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7311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一、什么是法治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所谓法治就是依据法律的治理,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 、 “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 、 “法律主治 ”、 “制约权力 ”、 “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二、依何法教育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依法教育的基础,教师必须使教育行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具体规定。 三、让法治思维进入教师头脑 之前的学生教育中,有很多不足之处。每当

2、出现学生违纪行为,由于不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班级管理中又没有具体规定,不知道如何处罚教育,最后只能凭教师经验、感觉来教育学生,教育效果不好,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不服从管理。对于同种违纪行为在不同人不同时间,可能教育处罚不同,容易使学生认为班级管理因人而异、不公平、不平等,从而引起学生不满,不利于班级的团结。既然如此,用法治的思维教育学生是与时俱进的行为,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让法治精神进入班级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精神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班级管理中的法治精神可以修改为,依法治班,执法为班,公平正义,服务全班,教师领导。就是为了创造出更好

3、、更团结、更和谐的班级体,在教师带领下,公平公正地遵照班法来管理学生。法治精神进入班级,首先教师要阐明依法教育的态度,以及依法教育的工作设想,包括宣传国法,编制班法、执法、处罚、评价等。 五、开展依法教育 科学制定班法 “法律的公正不在于使所有人都实际感到同样的效力,而在于它是为所有人制定的。 ”塞涅卡 班法由教师指导,班干部起草,由全班学生讨论制定并表决通过的。全班制定,全程参与,表决通过意味着全员遵守,全班制定的班法让学生明白法律是为全班同学服务的,是保护班级集体利益的,也是保护每一位同学的合理利益的,因此能得到最廣大同学的拥护。制定的班法要有自身特点,班法条款要简练、明确,不含糊其辞,不

4、模棱两可。班法要有度,不过分约束学生,不过分处罚学生,不过分管理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班法要可行,不可为追求看起来正式,把不可能施行的条例加入其中。制定班法要有法律依据,主要依据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班法是班级的约定,不能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行为,也需要让学生清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制定的班法要有强制性,班级每一位同学违反班法,都要受到相对应的合理的处罚。 严格执法 “法律应该是铁的,像铁锁那样。 ”高尔基 班法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执行。执法者主要由班干部组成,其他同学也可以通过自愿报名等方式申请加入,经过全班投票后正式成为执法人员。执法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5、原则。执法需要严格公正,拒绝人情执法,随性执法,执法的标准就是班法。执法要平等,班法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教师也是如此。私了式的处理方式有损班法的权威,公开处理能体现公开公平外,还能树立典型,警示其他同学。 发展班法 “凡法始立必有病” 韩愈 班法的制定总会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很完美,班法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班级的情况情况作出调整和完善。 六、处理好教师与班法的关系 处理好教师与班法的关系,是落实依法治班的重要因素。教师倡导依法治班,就是确立班级管理是法治而非人治。法治的基本思想就是法律高于一切,依法治班就应该确认班法高于班主任的权力。教师要做好是班法最忠实的维护者、最无私执行者和最积极的监督者,

6、决不能把个人的意志凌驾于班法之上,或者掺杂个人的任何感情色彩去处理具体教育事件。要让同学们认识到班规所起的作用远远地大于班主任的“权力” 。 七、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法律是成联盟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依法治班利用班法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班级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道德教育是班法治理的支撑,班法可以告知学生能干什么,不能做什么,而道德可以解释为什么能干这些,不能干那些。对班法的认同,很重要的是对其蕴含的道德价值的认同;对班法的遵守,很重要的是源于思想道德觉悟的提升。德治和法治不是对立的,在学生教育中,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将引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