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金钰 张亚 开题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8588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研究]金钰 张亚 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学研究]金钰 张亚 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学研究]金钰 张亚 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学研究]金钰 张亚 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学研究]金钰 张亚 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研究]金钰 张亚 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研究]金钰 张亚 开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 语篇连贯的认知分析 院 系: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英语 班 级: 104 专升本 姓 名: 金钰 指导教师: 张亚 申报日期: 2011 年 12 月 26 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语篇连贯的研究重点已从语篇的内部结构转移到了人类认知对其产生的影响,尤其是隐喻、转喻对语篇连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认为,语篇的连贯远不止表现在表层显性的语言衔接方式,它还受到深层隐形结构的制约,如认知隐喻、认知转喻等主要认知原则制约着语言运用的深层次连贯性。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

2、,试图通过理想认知模型和背景知识相关的观点来分析语篇连贯。因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篇章连贯可以加深读者对语篇深层运行结构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理解整个语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概括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综述部分,回顾不同研究角度和方法下的语篇连贯的含义和语篇连贯研究的发展。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篇章连贯的问题,如概念隐喻理论与篇章连贯,转喻与篇章连贯。第四部分为总结,包括论文对今后语篇连贯研究的启示和论文的局限性。本文通过研究目前语篇连贯的的理论研究,重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篇章连贯进行

3、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3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重点探究了隐喻、转喻与篇章连贯的关系。因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篇章的连贯将是本课题的重点。难点:研究难点从一开始的语篇内部结构研究转移到了外部机制研究,从照应,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等手段来体现的表层语篇连贯到隐喻、转喻为机制的认知研究。语篇不仅是静态的成品,也是动态的过程,脱离了语言运用的实际过程,很难解释语篇连贯的实质。因此,将人类隐喻思维至于关键地位的认知语言学对语篇的分析将会是本课题的难点。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4论文提纲I. Introduction1.1 Objective of the Stud

4、y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II. Literature Review2.1 The Definition of Textual Coherence2.2 The Study of Textual Coherence2.2.1The Study of Textual Coherence Abroad2.2.2 The Study of Textual Coherence at Home 2.2.3 Introduc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alysis of Textural Coherence from Cognitiv

5、e Perspective3.1 Metaphor and Textual Coherence3.1.1 The Use of Metaphor in Textual Coherence3.1.2 Function of Metaphor in Textual Coherence3.2 Metonymy and Textual Coherence3.2.1 The Use of Metonymy in Textual Coherence3.2 2 Function of Metonymy in Textual coherenceIV. 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4

6、.1 Findings of the Study 4.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5参考文献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33.2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9. 3严世清.语篇连贯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 ,1999:(3) :11. 4王寅.语篇世界的认知世界的分析方法J.外语学刊 .2005:(4) :4. 5 Lakoff, G. & M.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M. University of C

7、hicago Press, 1987:164. 6董成如.转喻的认知解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 ,2004:(2):23. 7 F.Ungerer &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14-116. 8 Dan Sperber &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65. 转贴于 中国论英文在前,汉语的在后,不需要表明序号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指导教师: 年 月 日院系审查意见:院系负责人: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