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07220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一、知识 经济 对传统 会计 平衡公式的挑战在经历了约 300 年的 工业 经济之后,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又步入一种新的形态即知识经济 时代 。按照经济合作与 发展 组织于 1996 年提出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 科学 和技术 研究 开发日益成为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作为会计学 理论 基础之一的传统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首先,传统会计平衡公式体现财

2、务资产中心观。财务资产包括货币资产、实物资产与衍生资产;其中衍生资产是指 法律 认可的,且已商品化的产权证书,如股票、债券等,7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衍生 金融 工具也属衍生资产。无形资产虽有反映,但很不完全。据有关资料介绍,经济学中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 29 种, 目前 美国评值公司涉及的无形资产达 23 种,且日趋增多,我国实务中运用单项评估和整体评估的无形资产有 12 种,而纳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的只有 67 种。我国 企业 的无形资产观念更加淡薄,多数企业甚至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一栏均为空白。一般认为,无形资产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国际权威评估机构估计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

3、45倍,而这个观点在传统会计中并不能体现出来。作为 现代 企业最重要、最稀缺的人力资源,至今仍游离在会计的资产之外。这种会计平衡公式,在以财务资本密集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是有效的,但 应用 于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型企业,显然是不适宜的。因为,知识经济已把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转移到知识、信息和创新能力上来,知识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位资源。据西方学者测算,本世纪初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有 520, 如今已达6080,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开通,预计将达 90。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型企业,对知识型企业来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财务资源而是知识资源,包括未编码的知识资源即人力资源和已编码的知识资源即无

4、形资产,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微软公司。微软的事业中没有多少传统企业应具备的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它的主要产品是软盘及软盘中所包含的知识。而正是这些知识给比尔盖茨带来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富豪榜首的财富。据美国总统的一位科学顾问介绍,创立不到 20 年的微软公司, 已拥有万名雇员,资产达 1500 亿美元,产值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产值总和。经济资源结构的变化及战略性资源的转移,无疑对以财务资源为核心的传统会计平衡公式带来巨大挑战。其次,传统会计平衡公式所贯彻的是“财务资本至上”的逻辑。在“资产负债业主权益 ”中,等式右边所体现的只是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的权益,这个等式所暗含的理论前提是财务资本至上

5、与资本雇佣劳动的假设,而这个理论假设正日益经受知识经济及以此为背景的新的产权经济理论的挑战。知识经济扩展了资本的范围,改变了资本的结构。在新的资本结构中,财务资本的相对市值日趋下降,而知识资本的相对市值正趋于上升,知识资本作为新的核心资本正取代财务资本的地位。这一环境变化,日益改变着企业里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相对关系及产权特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80 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界开始系统反思传统的所有权观,并出现了许多新的企业产权归属理论,如从业员主权论、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产权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产权论、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论等。其中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论的

6、影响 最大,美国已有 29 个州先后根据这个理论修改了公司法。该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其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本,都对企业剩余作出贡献,也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这些新的产权归属理论,都把人力资本所有者提到了产权所有者的高度,并将债权人与股东同等地作为产权主体来看待。这是对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与业主产权论的否定, 自然 也会冲击体现传统产权理论的会计平衡公式。二、知识资产及其确认与计量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资本来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是知识资源。然而什么是知识资本或知识资源,学术界的认识则不尽一致。斯维比将知识资本定义为企业的一种以相对无限的知识为基础

7、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埃德文森和沙利文将企业的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源和结构性资本两部分,其中人力资源是指附着于个人的未编码的知识, 结构性资本是指不依附于企业人力资源而存在的组织的其他所有能力,包括无形的信息技术、战略计划、企业文化等和有形的财务资产等。在结构性资本中,知识资产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编码的、有形的、或者是具有物质形式的专门知识。在知识资产向市场价值转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性资产会起重要作用,这种经营性资产包括分销 网络 、供应网络、服务力量和组织的外部能力。知识资本的构成可表示为: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结构性资本。斯图尔特在知识资本:组织新的财富一书中指出,企业知识资本

8、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三者之中,人力资本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技能和知识,结构性资本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顾客资本则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值与实现。在我国,较常见的解释是把无形资产等同于知识资本。可见,知识资本的含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明确。一般认为,知识有两种存在形态,即未编码的知识与已编码的知识,前者附着于活的个人,并由个人拥有产权,一旦未编码知识转化为已编码知识,原所有者则失去所有权,而转化为别的组织或个人所有。按照这个解释,我们可以把知识资本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9、广义的理解既包括未编码的知识资本即人力资本,又包括已编码的且有特定物质表现形式的独立形态的知识资本,狭义的理解仅指后者。企业可以拥有知识资本的所有权,也可以将其用于非物质贸易。知识一旦编码化,就非常容易被模仿,因此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有必要保护知识资本产权,获得法律保护的知识资本称为“知识产权” ,而未获得法律保护的专用知识和技术、商誉和名称、制度和文化等,也不能排除在知识资本之外。因此,总体上说狭义的知识资本又可分为知识产权与专有知识两类。知识资本或知识资源可否确认为会计上的“资产” 纳入会计平衡公式?知识产权与专有知识的资本化已是确信无疑的了, 问题 是人力资源是否归入会计资产,理论界仍

10、有分歧。我们赞同将人力资源资本化为会计资产,理由是:按照一般地解释, 资产的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而人力资源正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主要源泉,微软以及被誉为 90 年代中期明星企业的网景公司等许多知识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人说人力资源对企业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那要看怎样理解不确定性了。就人力资源在企业未来经济利益中所作的积极贡献而言,是确定的;不确定的只是贡献的份额,而这又是企业所有经济资源的共同特性。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 把拥有理解为所有,则企业不能拥有人力资源,因为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天然只属于活的个人。但企业能够“控制” 。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前提实际上是其

11、市场化,或说是劳动力的商品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原理,人力资源的价值是在劳动中体现的,而一旦劳动者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让渡给企业,则他的劳动便在资本家的指挥与监督下进行,工人无权支配与出售。那种认为人力资源不能为企业合法持有或控制的看法,实质上混淆了劳动者与劳动力、人力资源与人的关系。人力资源具有可计量性的特征。人力资源的计量,公认是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难点。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分成本与价值两个方面进行计量,其中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 方法 有 历史 成本与重置成本法,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方法有未来工资贴现法、未来盈余贴现法、经济价值法等。我们认为,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计量资本化的人力资产均有不尽合理之

12、处:如某人力资产的计价只考虑成本即人力投资,则计量的结果将不能体现人力资产的真实价值及其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这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知识产权的情况相似。企业发生的 教育 、培训等人力支出仅仅是形成人力资源的全部投资的一部分,有时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人力投资是在企业以外的学校和家庭来完成的。这说明企业人力投资予以资本化的片面性。未来服务期间内的预计盈利作为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的依据也是不合理、不可行的。因为预计盈利是人力资产发挥作用后的产出效果,与人力资产本身的价值不是一回事。况且,企业预期盈利是未来各项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按照经济学中的“团队生产” 理论,从中单独辨认出人力资源的贡献份额是极其

13、困难的。人力资源也像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其资本化的前提是商品化和市场化。按照一般地理解,资产应当用它的公允价值来计量,对于人力资产来说,其公允价格也就是劳动力商品的市场价格即工资。由于工资分期支付的特点,因而选择“未来工资贴现法” 计量人力资产的价值较为合理。不过要说明的是,企业所发生的人力投资支出,会带来人力资产质量的提高即知识增进,这种支出的性质与功能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中的改良支出,也应当资本化,追加到人力资产的价值中去。这样理解,人力资产的价值就应包括服务期间预计总工资的现值和已发生的人力投资两部分。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知识产权与专有知识资产的计量也应当逐步放弃历史成本模式,而改为公允价值

14、模式。三、面向知识 经济 改革 会计 平衡公式改革会计平衡公式应当体现两个原则:一是全面反映知识经济 时代 企业 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结构的新变化;二是恰当反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新特征,充分吸收 现代 产权经济学的最新 研究 成果。据此,新的会计平衡公式拟考虑如下:资产产权剩余等式中,左边资产反映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财务资产、人力资产和知识资产;右边产权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产权或共同的所有权,包括股东产权、债权人产权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剩余代表尚未明确主体的产权,包括资本剩余和盈利剩余。与这个新的会计平衡公式适应的会计权益 理论 为“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论。”【 参考 文献 】1.周向群主编知识经济概要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胡汉辉、沈群红西方知识资本理论及其运用 , 经济学动态1998 年第 7 期。.杨瑞龙、周业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 , 中国 工业 经济1998 年第 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