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虚构”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8766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非虚构”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非虚构”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非虚构”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非虚构”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非虚构”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非虚构”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非虚构”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非虚构”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广州市第二中学 近年来, “非虚构文学 ”和“非虚构写作”成了中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研究的热点话题,甚至中考备考,教研员也提醒大家要多关注“非虚构” 类的阅读和写作。 2016年初次接触这个词语,并未引起我更多的关注,只觉得是“新瓶装旧酒” 还是老一套。直到 2017 年,一则“南都杯广东省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的通知,再次鲜明且明确地提出了中小学生写“非虚构类作文” 的倡议。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我仔细研读了比赛的相关资料,对“非虚构写作”进行研究,有了一点心得,谨以此文谈谈“ 非虚构”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何为“非虚构

2、 ” “非虚构 ”的基本特点 非虚构,是一个外来的写作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新新闻主义最早将非虚构解释为“小说手法引入新闻报道”;美国的创意写作工坊教学更倾向于将“非虚构写作” 做出“自由作” 的理解,即:表达真情实感的、自由的个人化写作。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 “非虚构”有以下特点: 1. 非虚构作品呈现的是事实,即指的是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作品,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传记、自传、新闻、真实故事等。 2. 呈现的事实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但它是作者在写作时所相信的真实状态。 3. 非虚构性作品也可以适度虚构,以向读者提供关于这些作品更多细节化的信息。 “非虚构 ”

3、概念的继承及本土化特点 2010 年, 人民文学开始设置“非虚构” 栏目,并同时发布了“人民大地 行动者” 非虚构写作计划启事 。这则启事对于即将刊载的非虚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投稿要求“以 吾乡吾土 的情怀,以各种非虚构的体裁和方式,深度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表现中国人在此时代丰富多样的经验。要求作者对真实的忠诚,要求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品质。特别注重作者的行动和在场 ,鼓励对特定现象、事件的深入考察和体验。征集对象,包括作家、学者、记者、也包括对特定题材和特定领域需要深入经验、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普通写作者。 ” 人民文学 ,这一中国大佬级别的杂志,对“非虚构写作”提出鲜明的要求的时候,实

4、际上就给中国的非虚构写作指出了一个方向:除了对真实性和调研过程的严格要求外,更提出作品应立足社会、立足民生,广泛关注社会历史大事,从生活中发掘可引起普遍关注的重要事件的要求。人民文学刊出揭露传销黑幕的中国,少了一味药 ,关注城乡变迁的梁庄 ,关注打工妹生存状态的女工记,关注打工群体生存状态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等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非虚构” 作品都共同展现了这一主张,表现作者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呈现中国“非虚构写作”独树一帜的靓丽风景。 二、初中语文写作的“非虚构” 需求 “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从初中语文写作的文体要求看,其本质上就是“非虚构” 的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对

5、写作亦提出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强调“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与“ 非虚构” 写作的特点要也是吻合的。 针对于当前中学语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假、大、空” ,缺乏真情实感;“形式重于内容 ”;素材单一、格局较小、套作普遍等问题, “非虚构 ”的写作“说真话”、 “刻画真实感”、 “直面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特点无疑是具有针对性的一剂“ 良方 ”。 三、 “非虚构”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非虚构 ”认识写作真实性的要求 “非虚构 ”的“非”首先强调的

6、就是 “真实”。从“非虚构”写作特性看, “真实”应该包含以下三层意思:第一层即 “素材真实”,就是作文尽可能展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第二层即“情感真实” ,就是作文要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感悟认知;第三层即“艺术真实” ,就是你的作文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 ”的真实感觉,我们可以对生活进行有合理、必要的剪裁提炼、细节刻画,甚至是想象虚构。 “真实 ”三个层次应该贯穿在写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具体表现为:发掘生活中的真实的素材,并通过写作的提炼、还原真实面貌,创设“身临其境” 的真实感受,以真实反映社会风貌和表达情感心声。 “非虚构”的真实不是对现状“流水账”般的简单再现,是一种立足于事

7、实,融合了综合信息,投射了作者情感认知,融入个人化风格的展示。 正如故事技巧一书的译者所说的:“非虚构故事的力量来自非虚构作家把真实世界中的真实故事记录下来,并深入到故事背后,挖掘出可供我们参考借鉴启发深思的普遍真理,并假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写成一个个愿意读、敢于读的故事”。这种无法编造故事的“ 不自由”,经过作者深入发掘、对信息的全方面搜集、个性化呈现后,蕴含极大的“创造性 ”,成为 “非虚构写作”真正让人着迷的地方。 倡导真实,发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在“非虚构” 的写作背景下,真实是文章的生命线,然而向深受俗世价值观绑架的学生要“真实” ,谈何容易。 在我们身边不乏文辞优美的“写手” 式的学生

8、,但是在这些优美的语句下,老师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总觉得少了点动人的力量。在一次路口的命题作文练习中,同样是写小升初择校的素材,我们发现了三种情况:一是将几所备选学校,放在一起比较,分别列举各所学校的优缺点,最后选择对自己发展最有利的;一是对学校高唱赞歌,学校有哪些优点,一看就喜欢上了;一是关注自己对这所学校的认识,从几次参观,对学校从陌生到认同到肯定,最终做出选择。第一种情况应该说是真实的,但是这种真实是被“成人化 ”的功利心驱动下的真实,其本质仍不是孩子真实的心声;第二种,作为广州市有名的“麻雀” 学校,基本的自知之明,我们还是有的,它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的一种迎合心理,即使它可能真实,也难以给人真实的认同感;第三种,我们感受到的是学生的主体情感变化的过程,这是孩子在面对小升初的纠结和谨慎,是认真抉择的心路历程,这种关注内心,突出学生主体价值的作文才能给人“真实” 、 “真切 ”的感受,即使它朴实、稚嫩并不完美,但是有动人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