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39442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单元主题分析:大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智慧的根。从古至今,无论人类文明的脚步走得有多快,智慧的翅膀飞得有多高,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大自然的眷顾与依恋。和作家、诗人、旅行家、探险家一起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画卷吧,从桂林山水 望天门山 望洞庭湖中发现怎样欣赏名胜;从秋色 大海的歌 下雪的声音中体会怎样用心和自然交流学习这一单元,一要注意品味朗读,想象画面,入情入境,体验自然美景,并学习作者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感悟自然的方法。二要注意师生一起投身自然,回归自然,让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在大自然中鲜活起来,也让师生的语文生活和语文体验丰富、充实起来。三要注意审美教育

2、,正如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言:“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因而,审美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更自主地认识“鼾、屏、蔚 ”等 34 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潮、涛、增、 ”等 44 个生字。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积累相关的篇章。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用心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借助语言展开想象。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4、积累

3、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学习到的写景技巧,表达自己的内容。6、通过互相鉴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识字量。2、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3、尝试在习作中将课文中学习到的写景方法加以运用。4、能用普通话交谈,采用辩论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不同景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在广泛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美就在自己的

4、身边,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课时设置: 1大海的歌2 课时2下雪的声 2 课时3秋色2 课时4古诗二首2 课时 5桂林山水2 课时阅读链接美的发现2 课时综合学习一 1 课时口语交际最美的地方1 课时我的小笔头 3 课时综合测评 3 课时1、大海的歌文本细读:大海的歌由两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 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静”之美。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使画面有声有色。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最朴素

5、的语言表达了淋漓的真情,把大海静谧之美与人类新生之美巧妙地熔在了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又饱含深情。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诗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大海,和大海对话。诗人不仅看到了美景,更体验到了风景中的人情。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有过同样的体验,唯有把自己融入自然,把真情融入自然。用心去体会才能感知,才能与这样的景物对话,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诉说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海上的风一诗,采用复沓式的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动”之美。作者连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大海的祥和、温柔,粗犷、豪放。大海时而是纤纤的花仙子,时而是多情的琴师,时而是勤劳的汉子,时而又是粗放的狂飙,这就是变化万千的大海。两篇韵文,有动有静,动静

6、结合,想象丰富,情趣十足。读后使人身临其境,遐想无限。如果说大海睡了是一幅故事化了的画面,那么海上的风则是一幅又一幅跳跃的画面;如果说大海睡了表现了大海静谧的细腻之美,那么海上的风则表现了大海壮阔、雄浑之美;如果说大海睡了突出展示了大海的静态美,那么海上的风则突出展示了大海的动态美。因此,朗读时要注意突出大海雄浑的气势。另外,还可以把两首诗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各自的特点。学习这两两篇优美的诗歌,内容没有什么难度,然而要想领略诗歌表现的优美意境,感悟大海的美丽与神奇,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则需要学生自己细细品味。诗歌的优美意境有时是语言所不好表达的。因此,尽量避免拆开始的讲解,而是把大段时间交给

7、学生用心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加品味的实践机会;通过对大海的更多了解,以丰富学生的形象积累,为想象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所以,教学前,师生可以广泛地搜集表现大海美丽风景的图片或音像材料,为师生交流作好准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 11 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 。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

8、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策略与方法: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 :鼾声、潮声、绽开、掀起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 ”、绽开、掀

9、起4、检查读文情况: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第一首诗歌:1读文感知: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2) 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3) 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白天,浪儿怎么样?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4) 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5) 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6) 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10、,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7) 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从哪里看出。同学们再读读这句。2指导背诵全文。学习第二首:海上的风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2、海上的风是( ) 、 ( ) 、 ( ) 、 ( )它一来,就() () () ()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那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 教师用缓慢、温柔的声音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

11、柔。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山上的风是,他一来,就”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 ”教学反思:2、下雪的声音文本细读: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作者以

12、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 。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作者把自己对雪的感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情、雪景当中。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文章开头,作者从我们熟悉的雷声、雨声、风声、涛声谈起。生活中,这些声音即使不曾用心留意也能感觉到,而下雪的声音却是要静静地用心去感受。 “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 ”这一句把我们的耳,我们的心带到了茫茫天地间,让我们屏气凝神地去感受这天籁之音。作者在描写下雪的声音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雪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声

13、音,而是和匆匆而过的“春风拂面”和“鸟儿展翅飞逝”的声音来比较。不急不躁,不轻不重,像亲密的朋友在耳边呢喃细语,像轻柔、舒缓的音乐伴随着雪花飞舞,掠过每一位钟爱它的朋友。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要展开丰富地想象,融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啊,下雪的声音 ,与其以耳倾听 ,不如以心感受。 ”是啊,也许用耳听只是时隐时现的自然之声,而用心感受的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的世界。知识与技能目标:1、1 、学会 17 个生字,会认字 8 个,会写字 11 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

14、等生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谁来读读课题?你都听过什么声音?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5、、明确自学要求。()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1、 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2、 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写的美?(1)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2) 小组交流补充;(3) 讨论怎样读好。3、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你从下

16、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4、在生活中,你有过“ 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的体验吗?5、指导背诵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教学反思:3、秋色文本细读: 本篇文章作者峻青用浓郁的色彩,在如画的景色描绘中寄托出了自己炽热的情感。通过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大海、蓝天、柿树、苹果、葡萄等事物,生动具体地描绘五彩斑澜的秋色世界,表现了秋天的丰收、成熟与繁荣。而在他的描绘中着重通过对秋天各种水果颜色、形状的描写,突出秋天瓜果遍地、景色迷人的特点。作者通过对柿树与枫叶的对比,更突出了柿树的鲜红与内涵的丰富,蕴涵着柿树的成熟与收获。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黄澄澄的大金帅,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