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式可视思维的焦点特征及运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1334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式可视思维的焦点特征及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聚焦式可视思维的焦点特征及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聚焦式可视思维的焦点特征及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聚焦式可视思维的焦点特征及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聚焦式可视思维的焦点特征及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聚焦式可视思维的焦点特征及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式可视思维的焦点特征及运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焦式可视思维的焦点特征及运用我们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讲明白了么?”“ 大家听懂了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与学的思维具有抽象性,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隐性的,有时是一闪而过的,有的是难以再现的。就算是形象的教学语言,也大多难以复制和再现的,因为教学语言主要是声音,而言语具有隐晦性模糊性和多义性,容易导致交流的障碍。更要紧的是学习的思维过程,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潜水的,其思维的向度广度深度,别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如何解决教学与学习中思维的潜水问题?如何让思维变为可复制可再现的物质?我们的方法是用思维导图技术,让其变得可视,可复制可矫正、可升

2、华、可评价。 一、生成思S 导图主题的前提是入境 生成文学文本思维导图主题的前提是学生入情入境,融入文本,成为文本的“当事人” ,或成为文本的角色,或成为文本的作者。 情感是人的精神内核,是文学灵魂。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所有的阅读,都不是冷眼旁观,都是从别人的文字里读到自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只有融入文学的情境之中,并成为文本的“ 当事人” ,才可能进行多元解读,多元感受。只有融入文本语境,才可能在悲欢离合的氛围中获得对“生命” 新的理解、体验、超越、升华。 一切阅读都应该是个性化的,唯有个性化才有真实的阅读,深度的阅读,而从自身的体验出发,是到

3、达个性化的不二途径。所以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融入文本。 只有学生成为了文本的“当事人” ,才能有生命的“困惑” ,生成“ 生命的问题 ”,进而将生成的问题进行思维可视化,才可能发现学生思维的方向性、连接点、系统性等是否存在问题,才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细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可视化语文的概念、特征及其功用 语文可视化的概念界定 可视化是借助思维软件将隐性的思维绘制成图,可视化语文是对语文的形象性、会意性、模糊性、神秘性等潜性思维的显性化,进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科学性、结构性、系统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力,实现学习效能的优化。 课堂思维导图主题的特征 课堂思维导图是课堂生成的,处于

4、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明确的知识点能力点的指向性,能聚集绝大多数同学的思维,能成为课堂的主题。对节奏、结构、坡度、难度等课堂关键要素,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可视化的主题必然具备以下特征: 生成性。思维导图的主题是在课堂阅读时,学生入境入情后遇到的各种困惑而提出的若干问题,在学生共同讨论后确定的一个问题。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虽然老师可以预设,却不可包办代替。 唯一性。因为文学作品本身就具多构性,所以学生在阅读时也必然会提问各种各样的个性化问题,甚至一个学生会提出好多问题。如果课堂要回答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必然是散乱的,也是不必要的。因而要引导学生聚焦于一个问题,在一个主题下进行结构化思维训

5、练。 形象性。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读者生成的问题,一定是生动形象、具体生动的。而不能太抽象,如教学方山子传时,聚焦式问题可以是“方山子是陈季常么”“标题能不能换成陈季常传”“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语义指向谁却不可是“方山子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 切口小。思维导图的主题一定要切口小,具体化,以便让学生思维有抓手。不可将大而无当的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主题。如祝福 ,可以是“顺来逆受的祥林嫂有没有反抗”,但不可以是“ 鲁迅写祝福是为了表现什么 ”。 最近发展性。思维导图的主题不宜太难,也不可太易;太难则难以形成争论,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茫然失措或思路混乱,太易则难以聚集绝大多数学生

6、的思维,大多数学生不需要讨论就可画出完善的思维导图。时控性。绘制思维导图要根据学生讨论时思维的向度、宽度、深度进行时间控制,给思维一个适宜的空间和时间。既不可为了表演而一闪而过,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尚未真正展开,就仓促结束讨论。比如李清照声声慢 “三杯两盏淡酒 ”的“为什么是淡酒”的讨论,不能放任学生在“假酒、兑水的酒、没钱买好酒等等” 假问题的争论中。 思维导图的教育功能 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聚焦性和系统性。 “关注主题,注重未来” 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拥有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的勇气。 变知识课堂为思维课堂,突出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独立思考

7、、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培养出啃老的宅男。 培养胸怀博大、高远视野的创新人才。因为主题的结构化思维、因为案例、因为关注未来、因为争论,就必然有利于学生正确面对不同的意见;利于学生面对自己的思考、研究的同时,思考别人的观点;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自己新的理解;利于学生学会民主和宽容;利于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之上形成决策能力。日久天长,学生心胸和视野就会变得博大,更容易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爱好和文化。培养了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和容忍度,滋润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坚韧性。 三、运用思维导图突破文学文本的难点 思维导图的类型 语文思维导图类型极多:有知识类,课文内容、知识点或考点、单元等,有文体类,文学文本类、实用文本类、议论文本类、写作知识类;有方法类,各种题型的解题通法,各种文本的阅读方法,写作的基本方法不论多少类型,都可归为三种:知识类思维导图,策略类思维导图,模型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 绘图的过程,就是思维结构化思考的过程。第一步,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第二步分支关键词的提取,第三步分层分支的标准确定。第四肯绘制导图。第五步,检验导图所体现的思维的科学性:一审最后的分支是否属于主题的真子集;二审每一层级的分支是否处于同一分类标准;三审每一分支的关键词与另一分支的关键词是否有共同的母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