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褐煤干燥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2371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褐煤干燥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2 褐煤干燥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2 褐煤干燥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2 褐煤干燥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2 褐煤干燥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褐煤干燥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褐煤干燥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届全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文集1褐煤干燥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李胜 11,蒋斌 1,史勇春 1,董文学 2,徐坚 2,张弘 2,杨军 3,陈福祥 3 1、 山 东 天 力 干 燥 设 备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山 东 省 科 学 院 工 业 节 能 中 心 , 山 东 济 南 250103;2、 中 电 投 上 海 电 力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上 海 200010;3、 华 能 九 台 电 厂 , 吉 林 长 春 130501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褐煤预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 针对传统热 力干燥在褐煤电厂应用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投资和低安全性的 实际问题,开展了褐煤过

2、热蒸汽干燥的机理 实验研究和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过热蒸汽的干燥效果优于常规热空气的干燥效果;中试试验系统能稳定、连续地对褐煤进行干燥,且干燥产品符合褐煤干燥 实际工业应用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由山东省科学院开发的过热蒸汽预干燥低质煤提质(SCU)洁净煤技术,对其在节能、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先进性作了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耗低、安全且节能效果好。开发褐煤过热蒸汽干燥成套工艺,能促进能源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关键词:褐煤;过热蒸汽干燥;洁净煤技术;安全;节能1、中国的褐煤应用及干燥提质技术现状褐煤是一种高挥发分、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14MJ/kg 左右) 、低灰熔点、污

3、染重且利用率相对较低的资源。目前,我国烟煤、无烟煤等优质煤资源已被充分利用,拓展空间有限,而对褐煤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刚刚开始。我国褐煤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己探明的储量达 1303 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 13%,开采成本低,其中内蒙古占全国褐煤总储量的 77%。我国的褐煤普遍存在湿度大(30%50%)而导致的燃点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缺点,直接燃烧未提质的褐煤原煤,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普通烟煤高 15%左右) ,增加电厂和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的成本;同时,较高的含水量导致褐煤运输费用增加,限制了内蒙地区丰富的褐煤资源外运至南方沿海城市利用的空间。 提质工艺是指通过合理的干燥

4、过程,降低褐煤的含水量,提高褐煤能量密度的技术。目前,国内褐煤干燥的工业应用还没有大规模展开。国内准工业规模褐煤预脱水装置分为:燃煤烟气直接接触:链板式,移动床式,转筒干燥和蒸汽间接干燥: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 (过热)蒸汽回转圆筒两种。1李胜(1971-) ,男,山东济南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归国博士,应用研究员,主要从事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第二届全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文集2 国内褐煤电厂多采用高温烟气通过磨煤机达到干燥煤粉的目的。但高温烟气与煤粉直接接触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炉膛温度和锅炉效率降低,而且褐煤水分过高导致调节复杂,动力消耗和维护费用高。国内褐煤煤矿企业进行预干燥的提质工

5、艺大都采用燃煤烟气直接接触的转筒式干燥气流干燥机和链板式干燥机等,单机处理量小、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污染大,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 国外在褐煤预干燥领域,最成熟、先进的提质工艺是过热蒸汽流化床技术,德国RWE 公司采用先进的过热蒸汽工艺,已经在德国建成 3 套装置,最大脱水能力达到110T/h。德国 ZEMAG 公司的间接接触回转干燥机也有较多应用实例,但是相比 RWE技术,存在单机生产能力小,尾气排放量大,余热无法回收,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国外在褐煤提质领域还有部分待开发技术:美国 Encoal, Coaltek, K-fuel,澳大利亚 Coldry,神户钢铁,分别利用电厂冷凝水余热、

6、微波、高压蒸汽蒸煮、溶剂油萃取等方式进行提质,但是由于装置投资巨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由山东省科学院工业节能中心和山东天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床层内加热流化床过热蒸汽褐煤预干燥洁净煤成套工艺技术和装置,是我国洁净煤技术的新突破,通过利用过热水蒸气作为干燥介质的工艺创新,结合尾气余热回收技术,相比其他提质工艺,具有环保、安全、节能 80%以上、节水的突出优点,干燥强度高于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德国 RWE 公司技术。将这一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清洁煤技术项目应用于国内褐煤电厂、煤矿和煤化工项目,通过通过对褐煤预处理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可明显减少 5%左右的燃

7、料消耗和 15%左右的 CO2 排放,降低配套系统的损耗,提高电厂、煤化工系统的总体效率,而且可以获得 CDM 资金支持。以占褐煤产量约 90%的动力煤做测算,通过燃烧前脱水提质,每年可以减少 CO2 排放约1500 万吨,争取 CDM 支持近 80000 万元,节约标煤 4000 万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二、褐煤过热蒸汽干燥技术研究对于褐煤利用的洁净煤技术开发始于1999年,经过理论分析、小试和中试研究,2004年山东省科学院下属技术研发单位开发出过热蒸汽流化床干燥工艺,并成功应用于纯碱行业,目前有四套工业示范装置;同年为河南某电厂成功提供高挥发份煤粉干燥系统,采用氮气闭路保护蒸汽回

8、转干燥工艺,该工艺为国内首创,一直稳定运行至今;2006年为中国矿业大学提供气流加内加热流化床干燥系统,用于褐煤干燥,该工艺被国内某集团借鉴参考并进行开发应用。经过近10年不断地研究开发,2008年公司 第二届全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文集3成功推出过热蒸汽洁净煤技术,并于2009年完成工业验证实验。按照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战略方针,结合国内大型电厂和煤化工项目对大规模褐煤提质工艺的要求,山东省科学院下属研发单位技术在褐煤干燥提质处理工艺上推出了以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Super-heated steam Fluid bed low-rank Coal Upgrading简称“

9、SFCU”) 为主的洁净煤新技术。过热蒸汽干燥技术简介:如流程图所示,过热蒸汽干燥技术是利用褐煤内水分蒸发所形成的过热蒸汽为与褐煤接触的流化工质,通过再热器或流化床内置换热器间接提供干燥所需要的能量。系统闭路循环,全部为惰性无氧气氛。干燥所产生的褐煤内水分蒸发所形成的过热蒸汽被排出系统后,可以回收全部干燥所共给的热量,蒸汽消耗只有常规间接蒸汽回转干燥机的20%, 热效率大大提高。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技术作为目前的成熟技术,处理量大、生产工艺成熟、操作安全、稳定可靠、工艺简单、生产所带来“三废”污染少。完全满足单台年产300万吨提质型煤、670MW发电机组、年处理量600万吨的60万吨甲醇以

10、及300MW IGCC项目褐煤干燥处理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要求。以目前消耗量占褐煤开采量约 50%的褐煤电厂为例:目前我国褐煤发电总装机量为 l3GW(仅统计 200MW 以上机组),2010 年将扩容 l5GW,达到 28GW,褐煤发电装机量迅猛发展。以 28GW 的装机量计,应用山东科学院的褐煤预干燥洁净煤工艺后,发电煤耗降低 10-l2g/KW.h,上网电价降低 815 元/Mw.h. 新建褐煤电厂设计规范将会被彻底颠覆,平均每台新建 670MW 的发电机组的投资降低 6 亿元,而且将实现 CO2 减排近 600 万吨/年. 争取 CDM 支持近37000 万元/ 年。节煤 1848 万吨

11、,节约静态电厂建设投资 134.3 亿元。针对中小规模的煤炭企业和以褐煤为原料的煤化工行业推出了以过热蒸汽为核心工艺的过热蒸汽强化循环分级粉碎提质技术(Super-heated steam Pneumatic low-rank 第二届全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文集4 Coal Upgrading简称“SPCU” )和过热蒸汽回转圆筒提质技术( Super-heated steam Drum low-rank Coal Upgrading简称“SDCU” ) 。 过热蒸汽强化循环分级粉碎提质技术为高温快速干燥的脉冲气流干燥方式,可实现褐煤的快速脱水、粉化,干燥效率高,可抑制褐煤低温热解

12、。适用于年产100万吨的型煤项目。过热蒸汽回转圆筒提质技术为低温蒸汽回转干燥方式,对原料的含水量(35-50%)和粒度(0.5-35mm) 适应性广,通过采用氮气保护工艺,可实现安全的深度脱水(成品褐煤含水量低于2%) ,适用于年处理量50万吨的煤化工项目和150MW的发电机组褐煤预干燥工程。三、先进的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褐煤干燥技术1、系统概况褐煤过热蒸汽高床层内加热流化床干煤系统以饱和蒸汽作为热源,用来干燥平均粒径小于3mm的褐煤. 针对用户为燃烧褐煤的电厂和具有蒸汽热源条件的煤矿。热源饱和蒸汽由电厂汽轮机的抽气系统得到。饱和蒸汽送入干燥床中特殊设计的内加热管,实现与高水分褐煤的热交换后,

13、形成冷凝水,由疏水阀排出干燥系统,引回锅炉系统。高水分褐煤经过进料阀及褐煤进料机送入干燥床. 在过热蒸汽环境下,在流态化状态与内置的多层换热管实现与管内饱和蒸汽的传热过程. 达到脱除水分的目的后,由干燥床下部排料阀排出干燥系统,进入电厂磨煤系统,也可以接挤压成型工艺,加工型煤外运。由褐煤中脱出的水分形成过热蒸汽,排出干燥机后,进入二级除尘系统除尘合格后,通过循环风机将一部分过热蒸汽送回干燥床参与干燥循环,其余过热蒸汽引出干燥系统,进入电厂余热回收系统再利用。2、工艺流程 第二届全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文集53、技术特点1、安全:过热蒸汽系统内部为无氧环境,而且属于低温干燥,无热解过

14、程,干燥过程安全可靠。无着火和爆炸危险,特别对于易燃易爆物料,优势明显。2、节能:系统能耗明显降低,和其它干燥技术相比,可通过回收循环系统中抽出的蒸汽热量,节能50-70%。通过蒸汽余热全部重新利用,综合耗能仅为1t水/0.3t蒸汽。第二届全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文集6 3、环保:和热风干燥相比,干燥过程中不产生的有害易燃气体,灰尘通过回收冷凝的方式去除,无污染尾气排放。4、干燥速度高:相比自然空气,具有较高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优势明显。5、节水:蒸发出的水分全部回收利用,大大节约水资源。6、减排:单位褐煤的发热量增加到原煤的1.4倍,燃料消耗减少3-5%. 燃烧效率

15、提高1.2-2%,发电效率提高1.2%,二氧化碳减少0.03-0.08吨/Mw.h ,即减少5-15%,可获得CDM支持。7、经济: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高床层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洁净煤技术已获专利授权,此工艺产能比RWE技术高2-3倍,投资节省60%。而且,可以降低磨煤系统的消耗和磨损,能极好得实现与现有电厂锅炉系统的无缝连接。8、过热蒸汽干燥出来的褐煤有利于后期的挤压成型:系统干燥之后的褐煤温度高于100、粒度小、煤粉在加入对辊挤压的过程中继续释放水蒸汽,使得煤粉进入挤压机时,被90-100%的水蒸汽包围。水蒸汽阻止了周围空气对煤的氧化。挤压时,煤中水蒸汽在高压下冷凝液化,使气压减小,减少了

16、型煤中气孔的形成,也防止了煤粉挤压时发生的爆炸,型煤产品强度高。4、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关键设备介绍:内加热流化床干燥装置: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机是在常规流化床干燥机和间接加热式干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干燥技术,它将管式或板式换热器沉浸在流态化干燥物料中,内置换热器中通有热 (冷 )介质,物料脱水(冷却) ,需要的热量主要由内置换热器提供,从而以较小的风量满足物料流化的要求。流化介质主要携带水分、维持床层颗粒正常流态化的作用。其干燥(冷却 )过程主要是内置换热器与两相流的传热及两相流之间的传热和传质过程。 第二届全国褐煤干燥、提质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文集7内加热流化床技术是天力公司拳头产品. 在这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