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标要求积累诗词(中考课外23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388000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标要求积累诗词(中考课外23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标要求积累诗词(中考课外23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标要求积累诗词(中考课外23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标要求积累诗词(中考课外23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标要求积累诗词(中考课外23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标要求积累诗词(中考课外23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标要求积累诗词(中考课外23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充课标诗词 第 1 页 共 16 页初中语文课标要求积累诗词(中考课外 23 首)1.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1)碣(ji)石:山名。公元 207 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2)沧:通“苍” ,青绿色。 (3)何:多么(4)澹 澹(dn dn):水波摇动的样子。(5)竦 峙(sng zh):高高耸立。竦 ,通“耸” ,高。 (6)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赏析】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2、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2. (10 年考)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

3、洛阳边。【注释】(1)次:停歇,这里指停船。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3)客路:旅途。 (4)风正:指顺风。 (5)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6)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7)乡书:家信。补充课标诗词 第 2 页 共 16 页【赏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该 诗 写 冬 末 春 初 、 作 者 舟 泊 北 固 山 下 时 看 到的 两 岸 春 景 。 先 写 青 山 重 叠 , 小 路 蜿 蜒 , 碧 波 荡 漾 , 小 船 轻 疾 。 “潮 平 两 岸 阔 , 风正 一 帆 悬 ”描 绘 长 江 下 游 潮 涨 江 阔 , 波 涛 滚 滚 , 诗 人

4、扬 帆 东 下 的 壮 观 , 气 概 豪 迈 。“海 日 生 残 夜 , 江 春 入 旧 年 ”为 历 来 传 诵 的 名 句 , 对 仗 工 整 自 然 , 描 绘 了 昼 夜 和 冬 春交 替 过 程 中 的 景 象 和 心 中 的 喜 悦 , 由 此 而 引 动 末 句 的 乡 思 , 以 归 雁 传 书 表 达 了 作 者对 家 乡 的 思 念 , 春 景 和 乡 思 和 谐 交 融 。这首诗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

5、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注释】 (1)左迁:古时尊右而卑左,故称贬官降职为“左迁” (2)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3)杨花:柳絮。 (4)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5)夜郎:唐代在今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君(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这首七绝,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

6、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诗中表达了对王昌龄的深切同情、关切和思念。首句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时的暮春景象 。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 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诗人将本无感情的明月、风拟人化,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

7、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这两句以奇特想象,写足了对朋友真挚的关切,堪称千古绝唱。补充课标诗词 第 3 页 共 16 页4. 泊秦淮 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选自樊川文集 。秦淮(河名):即秦淮河,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南京是六朝故都,城区秦淮河一带为著名旅游胜地 。(2)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3)寒水:清冷的河水。 (4)近:靠近。(5)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6)犹:副词,还(7)

8、 后庭花:就是乐曲玉树后庭花 ,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人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赏析】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诗的首句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次句写诗人的小船夜泊秦淮的环境。三、四句写诗人隔江听曲的感慨、议论,是

9、全诗的主旨句。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只知道唱后庭花 ,不了解陈后主追求淫乐终于被俘亡国的历史,实际上是批评晚唐的达官权贵们不知从陈后主亡国的历史中汲取教训。 “犹唱”二字点睛之笔,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5. 春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 (1)国破山河在:言

10、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补充课标诗词 第 4 页 共 16 页(2)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3)抵万金:家书可抵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4)浑欲:简直要。欲:将要。(5)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胜:承受【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 诗 通 过 描 写 安 史 之 乱 中 长 安 的 荒 凉 景 象 , 抒 发 了 诗 人 忧 国思 家 的 感 情 , 反 映 了 诗 人 渴 望 安 宁 、 向 往 幸 福 的 愿 望全 篇 围 绕 “望 ”字 展 开 , 前 四 句 借 景 抒 情 , 情 景 结 合

11、 。 起 首 “国 破 山 河 在 ”, 写出 了 国 破 城 荒 的 悲 凉 景 象 。 “感 时 花 溅 泪 , 恨 别 鸟 惊 心 ”两 句 以 物 拟 人 , 用 拟 人 的 手法 , 表 达 出 亡 国 之 悲 , 离 别 之 悲 。 国 家 动 乱 不 安 , 战 火 经 年 不 息 , 人 民 妻 离 子 散 ,音 书 不 通 , 这 时 候 收 到 家 书 尤 为 难 能 可 贵 。 “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结 尾 两 句 , 写 诗 人 那 愈 来 愈 稀 疏 的 白 发 , 连 簪 子 都 插 不 住 了 , 以 动 作

12、 来 写 诗 人 忧 愤之 深 广 。 全 篇 诗 情 景 交 融 , 感 情 深 沉 , 而 又 含 蓄 凝 练 , 言 简 意 赅 , 充 分 体 现 了 诗 人“沉 郁 顿 挫 ”的 艺 术 风 格 。 6. ( 11 年 考 ) 登 飞 来 峰 北 宋 王 安 石飞 来 峰 上 千 寻 塔 , 闻 说 鸡 鸣 见 日 升 。不 畏 浮 云 遮 望 眼 , 自 缘 身 在 最 高 层 。【 注 释 】( 1) 飞 来 峰 : 就 是 浙 江 绍 兴 城 外 的 宝 林 山 。( 2) 千 寻 塔 : 形 容 塔 很 高 。 古 代 一 寻 等 于 八 尺 。 ( 3) 缘 : 因 为 。

13、【赏析】这首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 30 岁时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的第一句,用“千寻” 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

14、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7. 浣 溪 沙宋 晏 殊补充课标诗词 第 5 页 共 16 页一 曲 新 词 酒 一 杯 , 去 年 天 气 旧 亭 台 , 夕 阳 西 下 几 时 回 ?无 可 奈 何 花 落 去 , 似 曾 相 识 燕 归 来 , 小 园 香 径 独 徘 徊 。【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 、 破阵子 、 鹊踏枝等。【注释】 (1)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2)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3)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4)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15、。 (5)独: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方面写的是暮春时节的典型景物,另一方面从词句中读者能体会到其中的象征意蕴,引起美感联想。 “花落去”和“燕归来”,一正一反。落花的残败是无情的,它是自然规律,燕归的新生是有情,它给人以希望和安慰,两者对比,使人更能感受到惜春之情。同时两句因对仗工巧流利、富于内涵而成为千古名句。8. 登幽州台歌唐陈 子 昂前 不 见 古 人 , 后 不 见 来 者 。念 天 地 之 悠 悠 , 独 怆 然 而 涕 下 !【作者简介】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注释】 (1)念 : 想 到 。 ( 2) 悠 悠 : 形 容 时 间 的 久 远 和 空 间 的 广 大 。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