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通感 表现》(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4185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通感 表现》(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通感 表现》(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通感 表现》(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通感 表现》(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通感 表现 (第二课时)七、思维碰撞训练之中用通感指导语:了解了通感的手法的内涵和作用,下面我们学习运用通感,请同学们根据示例和要求,发挥想象,调动感官,借助修辞,进行通感拟写训练,看哪个同学写的好。(一)训练一:仿照示例,运用通感,完成下面的仿写。示例:读老师的眼神,如一缕花香,让你心旷神怡;读母亲的眼神,如一碗热汤,让你温暖; 读朋友的眼神,如爽滑的溪水,让你感到欣慰。仿写:读老师的眼神,如 ;读母亲的眼神,如 ;读朋友的眼神,如 。(在班级中选取较好的五例利用实物展台投影,教师点评一例,学生点评三篇,最后一例由作者自评。 )学生 1:读老师的眼神,像一股电流从身体流过;

2、读朋友的眼神,如燃烧的蜡烛发出光明,温暖人心; 读母亲的眼神,如盖在身上的棉被,给我丝丝温暖。学生 2:读老师的眼神,如碰上了一块坚冰;读母亲的眼神,如浸润着一缕阳光;读朋友的眼神,如走入快乐的童趣园。学生 3:读老师的眼神,如娇嫩的花;读母亲的眼神,如一首沧桑的歌;读朋友的眼神,如甜美的苹果。学生 4:读老师的眼神,如母亲的手 抚着孩子的脸;读朋友的眼神,如吹来一股浓郁的花香;读母亲的眼神,如春水的泠泠流动。学生 5: 读老师的眼神,如桃花刚谢,悲伤又有哀怨;读朋友的眼神,如天空之纯洁,天真又有一点浪漫;读母亲的眼神,如 柔水之情,温温又有一点亲切。(二)训练二:尝试以“落叶”为对象,运用通

3、感手法进行拟写练习。示例:微风托着秋叶儿在空中荡来荡去,那优雅的舞姿伴着幸福的涟漪,在林间荡漾。雨来了,秋叶儿飘下,仿佛舞殿的冷袖,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冷香;又似一声叹息,绵绵悠长。(学生完成片断后,四人为一小 组,互读互评,小组内推荐最好的一句或一段,准备参加班级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小组间活动。 )学生 1:秋风乍起,只剩下落叶飘下时的惆怅和着些许淡蓝色的忧伤洒满一地。学生 2:秋叶儿的衣襟在秋风中翻飞,如一串串律动的音符在田地间涤荡。学生 3:那片叶子,那片最后的叶子,终于告别了最后的一丝呼吸,飘飘而下,像一滴泪坠落在我冰凉的心上。学生 4:那一纸落叶,蝴蝶般翩 跹起舞,如袅娜 的 歌声,悠远

4、辽远,这 是它生命的最后一次演出。舞步停了,歌声断了,它甜蜜地亲吻着大地这片生它养它的大地。学生 5:它的叶子已经枯黄,风不知从何处袭来,树叶簌簌飘下,仿佛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吟着苍凉的悲歌,散落一地的艳丽和灿然。(三)训练三:尝试以“钟声”为对象,运用通感手法进行拟写练习。示例:大地沉浸在厚重得拔不开的黑色中,周围一片死一样的寂静,忽然,钟声响起,由远而近,如同黑夜中一道灿烂的阳光,顿时驱散了人们心中的迷茫与恐惧。一切变得释然。(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如完成情况不好,教师进行反复指导,开启学生的思维)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远处的钟声,散发着一股陈木所特有的气味,遥远,绵长。学生 2:清

5、幽的钟声传来,如月光般洒满大地。学生 3:古寺的钟声,从天的尽头缓缓传来,在耳际如睡莲般悠悠荡开,有如在天 池中洗涤过一样,觉得心也透亮。学生 4:一声钟声回荡在杳无人烟的深山中,如同一枝傲梅燃烧在雪地里 。学生 5:教堂里的钟声,白鸽般飞向天际。八拓展延伸写作之中践通感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开放五官,以叶落归根 早晨的树林 暴风骤雨秋之声 森林狂想曲为题(选一或自拟) ,写一篇以听觉(或嗅觉、触觉)形象为主的作文。要求:1、注意通感、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字数不少于 600 字。教学反思:本节综合实践课我尝试探索读写结合的课型,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的活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引通感” “知通感” “现通感” “觅通感” “品通感” “用通感”“践通感”等活动,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读写说的互动。不足之处在于对具体的写作实践,缺少过程性指导,比如如何借助联想和想象突破知觉局限,如何调 动各种感官对描写对象进行感悟等,未能给学生以更多的示范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