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招提寺戒坛别受戒式 (1卷)〖 日本 惠光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38703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招提寺戒坛别受戒式 (1卷)〖 日本 惠光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唐招提寺戒坛别受戒式 (1卷)〖 日本 惠光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唐招提寺戒坛别受戒式 (1卷)〖 日本 惠光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唐招提寺戒坛别受戒式 (1卷)〖 日本 惠光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唐招提寺戒坛别受戒式 (1卷)〖 日本 惠光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招提寺戒坛别受戒式 (1卷)〖 日本 惠光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招提寺戒坛别受戒式 (1卷)〖 日本 惠光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o.2351唐招提寺戒壇受別戒式第一受前內請 第二鳴鐘集僧第三正行請師 第四師資登壇第五講遣教經 第六教發戒緣第七受者出壇 第八差教授師第九出眾問難 第十單白入眾第十一正教乞戒 第十二對眾問難第十三正授戒法 第十四略說戒相第十五出界還列第一受前內請當日小食後。堂達著履襪持念珠扇引從受者(持坐具香箱著所屬履襪)到長老坊。於彼兼設机香爐。堂達至和上前。先述其由。然後引入受者。受者上座三人各燒香。三人一列三拜。已下者同上。次和上以次名被校受者名。次收坐具退出。次到羯磨師并教授師之坊奉請全同和尚。第二鳴鐘集僧先撞大鐘(第二番作相時歛聲)次初番作相此時十師各趣集會所。隨標著座(和上隨從沙彌兩人。持衣持

2、缽也。師各隨從沙彌一人。令持衣缽也)餘受者同集舍利殿著座。第三正行請師先聞第二番作相。諸受者出集會所。至講堂後幔東向西立列。次第二番作相之後。教授師引十師出堂。和上之次。釋尊袈裟捧持行列。是時堂達引受者從幔北端出列立幔西面堂達去受者二三尺。南方向北立。次十師出集會所至西室廊。向東少立留。受者同時同訊已。堂達引受者。從儲堂後門東間入。到東方座所向西(南為上座)各脫履登座。同時問訊各開座具。互跪合掌奉待十師。堂達南方和北立。次十師見者入堂已。行列名到講堂北庇。南向列立。教授經十師前向和上前。打鈴(上前)引列。此時第三番作相次。釋尊袈裟已下次第引列。教授師從講堂後門入。東轉南迴南方向北立。袈裟及十師

3、列立南北。行向受者方。此時受者唱南無諸師三禮(五體投地)次教授師引十師。經正面西轉到現座近所。向南立留打鈴。和上過前時須曲躬。十師至座前列立。教授師速入本座。各同時開坐具三禮。是則遙禮戒壇上之義也(打鈴如布薩。但教授師不禮下亦效之)其後座。此時侍者等衣缽。置座。各出于後門。十師著座三禮之後。堂達引受者。到請師座。展坐具座。堂達去受者一二三尺。在西北方東向起立。指示受者。受者悉著座。次堂達讀交名。十師各出懷中交名挍之。次讀交名竟。受者同時立三禮(堂達示之)次十師能教人與所教人各執香爐(餘人不取)七證師時。七證七人俱執香爐。俱所請人故也。先羯現捉香爐。教令請和上云。請受者等。應奉請和上。和上是得戒

4、根本。歸依此師正發大戒。必須請之。仍奉請西第一座某寺某大德。應為汝等和上。所以先立三禮(堂達教令三拜已胡跪合掌)告云。當起慇重有請。須各以自言奉請。而未知方軌故。我教汝等。當一心隨順我教。即請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和上。願大德為我作和上。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和上訃云。受諸所請諸受者同間各云頂載持(乍居一拜) 。次教授師捉香爐。教令請羯磨師云。諸受者等。羯磨阿梨者受戒正緣。若無人秉於羯磨。則麈沙戒法無由得生。故須增重心於戒師所方發無作。仍奉請從西第二座某大德。應為汝等羯磨阿闍梨。所以汝等先立三禮(堂達教令三拜竟胡跪合掌)告云。當起慇重心請。須各以自言奉請。而未知方軌故。我教汝等

5、。當一心承順我教。即請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羯磨阿闍梨願大德為我作羯磨阿闍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羯磨師訃云。受諸所請。受者同音云頂戴持次七證師一捉香爐。教令請教授師云諸受者等。教授阿闍梨為汝等教引導開解令入僧中。發汝等具戒緣起方便並因此師。得心請者方乃發戒。乃奉請從西第五座某寺某大德。應為汝等教授阿闍梨。所以先立三禮告云。當起慇重心請。須各以自言奉請。而未各方軌故。我教汝等。當一心承順我教。即請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教授阿闍梨。願大德為我作教授阿闍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教授師訃云受諸所請諸受者同音云頂戴持次教授師捉。香爐令請七證師云。請受者等。以羯地非是獨

6、秉。必須此人證無錯謬。若論發戒功。興三師齊德。故須請之仍奉請某寺某大德等。應為汝等證戒之。仍奉請某寺在某大德等。應為汝等證戒師。所以汝等先立三禮。告云。當起慇重心居各以自言奉請。而未知方軌故。我教汝等。當一心承順我教即請云。請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諸大德為證戒尊師願大德為我作證戒尊師。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七證一總訃云。諸大德受諸所請諸受者同音各云頂戴持(乍居一拜) 。次請師竟。十師同時一禮(五禮投地打鈴)已。收坐具降座前著履。次教授師往十師末。向南打鈴。次下前引眾。釋尊袈裟。捧行如前。從講堂正面出。經南庇至室邊。從其南聲至西室南端。列立打止鈴次受者同時取衣缽。隨堂達赴戒壇。次聞鈴打止撞

7、列鐘(第四番作祖也)此時開戒壇東南西三方戶。第四師資登壇先教授師聞鐘聲。亦即打始鈴三引十師從戒壇下層南面東階登。東出北迴繞壇一匝。和上在西階下。當佛前香爐授侍者。各殿坐具三禮。教授留西階西北打鈴。次收坐具卓立觀想(此觀想後不打鈴)釋尊袈裟役人捧之。直從南面東階登壇上。置東北方机上也。戒壇圖經云。十師請十方現在諸佛大菩薩薩聲聞僧眾普會戒壇。天龍八部遍滿虛空是其觀想也。次教授向和上打鈴引和上。上前登南面西階。東北迴繞佛一匝。座置衣缽侍者退出十師直南迴禮三菩薩三人三番禮。後教授師一人禮。教授立佛壇西南打鈴。次禮南山及開山前禮人至大座起立。次十師各禮竟。教授打鈴。諸眾同時開坐具三禮其後著座。列鐘此時止

8、。觀想之間受者在庭上立三禮禮竟隨堂達引導從南南面西階登下層壇。在繞一匝。即在南西二面。禮佛三拜已。依結番次而坐。堂達坐下層東座。東大戒壇戒於此所致沙彌受戒。至不如法。須於前日作沙彌別受法。至通受此丘者。古來不用沙彌別受法。直受具戒耳。第五講遺教經先登高座(講師立座。東出南遊。向佛前三禮。然後登高座)次法用(戒尺二下唄散華)次講師唱去。掛畏建立伽藍莊嚴壇場登霞聖靈。及以開闢以來御尊靈等。奉送淨土菩薩提(摩榱毘虛舍那佛名一切誦)令法久住利益眾生故(一切誦釋迦佛名)奉為梵釋四王龍神八部伽藍護法當所明神國內一切神等法樂莊嚴(般若心經一切誦)奉為聖朝御願成就(師藥佛名一切誦)奉為太上天皇春宮太子御願圓滿

9、(藥師佛名一切誦)奉為征夷大鈄軍御圓滿(藥師佛名一切誦)為大臣公鄉文武官善願滿(藥師佛名一切誦)為天下安穩萬民豐樂(觀世音菩薩名一切誦)敬白三寶界會諸遺求戒佛子等。今敷鶴林之法座開遺教之妙旨。夫以護戒之力寔優。度海之大士服囊於羅剎。持禁之德至高。草繫沙門顯曝身入。所以釋迦大師從鹿苑度陳如。至雙林化須跋。專歡戒法為萬善在。特崇尸羅為七眾莊嚴。今此經者是釋迦世難最後之遺訓。能仁善逝臨終之極說。導釋種之指南。開戒行之妙門也。比丘因上調身口七支於內外。新學以之寂三業憤動於四儀。故今登壇受具之始。講此妙典。令新戒佛子等聞未聞法發渴仰誠。仰乞十方三世薄伽梵。豆田耶等菩薩。三乘一切賢聖等。本願大悲降臨此。講

10、經法律。證知證誠。聖朝御願成辨。至心勸請三世佛 毘尼教主釋迦尊教授弟子遺教經 豆田耶等諸菩薩還念本誓來景向 證知證誠願成辨至心懺悔無始來三業所作無量罪至對三寶十力善 至心發願我決定速證無上大菩提 法界眾生亦如是佛臨般涅槃略說遺教法將釋此經。略開三門。第一述大意者。夫以善逝醫王尸羅之風。扇三有而除熱惱之麈。遍知能仁木叉之雨。灑法界而潤無上之芽。浩汗善權豈得測乎。今此經者。此乃三世諸具實遺言。初心菩薩入道要門。聽聞這者護鵝珠修行之者存浮囊。經之大意蓋如此矣。第二釋題目者。具三種覺名佛。趣岸不久為臨。或本云垂。義同臨也。栖心。滅故名般涅槃。約繁云略。金言稱說。最後約言名遺。略訓法要云教也。經者如常。

11、總云佛臨般涅槃略說遺教經。第三判釋本文者。今此經中建立菩薩所修行法略有七分。一經曰釋迦牟尼等者。序分也。二經曰汝等比丘集資等者。修集世間功德分。三經曰汝等比丘當知等者。成就出世間大人功德分。四經曰汝等比丘若於諸等者。顯示畢竟甚深功德分。五經曰汝等比丘若於等者。顯示入證決定分。六經曰於曰於此眾中等者。分別未入上上證為斷疑分。七經曰汝等比丘常當已下。離種種 性清淨無我分也。南無登霞聖靈成正覺。南無聖朝安穩增寶壽。無南天下安穩萬民豐藥。南無大悲護成御願。次回向抑捧講經所生之惠業。奉飾傳戒鑑真和上之威光。登壇受具之佛子。圓滿上品清淨這戒法。并金輪聖王御願成辨。國土泰平萬民快樂。一天雲晴兮堯日光高輝。四

12、充稱兮舜雨無竟。乃至鐵轉大鐵轉同浴三聚將戒之法水。沙門恒沙界共登一實真如之覺山為補闕分。釋迦年尼佛供養淨陀羅尼回向大菩提次後唄。講畢講師歸本座第六教發戒緣(羯現表白執戒盡二丁)敬白岳前大德眾僧言。夫戒者生死海中之船舫。無明暗裹之明燈也。是故大經云。俗見佛性證大涅槃必須深心受佛禁戒。又華嚴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堅持於禁戒。則是如來所讚歡。又五百問云。若持昨即見法身。又善見云。戒是當等大師。令法久住故。又遺教云。汝等比丘主於我滅後。當尊得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如是一切大小乘諸經論中讚歎戒法。其文非一。然則凡入釋門者。不問禪教。不

13、可不登戒壇受此戒。世尊成道十二年後。初立此戒。閻浮同行。雖六群之輩尚護戶後之油況其餘乎。至于滅後優波離尊者結集戒藏永傳末代。後漢明帝永平七年。摩騰法蘭來至震旦初通佛法。然未及受戒之方法。曹魏之間。中天竺沙門法時尊者。譯出僧只戒心於洛陽以被時機。請機槍曾出羯磨。依法正部初於支那行受戒之法。自是以來晉宋齊梁陳隨之間。戒脈無絕。至于唐南山大師丕。耀戒光。壁如日輪麗中天照大千本朝天平勝寶六年。我祖大唐龍興寺鑑真大和上。來於此靈地。建大伽藍築成戒壇。初傳戒法。實日本傳律祖也。和上曾於當寺嘗地味曰。是吉壞敢。償清官戒壇地味不。異相傳。此戒壇者以三國之土而築成之。所謂印度那蘭陀寺。真丹清官寺。及此處之土也。

14、於是天子親登壇上受菩薩戒。且詔天下。凡出家者。先人當寺登壇受戒。學毘尼藏而後學自宗。其後歷年久之。戒法陵夷。爰有大悲菩薩覺盛。粹然而出。戒法法一新。山川改色。初當寺中興之祖也。蓋戒有二種。所謂通受別受也。通受戒許自誓用三聚淨戒之羯磨。別受制從他建白四羯磨之作法。依此兩種則悉攝頓漸利鈍之機。大悲菩薩兩種並行。至于今不絕者。皆菩薩這力也。爰遺法弟子等。逢難遺之佛法。雖已依通受之軌則瑩。三聚之戒珠(新受人改此句)未能依別受之作法浴白四之示水。晨夕願無由受之。今幸登壇俗成大願。伏請現前諸大德。垂慈愍秉羯磨令作法成就焉。第七受者出壇所集諸僧無問大小。普聽遺教欲受戒者。亦聽發戒緣訖堂達引受者至南面東階卻行

15、而下。安置戒壇外眼見耳不聞處(在壇外東南假屋坐)堂達指示受者已。坐壇下層南面東。第八差教授師先羯磨師戒尺為起法由索俗問和羯磨師問云。大德僧聽。僧集會不答法者答云集會。問云。和合不答云。和合。問云。未受具戒者出。答云。此眾無未受戒者。問云。不來諸比丘說欲及清淨答云。此眾無說俗及清淨者。問云。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答云。為某甲等作受大戒羯磨(手持受者之交名) 。羯磨師問云。眾中誰能為某甲等教授師教授師答云。我某甲能。羯磨單白云。大德僧聽。彼某甲某甲某。從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白如是(問云。作白成就不。答云。成就)第九出眾問難先教授師本座置衣缽收坐具。立取香爐向和上中體三度。禮

16、畢出懷中受者交名。披置于佛壇東方。為召入眾白所牒也。即從南面東階下。著問難處座(敷坐具上而坐)堂達者差教授白畢。立座下階呼上座受者三人受者至問難所。北上座。在座之東向西列立。脫履登座互跪。筵上置衣缽。即安慰云。善汝等菲恐懼。須臾使汝等著高勝處。次教授師執受者衣缽示云善男子等諦聽。今此三缽衣之名在佛法。一切外道所無也。是以佛制護三衣。如自缽如眼目。夫坐具者如塔之有基。今受持則持五分法身之基。三衣斷三毒惑滅三業罪功德無量。具如經論明之。汝等應頂戴受持。次教授師先執坐具興受者。教令加法云(通受人不用已下加也)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此尼師壇應量作今受持受持竟令受者在上座(或在坊中亦作加法) 。次五條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此安陀會五條衣受一第一短割截衣持。次七條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此鬱多羅僧七條衣受兩長一短割截衣持。次大衣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此僧梨二十五條衣受四長一短(或兩長一短等)割截衣持。次缽多羅大德一心念。我某甲經缽羅應量受常用故。次教授師問云(已下通受人亦可用)今此衣缽若隨他而借即不得戒。是汝等之有否諸受者答云。是。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