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孝道”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38418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孝道”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践行“孝道”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践行“孝道”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践行“孝道”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践行“孝道”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践行“孝道”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孝道”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践行“孝道”教育 提升农村中学生的道德素养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中学 裘海峰 摘要:“百行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然而当今社会“孝道”缺失,道德沦丧的事例越来越多,弘扬“孝道”文化,提升中学生道德素养是一项不错的尝试。本文从当前农村“孝道”现状、“孝道”缺失原因、实施“孝道”教育的意义,并具体运用知“孝” 、激“孝” 、学“孝” 、行“孝”四项措施来实践“孝道”教育阐述了自己的实践。关键词:践行,“孝道”教育,农村中学生,道德素养古语说“人生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的农村初中生,很多学生自我意识凸显,唯我独尊,

2、乐于被爱,缺乏孝心。究其根本是家庭、学校教育忽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的教育。在农村学校中,本身活动少,成绩被看成首位,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孝道”教育相对薄弱,甚至是教育的盲点。因此,如何在农村初中生中开展“孝道”教育,提升道德素养,很值得研究。一、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孝道”现状目前,我们绍兴虽然是劳动力输入地,但仍有很多人到外地打工,据查本校一个 50人的班级,独生子女占 76%,外地民工子女占 20%,其中父母不在身边的占 24%,父亲不在身边的占 22%,即使在家的父母每天能和孩子见面的机会也不多,有近 20%的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等长辈生活在一起,这种家庭结构导致很

3、多农村孩子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很多中学生“孝道”意识日益缺失,主要表现有:对长辈不够尊重;对父母知之甚少;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艰辛;不愿意帮父母分担家务。二、原因分析当前农村中学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也往往是家中的弟弟或妹妹,从小处于一种被溺爱,被娇惯的状态。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的过度骄纵使这些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不懂得体谅父母,更无从谈“孝顺”父母。究其原因,不乏以下几点:1.教育体制导致“孝道”缺失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教育仅以中考高考成绩论成败,德育往往被置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虽然大多数学校也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也希望加强道德教育,但是在分数的指挥棒下根本无暇顾及“孝道”教育。再者,目前

4、的,德育内容过于高大空泛,德育课本生活化程度不足,多讲公德很少讲私德。象“孝”这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德育内容反而被忽视。学校在德育上功能没有很好发挥,应该是中学生“孝道”现状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2.家庭教育环境导致“孝道”缺失农村居民素养本身不高,自己都很难做到孝顺自己的父母,经常有“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新闻,看看周围的老人发现“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得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大多没精气神,眼神茫然空洞,脑筋迟钝,面无表情。家里清风冷灶。有电不使,有电视不开,不烧煤”这种环境也使孩子缺乏“孝”的熏陶。而且在目前农村家庭结构中,很多是二二一结构,两位老人(往往是爷爷奶奶),加上父母两

5、人和一个孩子。老人本应该是照顾的重心,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父母把全部的爱倾注孩子身上,爷爷奶奶更是对孙辈宠爱有加,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唯命是从,一味迁就,顺从孩子的意愿。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使一些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并形成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性格特点 【1】 。3.家庭教育重心偏离导致“孝道”缺失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关注孩子的重心都是智力的开发,是学习成绩的好坏,使父母只要求子女好好学习,除此什么都不用管,道德教育被视为无足轻重而淡化。这使中学生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不会关心他人;只会读书,不知世间万事,更何谈孝顺父母长辈呢?三、在农村初

6、中生中进行“孝道”教育的意义“孝”是亲情之爱,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形成个体品德之根源。“道由孝生”,孝为“德之本”,不进行“孝”道建设,其它道德建设就会失去了根基,对农村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具有重大意义。1.促进孩子爱心的形成。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同学爱老师。从实践哲学角度看,有没有爱父母之心,是检验其爱他人之心的真实性的试金石。因为爱自己的父母没有什么功利,是发自内心,也是来自感恩之心的真诚之爱。2.促进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能不能实践孝道,不完全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能力问题。而要有能力对父母恪尽孝道,理当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责任心的获得,反过来

7、更可以促使孩子加倍努力学好本领。所以孝道教育一旦与智力教育合二为一,将有我们难以预料的效果 【2】 。3.促进孩子协调能力的提高。孝心在本质上是一种内在道德价值诉求,而道德总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之中,从小培养孝心,就是让孩子从小就关注他与父母的关系,学习协调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无疑,这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无裨益。4.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健康的家庭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农村家庭养老体系相对不够完善,如果,每个中学生都能继承发扬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将来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全面满足父母的各种需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问题

8、也就随之解决了,这样家庭也就会比较稳定,社会自然也就稳定了 【1】 。四、开展“孝道”教育提升农村初中学生道德素养的策略2011 年 9 月接手一个特殊班级初二(5)班,我运用“孝道”教育,通过知“孝” 、激“孝” 、学“孝” 、行“孝”四种策略,使本班学生的道德整体有了提升,两年来使这个班级面貌得到有了很大的改观。1.加强班级“孝道”宣传和教育,让学生知“孝”“孝”是什么,很多学生熟悉,但并不深入了解,因此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知“孝”。既知道古代的“孝道”,又学习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孝道”。因此我首先收集了几个层次的资料,每星期一下午第四节课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比如有一些是古代的“孝道”故事,通过

9、大家的探讨,分析批判的学习“孝道”,因为很多学生认为“孝道”是封建思想没有必要学习,因此我首先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思想,古代的“孝道”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我设计了几个层次的学习内容,第一层次:一些浅显上口的歌谣,一些传统道德中许多警语名言,闪烁着哲理的光辉民间传说,古今名人关于孝敬的名言,陈述一些古今生动的孝敬故事等,象陈毅同志为卧病在床的老母洗尿裤的故事就是现在的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可敬的典例;第二层次:通过采摘、推荐书报、媒体上的敬老文章让学生阅读,拓展学生孝道视野;把中国敬老故事精华一书作为学生学习新孝道知识的首选书籍,向学生系统讲解新孝道常识和古今中外的敬老故事;第三层次:指导学生在

10、学习这些“孝道”文化后,开展“孝道”心得交流会,激励学生向先辈看齐,反省自身。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提出孝敬教育协议书的初稿。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孝”,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孝道”还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存在的,这为之后的行“孝”有理论依据。2.通过各种自我感悟活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孝心”“人之初,性本善”,如果学生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艰辛,相信孩子还是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计划组织以“孝”为主题的一系列自我教育活动:调查、介绍父母的职业、工作量和收入,讲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开展以“什么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的反思性文章的撰写,

11、之后以此为主题开展班会演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血汗钱来之不易,深深体会了长辈为自己付出的爱,这节课中很多学生得出“使父母满意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成绩差的同学认为不让父母生气,多帮父母做事;成绩好的同学不仅要以好的成绩报答父母,同时也要在生活中关心、照顾父母;在期中考后,组织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的家长会,并将之前让学生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交给父母,其中有孩子写到:“妈妈辛苦了”、“妈妈我支持您”、“妈妈的泪是甜的”、“您的女儿需要鼓励”、“爸爸请你休息一下吧”、“让我陪你说说话我的奶奶”等等感动天地的文章,通过这一系列递进的活动,不仅促进了亲子感情与沟通,更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孝心”。并借家长会

12、向父母建议:让孩子观察自己忙了一天下班还要为家务操劳,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心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意;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工作场所,让其亲身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孩子适当参加父母的劳动,以加深其体会。通过这些自我感悟、反思性的、又有实践性的教育活动,我发现在学生中,乱花钱、不吃中餐以及吃零食的现象极大减少,而学习风气比以前更浓厚了。很多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的父母写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封家书,信中洋溢着学生对父母浓浓的敬爱之情,表达了学生为报答父母而决心刻苦学习的铿锵誓言。大部分学生周日回家都能为自己的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下雪了,打个电话告诉爸爸开车注意安全;吃饭时,把好吃的饭先让给

13、长辈,学生细小转化使家长倍感欣慰,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3.通过家校联动,让学生学“孝”我们深知,家庭孝德教育,对孩子“孝行”的养成意义重大,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父母是否能以身作则?能否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老师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家庭,所以我坚持家校合作的原则。特别是农村中“孝道”缺失的家庭并不在少数,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的最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品德老师。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活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因此让农村家长能意识到“孝道”文化的重要性,一起配合培养学生“孝道”的形成很有必要。因此,我在接班第二周召开了一次家长

14、会,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孝道”探讨,并发放了不少相关资料,让家长学习,并对孝敬教育协议书进行讨论、完善并定稿。同时我利用学校的“校讯通”平台,坚持每星期都给家长发一些关于“孝道”教育的短信,并定期和家长通过面谈、电话、校讯通等形式,不拘一格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在一个月后,等我收集了比较系统的资料后,召开 “要孩子孝敬父母,家长应该怎么做”的家长研讨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以及几位比较在“孝道”方面比较有口碑的家长参与指导家长“孝道”教育的正确方法和具体做法,给父母一些倡议:倡导父母以身作则行“孝道”,作出尊老敬幼的表率,对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尊重孝顺,对待所有长者要礼貌。只有

15、父母能向长辈行“孝”,不断有这种生活观察,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习“孝道”,为接下来的行“孝”打下基础。4.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行“孝”“孝道”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孝行实践,只“知孝”而不“行孝”,或对别人有“劝孝”之言,而对已无“尽孝”之行,就难以达到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被学生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实践是学生们良好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来行“孝”:让孩子能在家有行“孝”之举。通过家长会向父母宣传,学会“舍得教育”,不要担心孩子不会做不好,担心

16、他们太累,担心他们学习分心。在家里让其做些力所能及家务:每天早起自己叠被,自己收拾房间双休日还可以帮父母买菜、烧菜,打扫家庭卫生暑假里给父母当帮手参加一些劳动等。懂得从点滴小事入手学会体贴父母:父母下班了,问候一声:父母劳累时,请父母休息一下;父母外出时,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父母有病时,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吃饭要等父母到才可以开饭,父母吃完才可以离开饭桌,等等。只要父母舍得,让孩子有机会为父母付出,时间长了,他们对父母长辈的付出就会发自内心觉得理所当然。当然,作为父母一旦孩子表达了孝心,也应及时表现出欣慰和满足,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行动非常值得,非常快乐,非常有满足感,并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通过这一系列在家的行“孝”活动,到达我们“孝道”教育基本目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行“孝”。在班级、学校中要求每位学生尊敬师长,见到师长先打招呼,“您好”、“您辛苦了”、“谢谢”等礼貌用语常挂嘴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尊敬师长。每学期开学初开展“一个都不能少”的爱心捐款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