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42465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 -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西平县二郎张尧小学 刘方方- - 2 -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西平县二郎于海小学 刘方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只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教学实践及学习谈谈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一、当前农村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反思目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清楚的意识到:尽管教师们在教学中主观上很努力,但由于课堂教学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背课” ,将上课当成“演课” ,将学生当成“容器” 。整节课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以及频繁的考试,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造成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学法效果欠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课堂上,大量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本反映在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假,大,

3、空” 。(二)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老师讲得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自己思考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就是带着学生走进教材,把语文教学法引入死胡同,只是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语文内容的真谛。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一)语文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改革不力,创新意识不强一部分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操练。(二)应试教育的阴影长期以来,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

4、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 - 3 - -么教,怎么练。(三)考查与评估的影响毋庸讳言,教师评优,晋级等与学生的考试分数挂钩,老师们不得不急功近利,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考试时丢分。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弊端,只有改革,寻求出路。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创境自情引动自究启思自悟导训自调。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我领悟新知;通过

5、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动”起来。三、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1应创设自学气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先教给自学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什么) 、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 ,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 、三写(即在文中圈圈划划,

6、记下疑难) 、四用(即使用工具书,查一查不理解的字词,迁移旧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2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爱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3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想学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氛围,通过学生说,学生听,学生做,师

7、生评,让学生自己获得答案,使学生走向成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想学。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 4 -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欣喜。优化教学过程的最根本所在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与实验,做到七个让:课文让学生自学

8、,字词让学生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比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当然有的问题提得有价值,有的很离奇,甚至可笑,但学生敢于提出,说明学生是积极参与思维的,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质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探索,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宽松氛围。也就是要做明确“一个中心” (即以学生为中心) ,实现“两大转变” (即课堂教学要变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变重视现成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