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作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8979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作业(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力资源管理作业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 “人力资源”一词是由( C )提出的。A、泰罗 B、甘特 C、彼得 德鲁克 D、梅奥2、详细阐述有关管理人力资源的问题,把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讨论的是( D ) 。A、彼得德鲁克 B、甘特 C、梅奥 D、怀特巴克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论是由( B )提出的。A、彼得德鲁克 B、雷蒙德迈勒斯 C、梅奥 D、怀特巴克4、 管理人力资本一书的作者是( A ) 。A、比尔 B、雷蒙德迈勒斯 C、梅奥 D、怀特巴克5、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事管理,是由专业人员从事的员工管理的是( A ) 。A、德斯勒 B、德鲁克 C、 舒勒

2、 D、怀特巴克6、人事管理理论把组织的员工作为一个( A )来看待。A、经济人 B、社会人 C、理性人 D、复杂人7、从( C )开始,人际关系的人事管理方法逐渐衰弱,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人事管理的需要。A、20 世纪 30 年代 B、20 世纪 40 年代 C、20 世纪 50 年代 D、20 世纪 60 年代8、泰罗创造了最初的劳动计量奖励制度( D ) 。A、计时制 B、利润分享制 C、晋升制 D、差异计件率系统9、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是随着( D )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A、工厂制度 B、资本主义制度 C、工会制度 D、工业革命10、霍桑实验研究结果使人事管理从科学管理转向了对( C )的

3、研究。A、 工作行为 B、工作方式 C、人际关系 D、行为科学二、多项选择题1、德鲁克指出当时人事管理中的几个基本错误概念是( ACDE ) 。A、认为员工不想工作的假设B、认为管理者不想负责的假设C、忽视对员工及其工作的管理D、把人事管理作为专业人员的工作而不是经理的工作E、把人事管理活动看成是“救火队的工作”2、以下属于怀特巴克于 1958 年发表的人力资源功能一书中观点的是( ABCDE ) 。A、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并不是一个特殊的职能B、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目标不仅是使个人快乐,而且要使企业所有员工能有效地工作和取得最大的发展机会C、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并不只和员工有关,它和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人

4、员都息息相关D、所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所关注的一定是企业和员工根本利益的同时实现E、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仅包括和人事劳动相关的薪酬和福利,还包括企业中人们之间的工作关系3、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ABCDE ) 。2A、以人为本B、把人当作资本,当成能带来更多价值的价值C、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首位D、人力资源管理被提高到组织战略高度来对待E、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生产和效益部门4、人力资源环境所面临的最普遍的挑战有( BCDE ) 。A、文化的多元化 B、组织的重建 C、人口多样化的问题 D、劳动力的可用性和质量问题 E、经济和技术的变化5、在今天和未来的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将具有的作用有(

5、BCD ) 。A、经济管理 B、行政管理 C、事务管理 D、战略管理 E、社会管理三、判断题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非生产部门。 ( 错 )2、怀特巴克说:“传统的人事管理正在成为过去,一场新的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调的人事革命正在到来。 ” ( 错 )3、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到 80 年代早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讨论如何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 对 )4、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人事管理是管理人的活动,是参与组织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活动。 ( 错 )5、德斯勒等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采用一系列管理活动来保证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社会、和企业的利益。

6、 ( 错 )6、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事管理,两者没有什么不同。 ( 错 )7、沃尔里奇认为,在新经济时代,组织的能力包括硬性能力和软性能力。 ( 对 )8、人力资源管理所从事的角色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 (对 )9、从 20 世纪末开始,人际关系的人事管理方法逐渐衰弱,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人事管理的需要。 ( 错 )10、科学管理第一次将科学的观念引入到人事管理中,揭示了人事管理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 对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企业在生产环节上的管理上都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库存。其主要原因是( B ) 。A、资金雄厚 B、减少工人“套牢”企业的威胁 C、

7、销售的需要 D、生产跟不上2、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代表是( A ) 。A、美国和日本 B、美国和英国 C、德国和日本 D、美国、德国和日本3、经理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是指( A ) 。3A、美国企业中经理的绝对权力和高收入 B、日本企业中经理权力的不断扩大C、德国企业中经理权力的不断扩大 D、英国企业中经理权力的不断扩大4、从( A )以后,日本模式的竞争力逐步显露出来,在钢铁、造船、汽车、家用电器、光学仪器等很多领域对美国产品形成了强大的冲击。A、20 世纪 60 年代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79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5、美国企业中

8、的人力资源管理,对( D )的依赖性很强。A、政府 B、行业协会 C、工会 D、市场二、多项选择题1、日本企业人事制度的三大支柱是( ACD ) 。A、终身就业 B、弹性工资 C、工会制度 D 年序工资制度 E、内部提拔为主2、新国际竞争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趋势是:( BCDE )A、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自觉性B、吸收工人参与管理C、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成为各国的首选D、吸取各个模式的优势,根据形势不断完善和发展E、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成为各国的首选3、在美国企业中形成刚性工资的原因是( ABC ) 。A、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存在企业经营情况信息的不对称B、美国工人工资

9、的增加,都是通过斗争辛苦得来的C、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发达,工人的流动性比较大D、美国企业中管理者和工人之间比较信任E、美国工人不喜欢弹性工资4、日本模式的基本特点( ABDE ) 。A、终身就业、弹性工资和合作性劳资关系 B、有限入口和内部提拔C、刚性工资 D、对抗性的劳资关系 E、重视职工素质和对职工的培训5、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 ACE ) 。A、强调个人 B、强调集团 C、以任务为中心 D、以从业人员为中心 E、强调个人竞争三、判断题1、美国企业的管理,人性化的程度很高。 ( 错 )2、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发放的红利在日本企业中占着很大的比重,使日本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具有很大的弹性。

10、( 对 )3、日本企业中的劳资双方的关系一直都很和谐。 (错 )4、在汽车、钢铁、炼油和其他现代化的行业里,不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难以产生规模经济。 ( 对 )5、现代化就是美国化的同义语。 ( 错 )6、日本企业聘用职工时,不看重个人的具体技能,而是强调基本素质。 ( 对 4)7、日本企业里有新的工作需要时,会尽量通过市场去招聘。 ( 错 )8、美国模式比日本模式更有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错 )9、随着日本经济的衰落,日本模式已经不具有任何借鉴意义。 (错 )10、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的初衷,是要通过简化工人的劳动内容,削弱工人在分配谈判中讨价还价的地位,以图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

11、对 )第三章 人力资源计划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C ) 。A、人力资源招聘 B、人力资源甄选 C、人力资源保障问题 D、绩效考核2、20 世纪 40 年代末在美国兰德公司的“思想库”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方法是( C ) 。A、管理人员的连续规划 B、马尔可夫分析 C、德尔菲法 D、趋势分析法3、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是指( B ) 。A、经验分析法 B、马尔可夫分析 C、德尔菲法 D、趋势分析法4、适合于稳定的小型企业的短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是( A ) 。A、经验分析法 B、马尔可夫分析 C、德尔菲法 D、趋势分析法5、

12、人力资源预测可分为( A )种。A、2 B、3 C、4 D、5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属于人员供给计划的是( BCD ) 。A、职务编制计划 B、人员内部流动政策 C、人员外部流动政策 D、人员获取途径E、人员的职位变动2、人力资源计划的发展方向是( ABCD ) 。A、灵活 B、高效 C、使用 D、短期 E、多变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是( CDE ) 。A、管理人员的连续规划 B、马尔可夫分析 C、德尔菲法 D、趋势分析法E、经验分析法4、以下属于人力资源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有( ABE ) 。A、档案资料分析 B、马尔可夫分析 C、德尔菲法 D、趋势分析法E、管理人员的连续规划5、在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时,要注意的原则是( ABC ) 。A、充分考虑组织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 B、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C、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 D、企业的财务情况E、员工的年龄及教育情况6、人力资源预测可分为( AB ) 。A、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B、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C、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D、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状况 E、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及原因预测7、使用德尔菲法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BCDE ) 。5A、给专家充分的信息使其能作出判断B、所问的问题应是一个主管人员能答复的问题C、不要求精确D、使过程尽可能简化E、保证所有专家能从同一角度理解员工分类和其他定义8、组织外部人力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