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丛古国织蜀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0908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蚕丛古国织蜀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蚕丛古国织蜀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蚕丛古国织蜀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蚕丛古国织蜀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丛古国织蜀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蚕丛古国织蜀锦我国有四大名锦,即江苏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南京的云锦和四川的蜀锦。而蜀锦。因其历史最为悠久和独特的工艺,有“母天下锦 ”的美誉。蜀锦原材料为蚕丝。异常珍贵,其生产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因此在古代有“寸锦寸金” 的说法,当时是皇室与达官贵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 蜀,是四川的古称,因蜀地盛产桑而多有桑蚕,桑蚕吐丝作茧而盛产丝,故蜀地自古便有“蚕丛古国” 之名。所产丝织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世界各地。 蜀锦,又称蜀江锦,起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 余年的历史。远在西汉时期,蜀地蚕丝织锦即已蜚声中外。蜀汉丞相诸葛亮曾上书道:“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为此,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

2、织锦的官员,成都遂被称为“锦官城 ”,简称 “锦城”;而环绕成都的锦江,也因有众多民众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 东汉以来丝织物加金技术,首先用于蜀锦,但其基本图案和织造方法仍然是汉代的延续。南北朝时代,一些动物图案以安祥的静态为主,如方格兽纹锦。在方形彩色格子中,排列着卧狮、奶牛、大象等静态的动物,采用两组彩条经线来衬托主体图案,形成一种新颖的风格。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带波状主轴的植物纹样,以及缠枝连理、对称纹样等。 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图案大多是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翔凤等。蜀锦在当时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而且也是军费开支的来源。至唐代,蜀锦技术有很大发展,并远销到日本、波斯。

3、 北宋初年,成都设有转运司锦院。元明以来品种更多,应用更广。清代以后,蜀锦受江南织锦影响,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品种,其中尤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今日日本的正仓院和法隆寺,还保存着唐代到明清时代的蜀江锦,并列为正仓院宝物而珍藏。 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 一幅蜀锦的完成,要经过设计、定稿、点匠、挑花结木、装机、织造等数道复杂程序。从

4、图案的设计到锦缎的完成,短则四五个月,长则耗时一年。仅“织造” 一道工序,就涉及很多技能技艺,如打节、打竿儿、拉花、投梭、转下曲、接头等。如:投梭,就是把一个梭子从丝线中甩出来,是织造过程中看似很简单的一步,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把一个两斤重的梭子在经纬细腻的丝线里流畅地甩出来,仅这一项技能的练习就需要花费 3 年的时间。经过这样繁复的工艺全程手工织出的蜀锦,色彩明快、鲜艳,从不同角度欣赏,光线会折射出不同的色彩,惟妙惟肖,细看图案,具有特殊的浮雕镶嵌式的立体效果。 蜀锦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占祥铭文、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提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5、和艺术水平,其中,寓合纹、龙凤纹、团花纹、花鸟纹、卷草纹、几何纹、对禽对兽纹以及方方、晕裥、条锦群等传统纹样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蜀锦图案经历了 2000 多年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蜀锦图案一个贯穿始终的特征,就是广泛而巧妙地应用寓合纹样。蜀锦艺人善于巧妙选用动物、植物、器物、字纹、几何纹、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祥禽瑞兽作题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或象征意义的纹样图案,这就是寓合纹。 当代四川人民对蜀锦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整理,推陈出新,采用了现代技术织造,保持了蜀锦色块饱满,立体感强的特点。并较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的产量,缩短了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时间。复原了五台清代竹木提花蜀锦机,试制出明代典雅古朴的八达晕锦、蝶花纹锦和福禄寿喜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