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趋势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39844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几年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未来几年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未来几年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未来几年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未来几年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未来几年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几年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趋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未来几年收获机械市场发展趋势近期翻阅农业机械杂志、浏览“农机 360 网”获悉,至2011 年底约翰迪尔、爱科、凯斯纽荷兰等全球农机巨头以及日韩农机企业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并建立制造基地,法国、意大利等农机企业也加大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工作力度,国内企业也加快了兼并整合速度等等,心中顿生危机感,难道国内农业机械又会步汽车制造业的后尘,被国外农机巨头所控制?我们将何去何从?中国农机化导报在外资来了,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文中报道“外资农机企业进入中国后能迅速地适应我们的文化和市场,其“本地化” 战略对本土企业的杀伤力是巨大的。他们进军中国最为看重的是我们巨大的市场,故经营策略多确定为中国制造,中国销售为主

2、。所以,他们非常注意吸收国内产品的技术特点,中为洋用,很快就取得了好的国内市场份额。比如,国内企业普遍赖以生存的四行玉米机、3Kg 以下小马力稻麦收割机、水稻全喂入收割机、中小马力拖拉机等普通产品,外资企业也凭其品牌效应和良好的制造工艺,赢得了整机美观、质量优异、性能可靠的用户口碑,虽然其以比国产机高出20%以上的价格销售,还供不应求,显示出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他们注意培植本土化的供应链和协作能力,产能快速提升。他们充分利用中国较低的劳动力价格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国内农机行业赢得了自己的领先地位。我们这些主力产品也在逐渐失去市场。”2这些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家知道外资企业他们的优势是高端农机产

3、品即大型机械,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凭借其大型机械产品来占领中国的农机市场?答案就是大型机械产品不适合于现阶段的中国农机市场,不适合于中国国情。白人朴先生在他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研究文中围绕主题初步回答了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机械化;二是为什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三是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什么是农业机械化,法律定义概括为两个过程:一是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过程;二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机械化?根据中国国情就是要先进适用,提高效益。法律还规定了“ 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

4、的促进发展原则。2010 年,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把科学发展、法治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统一起来,四个着力,促进“好 ”字当头的又好又快发展,使农业机械化发展指导思想达到一个3新高度,对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

5、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大力推广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最新成果。总结上述文字不难看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要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农业机械化道路必将走的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道路,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对我国近几年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国内农业机械市场发展趋势(按机型大小分)应该还是以中小型产品为主,大型机械逐年需求增多这么一个总体方向发展。原因分析如下:(一)受农民经济条件限制我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的一个初期阶段,人口多、地少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虽然经济发

6、展非常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农民生活称其量也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所占比例很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9 年我国农村家庭高收入户(按 5 等分)人均纯收入 12319.05 元、中高收入户(按 5 等分)人均纯收入6467.56 元,平均每人生活消费现金支出:高收入户(按 5 等分)7008.86 元、中高收入户 4081.23 元;这种经济状况他们负担不起补贴后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型机械的费用支出,水稻收获机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4水稻收获机市场在经历了 2009 年的井喷式增长后,2010、2011 年水稻收获机市场出现了普遍下滑

7、,在下行趋势中,被冠以“ 落后 ”“低效” 之名的全喂入收获机,却表现得更为坚挺。这是什么原因?全喂入和半喂入都具有自己的优势, 相比之下, 半喂入由于其技术含量更高, 所以性能和效率比全喂入更高, 因而在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要优越于全喂入。全喂入之所以能在与半喂入竞争中又卷土重来,除了技术上的突破外,还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全喂入性价比更高。虽然国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在上升,但与快速上涨的物价水平、飞速增长的农资成本相比,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再加上农村融资渠道极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仍将是农民选择农机时第一考虑的因素。所以在全喂入技术得到升级,作业效率与半喂入持平的情况下,就是

8、作业成本稍高一点,农民仍会选择购买价格更低廉的全喂入水稻收获机,这也是全喂入在与半喂入近二十年的竞争中一直“ 坚挺” 的最根本原因。二是补贴政策不再偏向于半喂入。随着半喂入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各地水稻收获时用机紧张局面已经得到很大的缓解,所以各地已经不再把半喂入作为重点补贴的产品,这就让全喂入和半喂入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再加之补贴品种和机型连年增长,补贴资金被分摊,分到半喂入机型上的资金比例明显减少,这也造成了半喂入市场下滑。5三是半喂入投入回收时间变长。在保有量较小的 2003-2005 年期间,一台 27 万左右的半喂入产品,由于作业面积有保障,作业时间长,所以许多产品单机一年半或两年就可收

9、回成本。现在随着半喂入和全喂入机型的急剧增多,机手收益已经趋于合理,许多半喂入产品成本回收期延长到 3-5 年的长周期。所以出于经营风险考虑,一些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会考虑风险更小的全喂入产品。水稻的收获实际上对收割机的要求不是很高, 全喂入和半喂入都适合, 只是两种机型在相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差别。半喂入机型在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要优越于全喂入以外还解决了一些全喂入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水稻的倒伏、秸杆的利用等。所以全喂入水稻机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提升品质,提高使用可靠性;将静液压驱动技术、机电液一体化和计算机技术、先进的自动报警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全喂入履带机上,打造成为高端产品。(二)受

10、土地经营规模的限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9 年我国农村家庭土地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 60%,也就是说全国大部分农民还是以土地经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所以鉴于此国家前几年重申“农村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目的就是为了稳定民心。虽然近几年国家鼓励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试点土地流转承包,但是由于没有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所以成效不大。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文中指出“完成农业现代化这一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加快推进农业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推进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

11、和城镇转移,特别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由此看来中等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大规模化经营在我国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短时间内不会形成(农垦系统除外)。如果要用一种收获机械来诠释这种观点的话,小麦收获机械应该最具有说服力。首先看一下我国的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过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期、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第 1 代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产品是1963 年由开封联合收割机厂引进原苏联 CK-3 型试制成功后转给四平农业机械厂制造,从东风 ZKB-3 型发展到东风 ZKB-5 型。该机割幅 4.1 m,

12、喂入量 5 kg/s,70 kW 发动机,采用螺旋输送式割台,双滚筒脱离装置,键式逐稿器,风筛式清选装置,悬挂式集草箱,是 20 世纪 70 年代较为先进的机型。1981 年,我国引进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原西德双桥厂 1000 系列中 1075、1065 和 1055 共 3 个机型的联合收割机生产许可证和专有技术,该引进项目不仅引进了产品技术,还同时引进了制造技术,使我国的联合收割机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达到了国外 20 世纪780 年代初水平。该机型割幅 3.65.3 m,喂入量 57 kg/s,发动机功率 92117 kW。该机采用纹杆式切流滚筒,键式逐稿器,风筛式清选装置,装备有先进的电子监

13、控系统,凹版快速调节机构,割台快速挂接机构,工作部件安全离合装置,散热器旋转滤网,滚筒液压无级变速装置,行走增扭无级变速器等装置。附件有钉齿滚筒、圆孔筛、半链轨、拾禾器、茎秆切碎器、撒布器、大豆割台及玉米割台。更换附件可收获麦类、水稻、大豆、玉米、油菜籽、向日葵及高粱等多种作物。这一技术的引进填补了我国大型联合收割机生产的空白,也结束了我国大型联合收割机全部依靠进口的历史。1984 年,四平联合收割机厂与原民主德国前进工厂以合作的方式引进 E514 型联合收割机的制造技术,进行组装和制造。形成了 SE514 和东风4LZ-5 两个系列的联合收割机产品。80 年代以来,国内一些联合收割机生产企业

14、也相继研制开发了北京-2.5 型、北京-3 型、新疆-3 型、新疆 -5 型及丰收-3 型等自走机型,形成了我国小麦联合收割机第 2 个发展阶段。1992 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与新疆联合收割机厂共同研制开发了割幅 2 m,喂入量 2 kg/s,发动机功率为 36.75 kW/50 hp(后逐渐增大到 58.8 kW/80 hp)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新疆-2 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该机汲取了国外联合收割机的精华,结合了我国农作物的特性,采用切、轴流双滚筒,双层鱼鳞筛,离心风机,风扇式复脱器,行走液压无级变速8装置。其结构紧凑,湿脱性能好,分离损失比国外进口的收割机还要小,且

15、价格适中,非常适合当时农村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后的田块作业要求。1993 年,生产了 100 台,之后短短几年时间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到 1997 年产销量达到了 1 万台。这一阶段是我国联合收割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从我国谷物联合收获机的发展可以看出新疆-2 辉煌 20 年不是一个偶然,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之所以辉煌 20 年主要就是非常适合当时农村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后的田块作业要求,也可以说是迎合了这个时代农民的需求。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已走过了低端产品的普及过程,目前的社会保有量在 60 万台以上,小麦机收率达到了87.7%。随着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推进,小麦联合收割机产品发展趋势将

16、向中高端发展,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可表现为:(1)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向大型、高速、大功率及大喂入量方向发展。在现有 2 型机的基础上,开发喂入量 35 kg/s 的新型谷物联合收割机。(2)以减少脱粒和分离损失、降低脱粒损伤及提高清洁度为目标,研究新型脱粒分离装置,向现代谷物联合收割机方向发展。(3)向提高零部件制造质量,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使用可靠性方向发展。9(4)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更换收割台或部分工作部件,实现一机多能,一机多用。(5)向舒适性、操作方便性方向发展。(6)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化道路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道路,而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道路最具有“中国特色”,因为它的发展除受以上因素影响外仍有以下技术问题需要在产品发展中解决。(1)农艺问题: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形式多种多样,有平作、垄作及套作等,种植农艺的不规范,使行距差别很大,在 300700 mm 不等。解决行距适应型的根本出路是农艺与农机的结合。(2)地区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