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欧美文学史 第三章第四章思考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7481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欧美文学史 第三章第四章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欧美文学史 第三章第四章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欧美文学史 第三章第四章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欧美文学史 第三章第四章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欧美文学史 第三章第四章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欧美文学史 第三章第四章思考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一、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是 14-17 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文艺复兴虽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但实质上并不是为了恢复古代的旧文化,而是借此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对“人”的肯

2、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主要内容: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3.流浪汉小说:产生于 16 世纪中叶,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中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为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4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美学原则,即要求戏剧创作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二、问答:1.人文主义文

3、学的特点。答:人文主义者通过艺术形象的描绘,颂扬人的理性和力量、价值与尊严。鲜明地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坚信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崭新形象。着力描写现世生活,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对封建贵族和僧侣上层的恶德败行加以嘲讽,并积极传播人性、人权、现世幸福、科学知识和国家统一等新的思想观念,展现巨大的生命能量和强烈的生命激情,和中世纪文学的干瘪、僵化、苍白与死气沉沉形成鲜明对比。对于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更为自觉,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尤其是长篇

4、小说都发端于这一时期,并取了辉煌的成就。语言上,具有民族风格。当时一些重要作家,一般均是本民族语言的奠基者和文学语言的大师,他们摈弃官方语言拉丁语,采用普通老百姓所通晓的俗语、俚语或口语进行创作。2. 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答: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创造了一种新型小说,既模仿骑士传奇的题材和体裁,利用骑士小说的训诫性来宣传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吸取了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的长处;既摒弃了骑士小说的梦幻成分,又一改流浪汉小说主人公悲观消极形象,发展了英雄史诗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斗争精神,注意继承前人的创作经验,对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综合革新,把欧洲长篇小说推到了近代小说的边缘。堂吉诃德

5、 书中展现出广阔的社会画面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完整地展现了 16 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封建社会的面貌。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性格是多面的、发展的。堂吉诃德从入迷到清醒,桑丘从头脑简单到复杂,强调生活中有特征的东西,加以夸张。人物性格的发展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结构上采取单线发展,以主仆游历为线索,经常插入一些独立的小故事,使作品能更广泛的反映现时。大故事套小故事,使线索单纯而不单调,妙趣横生。手法上,巧妙运用讽刺艺术,采用了对比、幽默、嘲讽、夸张等手法,把平凡的生活细节和富有奇特幻异的想象、滑稽夸张的闹剧场面和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英雄和丑角、智者和疯子、喜剧与悲剧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幽

6、默讽刺风格。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一扫骑士小说惯用的华而不实的绮丽文风,有其独特的风格。亦庄亦谐,有时含蓄,有时明快。采用西班牙口语,特别是出自桑丘口中的民谚俚语,体现了西班牙的民族风格。塞万提斯通过他所创造的复杂的叙事迷宫,对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与虚构、创作与阅读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观念,对现代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堂吉诃德中,作者不直接出现,而是以叙述者身份出现,叙述者除了引用原阿拉伯传记作者的传记、摩尔人译者的叙述外,还引用拉曼却的传说、手稿记录的故事,显出陌生化的间离效果来。作品深刻全面地揭示了不确定性,这是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又一贡献。后世狄更斯、福楼拜、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昆德

7、拉等作家都十分注意向塞万提斯学习。3 哈姆雷特的艺术成就。答:哈姆雷特在艺术上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巧妙的情节安排:多层次的情节线索和生动复杂的故事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次要情节充实和丰富了主要情节。丰富而生动的情节自然而然表现了悲剧的思想倾向和时代的要求::那就是变革现实,反对封建专制王权,推行人文主义的思想。一个鬼魂、一场戏中戏;两个国家(丹麦与挪威) 、两个家庭(哈姆雷特家与波洛涅斯家) ;三种复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与福丁布拉斯) 、三种疯狂(哈姆雷特的装疯、奥菲利亚的真疯与小丑的亦疯亦狂) ;四种对立(想象与现实、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 ;五种死亡(老王被害而死、波洛涅斯

8、与王后因误而死、奥菲利亚因疯溺死、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等因复仇而死、克劳狄斯弄权而死) 。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不是单一、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具有个性化特征。如克劳狄斯既具有暴君的特征,又具有阴谋家的狡诈和阴险。他是个笑面虎、两面派,一面做出关心哈姆雷特的样子,许愿把王位传给他,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一面派人侦察他的行动和思想,千方百计地借他人之刀来杀他。要哈姆雷特到英国去,背后却派人捎去密信,让英王在他上岸时立刻杀掉他;此计不成,又利用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用毒剑毒酒置他于死地。克劳狄斯也有做贼心虚的时候,他在夺取王位后,总是感到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见到

9、哈姆雷特穿一身丧服,脸上便布满了愁云,心神不安。再看奥菲利娅,她是个天真柔顺的女子,喜爱读书,追求自己的恋爱婚姻自主,但她又很脆弱。她没有处世的经验,在复杂阴险的环境中凋谢。她不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其他女性,不像奥瑟罗中的苔丝狄蒙娜那样痴情、甘受冤枉、至死无悔;也不像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那样有谋略、参与法庭的斗争;更不像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那样有野心、残忍。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亚致力于通过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揭示人性的深层内涵,善于运用内心独白将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欲望等多层次展示出来。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人物(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王后与奥菲利亚、新老国王、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等)与情

10、节(毒药在不同地方发挥的作用、两种疯狂、戏里戏外等) 。社会生活的广阔性。 哈姆雷特是时代的宿影,悲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17 世纪之交的社会生活,从宫廷到家庭,从军人到老百姓,从深闺到墓地,从剧场到比武场,涉及面广,物众多,构成了莎士比亚戏剧的典型环境,即“福斯塔夫式背景” ,即以这一背景为中心反映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方兴未艾时代英国平民社会的五光十色的生活。悲剧观念的变化。古希腊悲剧是人与公理、命运和外在自然的矛盾构成中心冲突;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想象与现实、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斗争成为中心冲突。他由古典的命运悲剧进入到了现代的性格悲剧,显示出更为深刻的人性思考的容量。 莎士比亚

11、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特征。台词风格高度书面化、凝练而富于哲理、华丽夸饰。第四章17 世纪文学 一、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指 17 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其特征为: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主张国家统一,宣扬公民义务,歌颂鲜明君主;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等理性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二、问答:1答尔丢夫的艺术形象。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作品把他刻画成一个伪装虔诚的恶棍,用欺骗手段博得富商奥尔贡的信任,混进其家里做良心导师。奥尔贡不仅每天

12、供养他,不断地送他钱财,还将自己的政治秘密交付与他,将女儿许配给他,最后把家产全部赠予答尔丢夫。而这一切正是答尔丢夫的目的。等奥尔贡认清其真实嘴脸醒悟过来,答却以政治秘密欲置其于死地,露出凶残本性。答尔丢夫是 17 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职业的宗教骗子,他的手段是假虔诚,一边贪食、贪色、贪财,一边说着最为圣洁的言辞,莫里哀运用了高度概括的喜剧化手法,将伪善丑态达到极致,因此答尔丢夫已成为“伪善者” 、 “伪君子”的同义语。2 伪君子的艺术特色。答:第一,情节构思的巧妙。遵循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情节单纯集中,全是为了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在一天内同一地点重要情节的发生不显勉强。第二,笔墨极为简练。结构严整紧凑。一二幕间接表现答尔丢夫,答尔丢夫第三幕才出场,通过他人讨论烘云托月的效果,单刀直入的揭出冲突,又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并对剧情发展有力铺垫。 第三,喜剧手法与闹剧手法密切结合、与风俗喜剧结合、与悲剧因素融合。使作品既有滑稽戏谑的情趣,又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第四,剧中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答尔丢夫的语言矫揉造作、堆砌词藻、长篇大论的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