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全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1442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栽培技术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豆栽培技术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豆栽培技术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豆栽培技术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豆栽培技术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豆栽培技术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栽培技术全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旱地“麦/玉/豆”间套作夏大豆栽培技术(一)技术优点1.不争地、不争肥、不争时,利于作物共生。2.比较效益明显。经济效益高:较“麦/玉/薯”模式亩节本增效达 192.5 元;生态效益好:生物固氮培肥地力、免耕秸秆覆盖保持水土、微区轮作避免连作障碍;社会效益显著:实现部分地区大豆自给自足、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大豆加工业与养殖业发展。3.利于抵御季节性干旱危害,实现抗旱增收。(二)推广应用情况2007 年旱地新三熟“麦/玉/豆”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被列为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四川省八大节水农业新技术和科技入户、三百工程主推技术,种植面积达 261.3 万亩,平均亩产 138.2

2、 公斤,高产示范田亩产达 180 公斤,每亩新增效益192.5 元,累计产生效益 5.03 亿元。该技术自 2003 年开始示范推广以来,五年在全省 15 个市州累计推广 396.3 万亩,获社会经济效益 7.45 亿元。(三)技术要点1.规范开厢、微区轮作;2.免耕直播、秸秆覆盖;3.选用良种、合理搭配;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5.科学施肥、控旺防倒;6.防治病虫、适时收获。(四)操作程序与标准1.规范作畦:采用带状作畦(也称“开厢” ) ,宽 2 米, 1 米(或1.17 米)种 5 行(或 6 行)小麦(或起垄播马铃薯) ,1 米(或0.83 米)种 2 行玉米,待小麦(或马铃薯)收获后

3、接着种 23 行大豆。第二年玉米和大豆实行换茬微区轮作。1m种小麦,收后种大豆;第二年种玉米。1m预留行种玉米,收后种小麦;第二年种大豆。图 1 “麦/玉/豆”模式开厢、轮作示意图2.选用良种:选用主茎发达、秆强不倒、粒大的中晚熟或晚熟的耐荫性品种,如四川可选贡选一号、南豆 12 等审定品种,或九月黄、威远小冬豆、冬大豆等地方品种。3.适时播期:6 月 1 日至 6 月 10 日,根据气象预报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抢墒播种。播 种 前 筛 选 籽 粒 饱 满 的 大 粒 种 子 , 用 50多菌灵 5g/公斤. 种子兑少量水搅拌溶解并均匀拌种,晾干后播种;图 2 “麦 /玉 /豆 ”套 作 模 式

4、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份 )4.合理密植:播种密度为 60009000 株/亩,每带种 3 行,行玉米小麦 大豆 小麦距为 3340 厘米(11.2 尺) ,窝距为 33 厘米(1 尺)左右,窝留 3 株,边行与中行错窝栽培,播种时将麦茬用锄头向行间勾倒,推平,再直接撒播或撬窝点播大豆于麦秸行内,或直接于麦茬行间撬窝点播,种肥分离。田改旱地播夏大豆时密度宜高些。5.科学施肥:底肥亩施尿素 34 公斤,过磷酸钙 3540 公斤、硫酸钾 34 公斤,播种时穴施于远离种子一端; 追肥于花荚期视田间长势,雨后亩撒尿素 45 公斤。6.化学控旺:大豆开花期对生长较

5、旺田块(枝叶肥大、封行)用浓度为 180250 毫 克 /公 斤 多效唑,或 2040 毫 克 /公 斤 烯效唑溶液,兑水 4050 公斤喷雾控旺。7.杂草与病虫防治:播种前每亩用 11.5 公斤的草甘膦除草剂药液兑水 50 公斤或 50乙草胺 ECl00150 毫升兑水 30 公斤在田间均匀喷雾去除杂草。田间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病毒病、根腐病、豆荚螟、灰班病、枯萎病等病虫害。幼苗期,每亩选用 50甲基托布津 WP 或 65代森锌 WPl00 克兑水 50 公斤茎叶喷雾防治立枯病、根腐病,盛花期用 50甲基托布津 WP l00 克兑水 50公斤茎叶喷雾防治霜霉病和炭疽病。苗期用 50%抗蚜威

6、可湿性粉剂1530 克 /亩或 2.5%来福灵乳油 1520 毫升 /亩兑水稀释喷雾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等虫害,并及时预防病毒病,盛花至结荚鼓粒期注意对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红蜘蛛、蝽蟓等虫害的防治。8 适时收获:大豆收获期以黄熟到完熟期为宜,收获适期为荚皮干硬。注意玉米成熟时及早收获或去除顶端枝叶,为大豆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资源。(五)注意事项1 大豆品种选用时,尽量选用耐荫力强、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具体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从已有地方品种中筛选,切忌选用生育期较短仅适宜净作的春性品种。2 大豆播期确定上应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分区进行,即在分析各地降雨规律的基础上,在 6 月上旬左右,使大豆播

7、种期尽量分布在各地降雨时段内。3 大豆密度确定上,应根据田间土壤肥力情况分块进行,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的沟漕地密度宜小些,对于土壤肥力较低的高台位地密度宜高些。4 大豆追肥与控旺应势田间苗情而定,长势差的按技术标准进行氮肥追施;长势旺的不宜追施氮肥,并按标准进行化学控旺。二、秋大豆净作高产栽培技术 秋大豆主要针对四川等省多熟制地区,在春马铃薯、春大豆、蔬菜等作物收获后,或水田改旱作的情况下播种大豆。由于秋大豆生育期短,见效快,不仅有效利用了种植地区小春作物播种前的空闲时空资源,使农民增产增收,而且种植方便,易于老百姓接受。(一)品种选择。选用生育期较短、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如浙春 3 号、南豆

8、5 号、贡豆 15、川豆 9 号等品种。(二)适时早播。视各地作物收获而定,适时早播。大豆为典型的短日植物,播种太晚,光照太短,大豆营养生长时间短,生长量明显不足,不利高产。如马铃薯、春大豆应在收获后及时播种,最迟不超过 8 月中旬。(三)重施基肥。秋植大豆生育期较同品种春播生育期短 20天左右,施肥以速效肥基施为主,一般每亩施复合肥 25-30 公斤,开花后追施 5 公斤尿素,花荚期再喷施 1 2 次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尿素或硼、锌等微肥。(四)合理密植。秋植大豆密度一般较同一品种春播高 1 万株左右。采用 1.5 米作畦,每畦种 3 行,行距 40 厘米,窝距 14 厘米左右,窝留 3

9、苗,每亩基本苗 2.5-3 万株左右。实行挖窝点播,播种量一般每亩 8 公斤,每穴播 4-5 粒。 (五)杂草与病虫防治。播种前每亩用 1 1.5 公斤的草甘膦除草剂药液兑水 50 公斤或 50乙草胺 ECl00150 毫升兑水 30 公斤在田间均匀喷雾去除杂草。田间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病毒病、根腐病、豆荚螟、灰班病、枯萎病等病虫害。幼苗期,每亩选用50甲基托布津 WP 或 65代森锌 WP l00 克兑水 50 公斤茎叶喷雾防治立枯病、根腐病,盛花期用 50甲基托布津 WP l00 克兑水50 公斤茎叶喷雾防治霜霉病和炭疽病。苗期用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530 克/亩或 2.5%来福

10、灵乳油 1520 毫升/亩兑水稀释喷雾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等虫害,并及时预防病毒病,盛花至结荚鼓粒期注意对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红蜘蛛、蝽蟓等虫害的防治。 (六)化学调控。高肥地可采用 180250 毫 克 /公 斤 多效唑,或 2040 毫 克 /公 斤 烯效唑溶液,兑水 4050 公斤喷雾控旺,旺长以枝叶肥大、封行为标准;低肥力地块可在盛花、鼓粒期叶面喷洒少量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硼、锌等微肥及其他营养剂,以防后期脱肥早衰。(七)及时排灌。大豆花荚期和鼓粒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季遇涝要及时排水,尤其是田改旱地块应注意排涝。 (八)适时收获。大豆收获期以黄熟到完熟期为宜,收获适期为荚皮

11、干硬。三、夏播菜用大豆栽培技术 菜用大豆俗称毛豆,是近年来四川城郊地区发展起来的以鲜食为主的大豆种植形式,该大豆由于经济效益高,深受城郊地区老百姓喜爱。菜用大豆的种植不仅给豆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大豆自身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利于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针对此次地震受灾地区,普遍存在食物缺乏,尤其是蔬菜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的现状,通过菜用大豆的种植,不仅可以缓解受灾地区的蔬菜问题,而且有利于灾农创收。(一)选择品种。选用荚大、粒大、采收期长、口感好的品种,如辽鲜一号、铁丰 29、台 75 及地方小冬豆品种。(二)适时播种。夏播菜用大豆播种不宜太早,一般应于 6 月中下旬播种。(三)合理密植。 一般

12、籽粒小的品种可适当密植,如地方品种小冬豆,籽粒较大的品种应稀植。采用 1.5 米作畦,每畦种 3 行,行距 40 厘米,窝距 20 厘米左右,窝留 3 苗,每亩基本苗 2 万株左右。实行挖窝点播,播种量一般每亩 6 公斤,每穴播 4-5 粒。出苗后及时查苗,及时补播。(四)科学施肥。菜用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因此,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著。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基肥施 25复合肥 35-40 公斤,开花期视田间长势用 10 公斤尿素作促花肥。(五)杂草化除。可用豆草净、乙草胺等除草剂于播后苗前喷于土表,或者在豆苗 3 叶期用盖草能喷雾除草。(六)

13、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蚜虫、潜叶蝇、红蜘蛛、斜纹夜蛾、豆荚螟、病毒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紫斑病等病虫的危害。病虫防治尽量在花荚期前,且农药选择上注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农药,以确用大豆保食的安全性和获取绿色食品。(七)加强田间管理。注意中耕除草,结荚前适当控水,花荚期遇旱应灌溉。(八)及时采收。在豆荚由下至上逐渐膨大成熟后,就可陆续采收,但不宜过早,否则豆粒瘪小,商品性差,产量低,反而降低了经济效益。选择豆荚饱满、仍为绿色的豆荚收获。改一次采收为多次采收,最后一次收完。采收后应放在阴凉处,以保持新鲜。四、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大豆花叶病毒病1. 症状:常见症状有轻花叶、皱缩,沿脉疱

14、斑、卷叶、黄斑花叶、叶脉坏死及顶枯等,轻者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大,严重者植株矮化。大豆花叶病一般可减产 10%30%,流行年可造成大面积减产40%50%。一般来说,开花期为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2.防病措施: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病毒病,每亩用2%菌克毒克水剂 110150 克,兑水 30 公斤喷雾,做到均匀喷雾,无漏喷,连续施药 2 次,每次间隔 710 天;或每亩用 20%毒 A可湿性粉剂 60 克,兑水 30 公斤喷雾,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3 次。(二)大豆霜霉病:1. 症状:带菌种子引起幼苗系统侵染,子叶不表现症状,第一对真叶从叶基部开始延叶脉出现大块退绿斑块,复叶也有

15、相同症状。以后全叶变黄而枯死。潮湿时叶背褪绿部分产生很厚的灰白色霉层,为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受病幼苗矮小瘦弱,叶皱缩常在封垄后死亡。2.防病措施:盛花期每亩用 85甲基托布津 WP 100 克兑水 50公斤喷雾。(三)大豆蚜虫:1. 症状:又叫腻虫。具有趋嫩的习性,成蚜或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嫩荚上刺吸汁液。大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形成鲜黄色的不规则斑点,继后黄斑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少。大发生年可减产 20%30%,甚至 50%以上。除此之外,大豆蚜虫还能传播花叶病毒病。2.防病措施:每亩用 10%吡虫啉(大功臣

16、、一遍净、扑虱蚜、虱蚜净等)可湿性粉剂 2030 克、3%莫比朗乳油 30 毫升,兑水30 公斤喷雾;或每亩用 2.5%绿色功夫乳油 40 毫升、20%辉丰快克乳油 2030 毫升,兑水 30 公斤均匀喷雾。(四)大豆红蜘蛛1. 症状:以成螨和幼螨群集在大豆叶背面吸食叶汁,受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以后吐丝结网,网间略具红色斑块,并有大量红蜘蛛潜伏。严重时叶片全部变红、卷缩、干枯脱落,导致大豆生长不良,影响产量,甚至干枯死亡。2.防病措施:加强虫情检查,控制点片发生阶段,发现有零星豆株叶片出黄白斑为害状时,立即喷药防治。可选用 20%哒嗪硫磷乳油、20%三氯杀螨醇乳油、30%杀特乳油、40%水胺硫磷等稀释成 1000 倍稀释液,每亩用药液 50 公斤。也可用 1.8%集琦虫螨克乳油 10 毫升,兑水 15003000 倍喷雾,或 58%风雷激或 24.5%多面手 1500 倍稀释液喷雾,或牵牛星( 哒螨灵 )每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