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数据的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41420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数学下【数据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二数学下【数据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二数学下【数据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二数学下【数据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二数学下【数据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下【数据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数学下【数据的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方向教育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及题型】1.平均数:(1)算术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有 n 个数据 ,则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nx, L21.xn21【学以致用】1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 40 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40 B42 C38 D22有 8 个数的平均数是 11,另外有 12 个数的平均数是 12,这 20 个数的平均数是()A11.6 B2.32 C23.2 D11.53某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演唱大赛,7 位评委给 1 号选手的评分如下:9.3 8.9 9.2 9.5 9.2 9.7 9.4按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将其余得分的平均数

2、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1 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分4 2012 年 5 月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所示:城市 武汉 成都 北京 上海 海南 南京 拉萨 深圳气温( ) 27 27 24 25 28 28 23 26请问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24 B25 C26 D275 为了了解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该小区 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月用水量(吨) 10 13 14 17 18户 数 2 2 3 2 12(1 )计算这 10 户家庭的平均月用水量;(2 )如果该小区有 500 户家庭,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小区居民每月共用水多少吨?(2)加权平均数: 若在一组数

3、字中, 的权为 , 的权为 , 的权为 ,那么x1w122xnwnnL21叫做 , , 的加权平均数。12n其中, 、 、 分别是 , , 的权.x12n使用:当所给数据 1x,2x,n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权)不同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数. 权的意义:权就是权重即数据的重要程度,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常见的权:1)数值、2)百分数、3)比值、4)频数等。【学以致用】1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 50 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小时) 5 6 7 8人数 10 15 20 5则这 50 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 )3A6.2

4、 小时 B6.4 小时 C6.5 小时 D7 小时2某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间,在所任教班级随机调查了 10 名学生,其统计数据如表:时间(单位:小时) 4 3 2 1 0人数 2 4 2 1 1则这 10 名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均时间是 小时3 某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种,其中笔试按 60%、面试按 40%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总成绩孔明笔试成绩 90 分,面试成绩 85 分,那么孔明的总成绩是 分4为鼓励市民珍惜每一滴水,某居委会表扬了 100 个节约用水模范户,8 月份节约用水的情况如下表:每户节水量(单位:吨) 1 1.2 1.5节水户数 5230 18那么,8

5、 月份这 100 户平均节约用水的吨数为(精确到 0.01t) ( )A1.5t B1.20t C1.05t D1t5某校为了招聘一名优秀教师,对入选的三名候选人进行教学技能与专业知识两种考核,现将甲、乙、丙三人的考核成绩统计如下:候选人 百分制教学技能考核成绩 专业知识考核成绩甲 85 924乙 91 85丙 80 90(1 )如果校方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同等重要,则候选人 将被录取(2 )如果校方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比专业知识水平重要,因此分别赋予它们 6 和 4 的权计算他们赋权后各自的平均成绩,并说明谁将被录取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学以致用】1已知数据:2,1,4,6,9,8,6,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4 B6 C5 D4 和 62在某次数学测验中,随机抽取了 10 份试卷,其成绩如下:72,77,79,81,81,81,83,83,85,89,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A81,82 B83,81 C81,81 D83,823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 30 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 2 天是

7、 2565辆,2 天是 285 辆,23 天是 899 辆,3 天是 447 辆那么这 30 天在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平均辆数为()A125 辆 B320 辆 C770 辆 D900 辆4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打靶 8 次,命中的环数如图所示,这组数据的众数是5一组数据 5,2, 3,x, 3,2,若每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 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2 和 3 B-2 和 0.5 C-2 和-1 D-2 和-1.57对于数据 3,3 ,2,3,6,3 ,10,3,6,3 ,2这组数据的众

8、数是 3;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8下表是某校八年级(1)班 20 名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成绩(分) 60 70 80 90 100人数(人) 1 5 x y 2(1 )若这 20 名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数为 82 分,求 x 和 y 的值;6(2 )在(1 )的条件下,设这 20 名学生本次测验成绩的众数为 a,中位数为 b,求 a,b 的值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

9、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不同点:1) 、代表不同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 “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2) 、特点不同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

10、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3) 、作用不同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

11、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 。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学以致用】1我市某中学举办了一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最后确定 9 名同学参加决赛,他们的决赛成绩各不相同,其中小辉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但能否进前 5 名,他还必须清楚这 9 名同学成绩的()A众数 B平均数 C中位数 D方差75.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的是数据的

12、变化范围。 1.一组数据-1.2.3.4 的极差是()A5 B4 C3 D22.若一组数据-1,0,2,4,x 的极差为 7,则 x 的值是()A-3 B6 C7 D6 或-33.已知数据 4,x ,-1 ,3 的极差为 6,那么 x 为()A5 B-2 C5 或-1 D5 或-26.方差:设有 n 个数据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nx, L21 221)()(xx,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2)(x)()( 221Sn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2221 x

13、xxnSnL【学以致用】1.一组数据 2,0,1 ,x,3 的平均数是 2,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2 B4 C1 D32方差为 2 的是( )A1 ,2 ,3,4,5 B0,1 ,2,3,5 C 2,2,2,2,2 D2,2,2 ,3,33.某村引进甲乙两种水稻良种,各选 6 块条件相同的实验田,同时播种并核定亩产,结果甲、乙两种水8稻的平均产量均为 550kg/亩,方差分别为 =141.7, =433.3,则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2S甲 2乙)A甲、乙均可 B甲 C乙 D无法确定4在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各射击 10 次,两人 10 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 9.1 环,方差分别是

14、S 甲 2=1.2,S 乙 2=1.6,则关于甲、乙两人在这次射击训练中成绩稳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比乙稳定 B乙比甲稳定 C甲和乙一样稳定 D甲、乙稳定性没法对比5.体育老师对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 8 次跳高测试,经计算这两名同学成绩的平均数相同,甲同学的方差是 =6.4,乙同学的方差是 =8.2,那么这两名同学跳高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2S甲 2S乙A甲 B乙 C甲乙一样 D无法确定6某射击队要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拔一名选手参赛,在选拔赛中,每人射击 10 次,然后从他们的成绩平均数(环)及方差两个因素进行分析,甲、乙、丙的成绩分析如表所示,丁的成绩如图所示甲 乙 丙平均数 7.9 7.9 8.0方差 3.29 0.49 1.8根据以上图表信息,参赛选手应选()9A甲 B乙 C丙 D丁7 要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出一名,代表班级参加射击比赛,如图是两人最近 10 次射击训练成绩的折线统计图(1 )已求得甲的平均成绩为 8 环,求乙的平均成绩;(2 )观察图形,直接写出甲,乙这 10 次射击成绩的方差 , 哪个大;2S甲 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