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18《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9035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18《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一语文]18《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一语文]18《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一语文]18《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一语文]18《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18《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18《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木兰诗教学设计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 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背诵。 2研

2、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3、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2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 3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注意发挥联想想象

3、,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可能性,鉴赏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 4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 5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型】新授。【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民歌,初步感知了女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形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这一生动形象。 二、朗读 【学生活动:1、朗读。 】 三、背诵检查 【学生活动:1、 背诵】四、想一想、议一议 1、按要求填写相应的句子 (1)写木兰辞父母踏上征途的句子是:

4、 (2)战地生活的句子是: 3(3) 写木兰征战十年胜利归来的句子是: (4)写一家人迎接木兰回家的句子是: (5) 以双兔为喻,赞美木兰才智的句子是: 2、人物形象分析: 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喜欢花木兰?以下列句式进行仿写说话 : 人们之所以爱花木兰,是因为她 _,从诗句_可以看出来。 3、 花木兰的优秀品质可集中概括为_ 【1、 朗读诗歌。2、 讨论、思考。3、 合作探究。4、 交流。 】五、读一读、品一品: 你发现这首诗在语言上与以前学过的文人诗比较有什么不同?提示从用词、句式、修辞上。 【1、 朗读诗歌。2、 讨论、思考。3、 合作探究。4、交流。 】六、探究木兰诗的思想性 1、忠、孝两

5、全思想( )2、反对战争,爱和平的思想( )3、巾帼不让须眉的思想( )4、男女平等的思想( )5、淡薄功名思想。( )【学生活动:1、 朗读诗歌。2、 讨论、思考。43、 合作探究。4、交流。 】七、巩固训练:1、按要求填写相应的句子 (1)写木兰辞父母踏上征途的句子是: (2)战地生活的句子是: (3) 写木兰征战十年胜利归来的句子是: (4)写一家人迎接木兰回家的句子是: (5) 以双兔为喻,赞美木兰才智的句子是:2、背诵竞赛。【学生活动:1、 填空。2、 背诵。 】八、小结:木兰诗能够流传千古,木兰的形象能够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就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因素。课后有机会,大家可以

6、欣赏一下影片花木兰 ,看看与本文哪些地方不同?九、作业:A:背诵全诗。预习伟大的悲剧 。B:将诗歌改写成一篇故事。字数不限。预习伟大的悲剧 。【板书设计】木兰诗乐府诗句式自由、参差不齐,以五、七言相杂【教学反思】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为了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木兰的形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把课堂活动分成三个版块我能读准、我能读好、我能读懂。意图从三个层5次出发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读准字音、知道词语释义,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最后是读懂木兰的形象,提高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

7、种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认识这节课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能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并最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首先是朗读的时间把握方面,我用了近分钟时间让每个小组赛读整首诗,导致完成人物形象分析这个教学任务时时间比较紧迫,因此我认识到在赛读时可以分段进行,那么在时间的把握方面也就比较宽裕了。其次是对于朗读的语调分析方面,我做了较细致的分析,其实这里只要对感情基调做一次整体的把握就足够了,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也许会更真切一些。再次是在如何能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让每位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识到,在分析木兰形象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上做一些旁批你从哪些情节了解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旁边标注出来,这样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最后是在生字词的训练方面,某些同学回答错误,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总之,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但这些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我没有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中,彻底领会木兰这一爱国女英雄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