.2 区域旅游城市化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城市,是整个旅游活动的核心空间,是旅游过程的支撑中心。城市的食宿、娱乐、休闲、通讯、购物等设施比较发达,为旅游活动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受闲暇时间、经济支付能力、交通等因素影响

8、,多数城市居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仍将目标锁定在城市或城市近郊,城市居民出游率的 37%,分布在距城市15 km 范围内,24%的市场,分布在距城市 1550km 内。 7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促进了旅游城市化的形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内,许多旅游景区基本上被城市化区域叠覆,即使是距离城市较远的景区,也因受城市辐射影响而出现城市化倾向。区域内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构筑起的交通网络,十分利于旅游者在空间上的集聚和扩散,扩大了城市旅游影响范围,为本区旅游一体化提供了发展平台。3.3 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是现代城市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旅游区域化已成为现代城市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

9、虽然城市之间的旅游竞争不可避免,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任何单个城市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都显得势单力薄,必须寻求城市之间的合作和城市与区域的合作,重视城市互动发展。以区域为“棋盘” ,从区域旅游合作角度重新审视各城市的旅游定位,通过区域内资源整合,旅游产品一体化开发,联合促销,共同打造区域旅游总体形象,不仅可极大地拓宽旅游资源市场空间,而且也可降低成本,树立旅游品牌和提升旅游区域整体竞争力,促使城市旅游竞争从无序向理性发展。区域旅游协作体现了旅游需求规律的要求和发展新趋势 8。黄河金三角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开展区域旅游协作,符合时代的发展。3.4 城市旅游逐渐形成多中心与网络化

10、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区域内各城市地域的范围也逐步扩大,这与各城市城郊景区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区域内的著名景区如华山、五老峰、三门峡大坝、及有“北国小三峡”之称黄河龙门旅游景区等,都集中于区域内 300km 的范围内,通过这些景区的开发建设,已使拥有这几个景区的乡镇与城市中心连接起来,实3际已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时,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也使原来区域内的各个部分,通过物流、资金流、人员流等有机的连接起来,使区域内各城市间及内部结构更为严密,城市现代化范围日益扩大,已初步形成了由多城市区连绵而成的,以运城、三门峡、渭南为核心的,多中心城市密集地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国内区

11、域性合作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必然会形成区域内城市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态势。4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良性互动构想4.1 加强政府的合理引导,强化区域旅游协作的领导和管理不管是城市化还是旅游发展,都是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加快城市化和旅游发展需要政府合理引导。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决策、科学规划。虽然在 2004 年 4 月 20 日,来自河南省三门峡市旅游局、陕西省渭南市旅游局和山西省运城市旅游局的代表,在三门峡市共同签署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合作协议书” 。但区域内非制度化的合作协调机制的功能还很脆弱,缺

12、乏更进一步深层次的联系和沟通,还处于松散型交流。因此,从区域整体性出发,要构建适合旅游发展的高效、有序、良好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如建立政府、旅游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旅游企业之间 3 个层次的联席会议制度, 9成立具有权威性的常设机构,打破条块分割,打造一个为区域旅游一体化服务的高效机构,负责本区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的协调,加强区域旅游互补功能。4.2 摸清家底,统一规划营销模式对本区所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彻底的清查与整理,确立开发层次、类别、数量及保护状况。对区域现有资源和产品依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和评估,形成各自不同地域特色。增加政府投

13、入,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做好“华夏古文明,无限魅力黄河游”的整体形象宣传,提高本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其次,旅游企业则要跟随政府做好产品线路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促销,让更多的人了解区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彩的旅游产品。要选择有潜力的目标市场,突出本区的旅游特,如本区联合开发的黄河黄土民俗风情游、华夏文明根组游及观光宗教游等,突出旅游的“惊、险、奇” 。 104.3 树立新的旅游发展理念,构建合理有效的收益分配模式,共享旅游资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互动,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目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的“合作共赢”意识不强,多站在城市自身利益角度来考虑,相互之间以及与区外其他城市协调有限,

14、呼应较少。旅游业的开放性要求彻底破除自我本位的意识,树立“大旅游,大发展,大区域”观念,确立“合作共赢”思维,在合作互动中寻找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建设一种平等互利、和谐发展的城市结构关系。对本区旅游资源整合,确立合作方式和阶段,签订合作协议,确立合作项目,明确各自义务和利益的对等,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发挥区位优势、比较优势、整体优势、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优势。根据各地旅游资源及产品的贡献率、等级、规模、旅游投资比及国内外效应等为指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确定合理的旅游收益分配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共同致力于把区域旅游利润蛋糕做大、做强。4.4 规划和建立以渭南-运城-三门峡为核心的网络式旅游空间结构

15、本区三市不但旅游资源丰富,产品众多,而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通过建立以三市为核心的网络式旅游空间结构,积极培育发展城市郊区和城乡结4合处旅游,使其成为区域新的旅游增长极,当前,乡村旅游在城市郊区极为活跃,如“农家乐”休闲旅游是我国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初级阶段的主流。 11本区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使其成为城郊旅游地和环城游憩带的一个亮点,形成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使得本区旅游经济发展最大化。本区要充分考虑游客旅游过程的心理特征,做好旅游交通系统规划,以建立理想的空间布局关系,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快速发展。 4.5 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在国际

16、国内市场的知名度打破区域内行政区划界限限制,共享资源,互动客源,联合开发旅游市场与旅游产品,实现资源、产品与市场良性互动,是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的要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在旅游开发中,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各城市的旅游优势,扬长避短,引导个性与差异性竞争,联合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或进行“企业(景区)联盟” ,将相对分散但又具有互补性的景点联系起来,对旅游路线进行整体设计,形成以观光游、民俗游及宗教游为基础、专项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开拓和创新一批新的拳头型的旅游景观和旅游项目,一方面,能将不同轴线上的黄河文化和根祖文化加以开发,转化为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进行不同的旅游产品组合,如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相结合的旅游套餐、生态旅游与工业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套餐及全家体验黄河民俗风情的农居旅游等新产品。通过产品多样化发展,提高本区旅游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参考文献:1朱宏,贾莲莲.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J.经济地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