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40673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2010河南洛阳模拟)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 ,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 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 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C. 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 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解析: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 ,一是交通便利,二是中国当时最发达的地方,故有助于商品倾销,能达到打开中国市场和进行商品倾销的目的答案:C2. (2

2、010南京模拟)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赔款太少B. 外国商品滞销C. 清政府不听话D. 鸦片仍然不能输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很难在中国畅销,因而战胜国不满意答案:B3.(2010江苏泰安模拟)申报时事报导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 ”该报导最早可能发表于( )A. 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后D.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解析:申报创办于 1872 年 ,而且是“ 当时”爱

3、国者所说,所以最早能发表的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答案:C24. 如图所示,臣子对皇上所说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做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及漫画的主旨居住在 “笼子里”反映了大清闭关锁国的状况 这一局面被打破应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答案:D5. (2010山东烟台第一学期阶段检测)1861 年 4 月的某一天,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了某书,在其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解析

4、:根据题意,1861 年时此书已经完成 ,C 项时间不符合;由引文可知,此书主张学习西方,由此排除 A 项;由“ 贼中不为无人”可知,赵烈文对其极为痛恨,故选 B 项;根据引文可知,其学习西方较为全面彻底,海国图志相对而言,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不够全面彻底,而且赵烈文不会称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为“贼”答案:B36. 马克思 1862 年在中国记事中这样评述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 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 ,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

5、魔鬼的( 化身 )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依据材料下列理解最确切的是( )A.太平天国对生产力是一场客观的破坏B.对太平天国应一分为二地评价C.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场有限的历史进步D.以上评述都不确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关键是回答对材料即马克思话的理解,而不是阐述个人观点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中国是一种破坏 答案:A7. “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 ”这首诗描述了哪一次战争的悲剧(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辽海消兵日”反

6、映了日本在辽宁海域作战的场景,符合甲午中日战争答案:C8. (2010山东烟台第一学期阶段检测)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 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 奋起救亡 ,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解析:题意要求的是 20 世纪的史实

7、,AB 两项时间不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甚为严重,到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没有起到变革的作用,故 C 项错误; 而辛亥革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符合题中第二个条件的要求4答案:D9. (2010山东淄博模拟)“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 1912 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A. 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辛 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 A 项;从所给材料来看,并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

8、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仅仅是提到“皇帝倒了”排除 BC 两项;对辛亥革命来说,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10.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 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解析:辛亥革命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即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客观上起到了“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的作用答案:D11.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

9、共产党观点的是( )A.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B. 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C.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解析:此题通过“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 ”这些关键词,得到信息 ,五四运动是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在正确理解新旧民主主义不同革命概念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得出答案答案:D12.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

10、原因是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5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解析: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 ,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此时国人的思想得到一个飞跃,这又主要归功于 1915 年开始的以宣传“民主”“ 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答案:A13. (2010江苏南京期末)制作历史资料卡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卡片要对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行归类整理,符合要求的卡片是( )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和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的认识十分薄弱,所以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

11、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 ,而南下广东进发贺龙回忆“八一” 南昌起义吴贼又见国民革命军日益扩张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军根据之地,既勾结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省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6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成立和坚持了下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兴国土地法A. B. C.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抓住关键词 :“国共十年对峙”,这一

12、时期时间范围是 19271937年而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发表于 1926 年,不属于这一时间范围,排除答案:C14. 下图是发生在 20 世纪 20 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 周恩来 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应是为了纪念 ( )A.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 红军长征胜利C. 南昌起义D. 湘赣边秋收起义7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提供的年代和人物 :20 世纪 20 年代;贺龙 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综合分析判断可知是南昌起义答案 :C15. (2010山东烟台模拟)右图是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 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

13、在四川,“红军长征纪念总碑 ”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历史依据(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 活动范围广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学科网 ZXXK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解析:本题考查对红军长征基础知识的掌握 据所学知识,A CD三项均符合史实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地区和延安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答案:B16. (2010广东汕头模拟)沈同衡作于 1938 年“武运”岂能长久的漫画反映了( )8日 本统治者企图以武力征服世界日本民众存在厌战心理日本侵略面临失败境地日本法西斯是中日人民的共同敌人A. B. C. D

14、. 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图片中的“武运长久”反映正确;图片中的遗像及“ 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反映了 正确;漫画作于 1938 年,说明 不正确答案:D917. 下列四幅电影宣传画集中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应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解析:地道战 小兵张嘎 地雷战 鸡毛信都是反映的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答案:B18.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 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 贵川等地 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

15、 这次 “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为持久抗战作出了贡献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学.科.网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D.彻底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物资和人员的后撤保存了人力物力,这是持久抗战的基础 BC 两项不是最重要的意义,D 项表述有误答案:A19. (2010山东淄博模拟)1946 年 10 月 10 日,梁漱溟(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 ,下车见报载“ 国军已攻下张家口”, 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 ,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 是因为( )A. 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B.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 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注意时间 1946 年 10 月 10 日,此时,国民党发动了内战,要消灭人民民主力量,内战的爆发说明中国国内和平的可能已不存在答案:A20. 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 )10A. 国家领土变化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