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藏文创作戏剧的人――记剧作家索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9069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藏文创作戏剧的人――记剧作家索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藏文创作戏剧的人――记剧作家索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藏文创作戏剧的人――记剧作家索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用藏文创作戏剧的人――记剧作家索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用藏文创作戏剧的人――记剧作家索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藏文创作戏剧的人――记剧作家索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藏文创作戏剧的人――记剧作家索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藏文创作戏剧的人记剧作家索次歌舞的海洋 、 四不像 、 雄伟的布达拉宫 、 青藏高原等相声段子是拉萨市民族艺术团的保留节目,每每演出观众都笑得前仰后合,掌声不断,为那些幽默诙谐的语言,为那些对假恶丑现象尖酸刻薄的挖苦和鞭挞。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相声段子的作者是谁;扎西德勒 、敬酒歌 、 拉萨姑娘 、 可爱的故乡等歌曲是高原的歌星们最爱演唱的,也是群众最爱听的、人们不离口的歌曲,这些歌词的作者又是谁? 这些脍炙人口、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的作者就是著名的藏族剧作家索次,可以说,他为西藏曲艺事业的发展创作了 20 年,奋斗了 20 年。回眸索次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不断奋斗,不断追求,

2、不断探索的人,正是由于他的孜孜不倦,勤奋耕耘,成为西藏曲艺史上创造了三个第一的人:用藏文创作戏剧作品的人;用藏文出版曲艺作品专集的人;填补了西藏无曲艺志的空白的人。 不畏困苦 潜心修志 索次是 1987 年调到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的,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高原民族艺术的研究工作。 1997 年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三部委联合搞的国家艺术科研规划项目中国曲艺志西藏卷的编纂任务落在了他的肩上。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索次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况且他以前从未从事过修志工作,周围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加之藏族史料上关于曲艺方面的记载甚少,一切只能从零开始。 把要做的工作理出头绪后,索次认识到编纂、修志

3、工作是一项漫长的工程,并做了详细的计划。他首先走遍了西藏各地区,寻遍了民间艺人,发现和辨别了很多曲艺种类,并且对这些曲艺种类进行了录音和文字记录,同时拍摄了照片。在基层调查、采风时条件很艰苦,野外风餐露宿更是家常便饭,忍受着孤独忍受着饥渴忍受着暴晒的烈日和倾盆的大雨,独自走在荒无人烟、永无尽头的羊肠小道上,为了寻访一位民间艺人和一个曲种,走过多少的冤枉路,但索次乐此不疲,从没有一句怨言。 下乡调研采风只是一方面,他还翻阅了大量的藏文古籍,从字里行间寻找关于曲艺方面的记载。经过近 3 年的笔耕,索次完成了 80 多万字的初稿。1999 年底,北京举行了中国曲艺志西藏卷初审会。来自北京、云南、四川

4、、西藏的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国曲艺志西藏卷的编纂工作,认为中国曲艺志西藏卷对于西藏地区曲艺艺术历史与现状的记述是比较翔实的,全书的写法也基本符合体例的要求。尤其对藏族曲艺的普查、发掘、研究、记述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中国曲艺志西藏卷修改的方向。当专家们听完索次关于编纂情况的介绍后,无不竖起拇指称赞他严谨治学、吃苦耐劳的精神。 索次告诉记者,西藏曲艺的历史虽然很悠久,艺术传统也非常的深厚,但前人对曲种曲目没有分类、界定,文字资料更是稀缺。他下去调研时把发现到的曲种曲目先录音下来,然后整理出藏文,再译成汉文,工作量相当大,常常把自己整得精疲力竭。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立

5、了 10大品种,即仲谐、堆巴谐巴、白、岭仲、喇嘛玛尼、古尔鲁、折嘎、扎年弹唱、夏、藏语相声等。 2001 年,又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索次将自治区范围内存留和活动过的其他民族的曲艺曲种、曲艺艺人、曲艺演出活动、曲艺节目及影响等内容补充了进去,使中国曲艺志西藏卷 复审稿内容更加丰富、翔实,真正成为反映西藏地区曲艺艺术历史全貌和发展变化的一本书,复审稿达到 100 多万字。 2001 年 11 月,在北京的复审会上,专家们对中国曲艺志西藏卷 复审稿中 “综述”、 “图表 ”、 “志略”、 “传记”四大部类的内容,以及“志略” 部类所涵盖的分类项目,进行了逐条审议。专家们对中国曲艺志西藏卷给予了高度的

6、评价,认为编纂者在资料奇缺、困难很多、相关研究基础薄弱、可资借鉴的史论十分稀少、且编纂人员奇缺的情况下,能够集腋成裘,努力搜集、发掘、记录和整理西藏曲艺的艺术文化遗存,按照志书编撰的体例要求,几易其稿编写出目前的志书复审稿,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贡献,具有开拓和初创之功!听完专家们对自己工作的肯定,索次百感交集,决心要把中国曲艺志西藏卷修改得更完善。又经过 3 年的辛勤耕耘,2004 年终审稿正式脱稿,这年他把凝聚他 9 年心血的中国曲艺志西藏卷寄到了北京。索次在 9 年的编纂时间里,单枪匹马走访了 200 多位民间艺人,足迹踏遍了西藏各地,为编纂这本书他的一只眼角膜坏了,但他无怨无悔。 勤耕不辍

7、 创作丰收 索次出生于 1945 年。1953 年就读于西藏拉萨市第一小学。1959 年在拉萨中学念书,还是班里的文艺骨干,拉二胡、吹笛子、打扬琴样样都会。 1963 年索次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话剧表演,在那里受到了严格而正规的艺术艺术培训。学院经常组织学生排练一些歌舞节目和戏剧小片段、曲艺作品,然后去工厂、农村、码头为群众演出,当时索次和普次说的汉语相声劳动号子深受观众的欢迎。他体会到了相声艺术的魅力和作用。1966 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当了话剧演员。工作了却不逢时,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正席卷着祖国各地 1976 年,索次改行当了编剧。当编剧谈何容易,不仅要有丰富

8、的文化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索次从写歌词和一些短小的剧目开始学起,没有老师,没有书本,全凭自己的感悟来创作,同行热心的帮助和鼓励,是他奋进的动力。 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文艺工作者也迎来了春天,这时索次的戏剧创作达到了巅峰。他先后编写的五场讽刺喜剧阿古顿巴 ,在拉萨演出大获成功,连演 100 场,场场爆满,外县的观众为了看阿古顿巴 ,有的专程坐车来拉萨,第二天再赶回去。该剧创下了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有史以来演出场次最多的纪录,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谈及当时为什么要创作这么个题材的剧本时,索次说,新疆有阿凡提,内蒙古有巴乐更仓,我们藏族有阿古顿巴,他的

9、机智、幽默、嫉恶如仇,是我们藏民族民间的一位代表人物,我把他搬上舞台,就是要把我们藏族的优秀文化向世人展示。随后,索次又创作了大型六场抒情悲剧斯几毕几 ,连演了 30 多场,观众达到12 万人次,在雪域再次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斯几毕几故事源于西藏民间故事,讲的是领主的女儿爱上了年轻的铁匠,领主为了拆散这对相爱的人,指使手下把铁匠投入江水中。领主的女儿得知这一噩耗,就祈求父亲允许她把铁匠的工具投入到江水中。姑娘不仅把工具丢入江水中自己也纵身跳入江里,后来江水里飞出两只美丽的小鸟, “斯几毕几 ”地鸣叫着,飞向远方。索次的剧本没有原汁原味地把原故事搬到舞台,只是保持了这条主线,在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大

10、胆的尝试,把曾经被当成“四旧” 的折嘎、谐钦、果谐等艺术形式揉到戏里,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1981 年斯几毕几荣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1985 年获得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授予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荣誉奖。 1988 年,索次创作了拉萨电视台的第一个电视剧三个拉萨姑娘 ,荣获了优秀作品奖;他还策划和参加了大型电视专题片我热恋的故乡的拍摄;为故乡撰写了文字稿;配合西藏电视台完成了藏历新年雪域欢歌的撰稿任务。 硕果累累 人民不忘 索次即使忙得焦头烂额,也念念不忘曲艺创作。从他 1980 年写第一篇藏语相声作品治穷致富到现在已经过了 20 年,但他清晰

11、地记得当初到农村演出时的感人场景。那天拉萨市民族艺术团的土登和米玛刚说完相声治穷致富 ,很多农民跑上舞台,紧握演员的手表示感谢。他们说,你们道出了我们农民憋在心里的话;农村基层干部也拉着演员的手说,你们的一场演出,胜过我们大会讲小会说。 这几年他创作了歌舞的海洋 、 四不像 、 古城新貌 、 谚语的海洋 、 我长大了吗 、 圣地拉萨 、 男子汉 、 教师与家长 、 心病 、 传染病 、 青藏高原 、哈达 、 话说拉萨等相声段子,其中许多作品获得了全国及全区奖。1994 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曲艺作品专集笑林春使 。索次的相声作品歌颂高原的新人新事,鞭挞揭露了社会上丑恶的一角,他以相声为武

12、器,告诉人民要摆脱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鼓励人民过积极向上的生活。 他写的歌词也屡获奖项:歌曲扎西德勒1985 年获首届珠穆朗玛奖;心中洁白的花1993 年获全区创作歌曲征集一等奖;心爱的故乡1994 年在首届中华歌会征歌大比赛中荣获银奖;故乡的花1996 年获首届才旦卓玛艺术奖优秀奖。他还整理出版了藏族酒歌集 。 索次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还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刊发在全国和西藏自治区级刊物上。1991 年他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了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1993 年荣获首届珠穆朗玛文学艺术金像奖;1995 年获国家一级编剧职称;2004 年获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会员德艺双馨奖。如今的索次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