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三帖 2013年15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8764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石三帖  2013年15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白石三帖  2013年15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白石三帖  2013年15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白石三帖  2013年15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白石三帖  2013年15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石三帖 2013年15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石三帖 2013年15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石三帖 2013 年 15 期天真的老小孩 喜欢看白石老人的画,关注他的片言只字,不仅因为他是湘潭人,我们的乡贤,有着地理空间的亲近。在某种程度上,他象征了中国画的一代历史高度。他于诗、书、画、印,无不精通;始终坚守一份艺术求索的自觉与自信,以他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赋予作品以质朴清新的草根气息,赋予文人画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给后世中国书画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与推力。 我小时候听多了他用画换白菜的故事。很多湘潭人或者说湖南人,都是拿他的故事和画来启蒙的。老人家对美的感觉太好了,每张画都有灵魂。在文人画和自然生活中看到的重叠的美,是他最感动的地方。大写意的方法,在别人手里,什么毛病都出现

2、了,到了他手里,却化腐朽为神奇。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他天生资质太好。你看他,老笨的为人,老笨的笔墨,朴素,稚拙,及至 90 多岁的线条,多么像孩童的线条,甚至形,也归于孩童的“涂鸦” ,但那不是自然的孩童,是颤动着岁月痕迹、拥有深厚功力却浑然无迹和饱有智慧却神色平淡的孩童。这时候他的“涂鸦” ,是成熟后的回归,是老年后的还童,是世故后的返还天真,引人有笔墨爽发之慨。老人家绝笔仍神完气足,这就叫生命力、真力弥满。 白石真是一个农民,朴素到前卫。他作画,有更多农村木匠身上的东西,只知道要好看,尽管笔墨大多不超过两个色相,线条永远实实在在,形状似乎也画不准确,人物有些“小手小脚 ”,篆字就是个“笔笔

3、丢伸”,但看去就是舒服。他佩服人,外形学的吴昌硕,却不跟在别人后面跑,比同时代很多人思想都解放。特别是“变法” 之后,内心出现了真正的自信,并且将这种自信非常顽强地表现了出来。 其实,老人是个不自觉的大画家,是生存逼迫他一切靠诚实劳动。好多人记载,他最不乐意别人向他讨画,谁拿他的画都得付钱,除了他自己高兴白送。倘若没给足钱,他可以只画两只半虾,另半只呢,你到水草石罅间去找吧。有一次,陈毅去他画屋看画、买画,走时陪同人员给了钱,陈毅爽朗地笑笑:说, “还要钱啊?” 周恩来去看他,看完:他送总理出门,人问他,你知道刚才来看你的是哪个?他说不晓得。人告诉他是总理,他竖起大拇指说:“大角色!”有人问到

4、他前朝另一个名画家的名字,他说“ 不知道”。人很惊讶,说你怎么连这人都不知道?他说:“我画画,要知道他干什么。 ” 老人家教导我们:一个人打一哈哈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天真而不 “成熟”“ 痛苦”“后悔”。老人家做到了。一辈子天真,尤其到老来,天真得像小孩。外国美术家去拜访他,走了他老大不高兴,因为那些老外没有对他伸大拇指。民国时期,四川军阀王瓒绪一再邀他到成都作客、卖画,他画了十二条屏巨幅山水,而且派他的儿子亲自送到四川,这是老人毕生的伟制杰作。结果第二年到了成都,王瓒绪要他题假画,他就不 “配合”了。临走时,王克扣他的“ 走穴费” ,他一肚子郁闷憋在心里,诗也写不出,连历年的日记里,那个军阀

5、的名字都不提了。 老人家画出名了,打他主意的人更多,形形色色。按需供给,从那时就开例了。据说有官人在他七八十岁时送一“美女 ”给他作妾,老人家认真刻了一方印:“最怜君想入非非”,并给一笔钱,嘱这个女子速速回乡找个好人家。天真难啊,天真到了这个份上,岂止是天真,说境界也苍白了。 “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听到天明汝不啼” “网干渔罢,洗脚上床,休管他门外有斜阳”,这一串串妙句,只有他老人家才想得出来。 有人说齐白石是“天才” ,那是当然。上天让他来到人间,差不多已注定他要光照人间。所以人间就很配合,在青年时让一个天才站在路边遭到“细木作” 匠人的羞辱,激发一下他的青春斗志和创造力;在成

6、年后配给他一个“发蒙师”胡沁园,一个“诗社 ”,给予他文化上最早的开启;再长,又派给他王湘绮这样的高人作师长,提供他“专业资料” 并予以指点;一个农民工,还可以“五出五归” ,全国旅游观光写生,所谓“走万里路 ”,现在的专业团体也不是都能这样的。到了北京,碰上好几位专门为天才出世当“助手” 的,有的给予“愿景” 目标、战略策划,如陈师曾;有的给予生产、技法上的辅助,如陈半丁;有的资助发展资源,如梅兰芳、林风眠、徐悲鸿 人间还给了齐白石最大的眷顾时间。他活到一个常人“退休 ”的时候,却 “上班”了。 正是从 60 岁后,他的画渐渐确立,书法才刚刚不像何子贞、金冬心、李北海,篆刻看了一些小名家,去

7、取强化,从而有了面目。 该来的会来。齐白石的画、书法、篆刻,应归于他的修炼。但他心底的诗,却是与生俱来、终生伴随着他的。那是他艺术的神、创造的神和幸运的神。有了这个神的垂顾、保护当然是根本,但不是必然。齐白石感受到了这个神,也对神很尊重、爱惜。他不胡乱“耗费” 、发泄这个神,每天发挥神,维护神的单纯、专精和清高,摒弃与神无关的一切干扰、杂乱和破坏,不向往那些“神外” 的东西,就像个农民那样,老老实实、本本分分, “老笨” 地生活和创作。神对齐白石很偏爱,齐白石也很用功,用心血、汗水和工作量来报答神。按他自己的说法,他一生,除了母亲去世悲痛停画三天外,每日手不停挥,勤奋劳作,像农人种田,工人做工

8、,所以为世间创造、留下了三万多件作品。 齐白石艺术影响深远。从大处讲,画家在世荣获国际和平奖和世界文化名人的只有他,在中国老百姓中享有最高知名度的也是他。别的不说,即使在“文革” 那样文化凋敝的年代,普罗大众用的洗脸盆、搪瓷缸上,也还印着他的花草虫鱼。那个流传甚广的美谈佳话,说毕加索质疑中国画家为什么要到西方去求艺术时,拿出的一沓临摹稿,学的正是齐白石。在以金钱价格衡量艺术水平的当下,齐白石更是中国艺术的一个代表。老人家过世了这么多年,还在养活人,究其实,别人比他得到的,要多得多呢。 “通身蔬笋气” 齐白石之所以是齐白石,应归于他曾经是或者压根就是一个“乡巴佬” ,按今天的话说,是一个勤劳朴实的老农。当他具备了足够的文化修养,成为一名艺坛巨子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湘上老农” ,而且常称自己 “通身蔬笋气”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